8月28日晚間,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今世緣”)交出了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雙位數增長的業績,展現了公司運作大單品的成功。
“今世緣業績的增長來自于產品結構的不斷升級,特別是國緣系列產品在次高端市場的突圍與放量。同時,今世緣利用“緣”文化優勢,不斷精耕與下沉江蘇市場,在宴席市場獲得新的增量。”白酒行業分析師、知趣咨詢總經理蔡學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營收、凈利實現雙位數增長
(資料圖片)
2023年上半年,今世緣實現營收59.69億元,同比增長28.47%;實現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26.7%;基本每股收益1.6441元/股,同比增長26.69%。
從產品來看,今世緣上半年特A+類、特A類、A類產品分別實現營收38.18億元、17.58億元、2.26億元,同比增長25.56%、36.86%、28.34%,其他產品實現營收433.49萬元,同比下滑20.21%。
從區域來看,今世緣上半年省內省外市場營收均實現增長。其中,江蘇省內市場營收54.98億元,同比增長27.36%,仍是營收主力;省外市場營收4.39億元,同比增加40.44%。
從銷售渠道來看,上半年,今世緣批發代理渠道銷售收入為58.65億元;直銷(含團購)渠道收入0.73億元。報告期末,經銷商數量為1046個,增加65個,減少33個。
受消費者培育及廣告投入增加影響,今世緣銷售費用同比增加59.69%;受陶壇儲酒量增多損耗增加及薪酬增長、社保基數調整影響所致,管理費用同比增加36.76%。
國聯證券在研報中表示,今世緣產品矩陣整體向上,產品結構持續提升;蘇中蘇南加速滲透,省外拓展表現卓越;毛利率近年同期最高,營銷繼續高舉高打。
市場動銷不暢?
隨著白酒行業馬太效應愈加突出,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產銷量基本呈現緩慢下降趨勢,市場份額向品牌力、產品力、渠道力優勢企業集中的趨勢加快,并將最終回到“品牌+品質”這一白酒競爭的本質。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2023年上半年,今世緣合同負債為11.29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20.40億元下降了44.68%,出現較大異動。今世緣在財報中表示:“主要系季節性因素導致預收款項的減少”。
在白酒行業,合同負債被視為重要財務指標,通常代表著酒企的預收款項,數額越大,往往意味著產品的動銷情況越好。“合同負債金額越大,說明經銷商對品牌信心十足,積極支付預付款,同時也給經銷商帶來資金壓力。”武漢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竹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蔡學飛看來,今世緣合同負債下降的直接原因是上半年渠道庫存過高、市場動銷不暢,在這一背景下,許多經銷商的打款意愿明顯不足。
當下,白酒消費環境面臨啤酒、葡萄酒、保健酒和果酒等替代品的挑戰,白酒的消費量將有可能下降,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經銷商普遍更加謹慎,不愿意承擔過多的庫存風險。這種情況使得企業需要更加靈活地應對庫存管理和銷售策略,以確保供需平衡,提高資金的周轉效率,同時也需要積極與經銷商合作,協調雙方的利益,尋找共贏的解決方案。
今世緣在半年報提示可能面臨的風險時表示,江蘇仍是目前公司最重要的市場,如果江蘇市場競爭加劇或對白酒的消費需求下降,且公司未能及時有效拓展其他市場,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從而影響戰略目標的實現。
“存量市場環境下,地方酒企面臨著全國與區域強勢酒企渠道下沉的雙重擠壓,還是要積極擁抱新技術與新模式,從電商、體驗營銷等方面突圍,圍繞消費端實現價值重塑,從而獲得差異化的發展路徑。”蔡學飛表示。
(編輯 袁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