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海天味業10月9日晚間發布澄清公告,就食品添加劑等相關問題再次作出說明。
海天味業表示,公司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國內作為公司最大的消費市場,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同時,國內的產品線種類更為豐富。公司坦誠接受市場和消費者的監督,截至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未發生重大變化。
此前的9月30日和10月4日,面對醬油產品國內外“雙標”的質疑,海天味業接連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所有產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及其標識均符合我國相關標準法規要求。在10月4日的聲明中,海天味業表示售賣的國內國外產品內控標準是一致的,并未“雙標”。
隨著海天味業“雙標”事件持續發酵,有關食品添加劑的討論再次成熱點話題。
“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的結果,是食品工業發展的推動力之一,主要用來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鮮等,其中既有人工合成的物質,也有天然提取物。”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黃明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據黃明介紹,目前我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達2000多種,常用的食品添加劑達900多種。根據我國制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是食品添加劑使用的首要標準。從這個意義上說,添加劑類別、用量、適用范圍只要符合國家規定,食品安全性就有所保障。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和添加量都有明確要求,還是比較嚴謹的。
“雙標”事件將會對海天味業和整個醬油行業產生何種影響?
業內人士認為,短期來看,受輿情影響,海天味業醬油產品銷售或面臨壓力。從長期來看,該事件將會對整個行業的質量標準提升和食品科普產生正向提振作用。
10月9日,記者隨機走訪了上海兩家超市,注意到海天味業醬油產品均有較大范圍陳列。對于銷售情況,一家大型商超的售貨員告訴記者,受“雙標”事件影響,海天醬油銷售量大幅下滑。“以前一天要上好幾次貨,最近因為賣得不好,都不用上貨”。另一家社區超市的售貨員則告訴記者,海天醬油近期銷量確有下降,但并不明顯,上貨工作仍在正常進行。
一位資深的調味品研究員向記者表示,“雙標”事件反映出消費者對調味品安全健康屬性和優質品質的重視和追求。“從長期來看,這會使整個行業增強食品安全質量意識,后期在產品設計和宣傳上,‘減鹽’‘零添加’等概念預計會逐漸成為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