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藥易購跑步進入業績增長快車道,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規模進一步擴大,扣非凈利潤同比暴增近10倍,企業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資料圖】
8月24日,藥易購董事、董事會秘書沈金洋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就行業而言,藥品流通市場格局正在由醫院市場逐步向院外市場轉移,這為公司業績穩定增長提供了市場機遇。從公司層面來說,今年上半年,我們在戰略布局、人員管理、數智創新、品種資源及高效倉儲等方面多措并舉,共同助推了公司經營業績的增長。”
“醫療+科技”產業互聯發展模型
實現銷售規模快速擴張
藥易購自2007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院外全渠道醫藥流通服務。據其日前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藥易購實現營業收入22.05億元,同比增長25.4%;實現歸母凈利潤4671.77萬元,同比增長540.72%;實現扣非凈利潤4416.32萬元,同比增長994.04%。
沈金洋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數智創新方面,通過‘醫藥+科技’產業互聯網發展模型,實現了傳統的醫藥流通與新興的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的有效結合,為終端用戶提供了便捷的采購體驗,大幅提高成交效率,同時也成為公司快速拓展終端客戶的有效手段,實現銷售規模的快速擴張。”半年報顯示,藥易購上半年實現終端純銷12.27億元,同比增長20.41%;公司電子商務平臺平均月活躍用戶數2.7萬家,同比增長13.45%;電子商務業務實現收入8.54億元,同比增長16.83%。
沈金洋表示,“在品種資源、品類管理方面,公司針對院外市場醫藥終端豐富的用藥需求,建立起完善的醫藥品種管理體系并持續優化,同時加強上下游渠道方面持續拓展和優化,并著力打通上游廠商至醫藥終端之間的壁壘。”報告期內,公司經營的醫藥類產品數量約2.3萬余種,覆蓋西藥、中成藥、中藥飲片和中藥材、食品和保健食品、醫療器械、非藥品及其他等多個類別,可充分滿足院外市場終端客戶的品種需求。
在渠道建設方面,藥易購已取得上游1800多家制藥企業1.1萬余個醫藥品種的全國或區域代理、經銷資格,公司電商平臺通過首營企業資質認證的有效客戶數量達6.7萬家,公司客戶覆蓋全國約600余家醫藥連鎖企業、4萬余家零售藥店、1萬余家診所、1萬余家基層醫療機構,形成1500余家下級分銷商的醫藥分銷體系。
沈金洋告訴記者,“針對眾多單體藥店、中小型醫藥連鎖企業在連鎖經營、品類管理、客戶拓展等方面普遍存在的經驗匱乏、競爭力不足等市場現狀,公司持續不斷地提升、完善自身終端賦能能力和服務體系,采取加盟服務等模式,提升后者的競爭實力和經營能力,增強客戶黏性,實現合作共贏。”截至今年6月底,藥易購加盟店共計1483家。
不斷探索新工業模式
自有品牌產品近200個
與此同時,藥易購不斷探索新工業模式,并從MAH、OEM/ODM、CRO各板塊多維度持續發力。資料顯示,近年來,藥易購先后成立數智大健康新工業的生態平臺(控股子公司四川金沛方藥業有限公司)、藥品批文持有平臺(全資子公司四川合縱澤輝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同時通過與全國創新型藥品研發機構合作,進行藥品委托研發及注冊申報。
目前,藥易購已建立起自有品牌矩陣,形成了覆蓋九大品類32個子類的零售終端優勢品種體系,并與全國29家上市公司及百強品牌工業達成戰略合作,自有品牌產品近200個,其中全國獨家品種十余個。在MAH批文運營方面,公司通過購買藥品上市許可的方式,獲取了轉移因子膠囊等六個藥品批文。此外,公司現已委托藥品研發機構參與多個品種的研發工作,所研品種部分已進入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審評審批階段。
沈金洋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數智化信息技術、醫藥電商、新零售、C端新興流量、新工業、醫療資源、批文持有及IP打造等多個領域均加大了投入力度,對醫藥流通領域進行深度矩陣布局,進一步加強企業自身的供應鏈優勢。”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藥易購所在的醫藥流通行業是醫藥產業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和運作具有重要影響。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醫藥流通行業也呈現出新的機遇和挑戰。”在“互聯網+”時代下,醫藥流通行業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提高供應鏈效率、拓展創新業務模式、加強對醫藥信息和數據管理等。這種數字化和互聯網化的趨勢將為醫藥流通行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并有望優化整個醫藥產業生態系統,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
(編輯 汪世軍 袁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