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先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業務概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商業模式:公司主要從事PVC新型環保熱穩定劑及助劑的研發、生產、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二苯甲酰甲烷(DBM)、硬脂酰苯甲酰甲烷(SBM)、硬脂酸鹽類產品,主持制訂了DBM和SBM產品行業標準,DBM、SBM曾先后被列入國家科技部火炬計劃項目,完成了DBM產品歐盟REACH法規(EC)No1907/2006領頭注冊,擁有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博士后工作站,被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綠色工廠、安徽省創新型企業、安徽省產學研聯合示范企業、安徽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領域標準化示范企業、安徽省名牌產品、安徽先進集體、安徽出口品牌。近年來,公司通過加大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產學研合作等途徑,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隨著科技優勢向生產力的不斷轉化,公司形成了較為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同時,產品和技術的不斷升級,也為熱穩定劑生產廠商提供了環保、質量優良、穩定性強的產品。通過多年的行業沉淀、質量控制和品牌建設,公司的產品和“佳先”品牌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并在國內外市場形成了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公司通過向終端客戶銷售和向貿易商銷售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產品銷售,從而獲取收入、利潤和現金流。報告期內,公司的商業模式較上年度未發生重大變化。
二、主要經營情況回顧(一)經營計劃1、經營業績及說明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734.59萬元,同比增長18.3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29.90萬元,同比下降3.0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4,002.40萬元,同比下降20.93%。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94,161.20萬元,同比增長13.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為51,935.50萬元,同比增長8.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每股凈資產3.81元/股。1、營業收入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增長主要系子公司沙豐新材二期項目投產,產能逐步釋放,產品銷售增長所致。2、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基本每股收益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1)報告期內,佳先本部在三季度夏季高溫期及疫情反復期有計劃的停產,實施建設DBM二期項目、原材料自產項目、技改項目,并與公用系統銜接。雖上述項目的建設對公司后期發展和業績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但影響了當年的產量和銷量,導致母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下降。(2)報告期內,子公司沙豐新材原材料硬脂酸價格急劇波動,先揚后抑,庫存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前期成本較高,而銷售價格隨行就市,隨原材料價格下降同時下降,導致業績有所下滑。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公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3)報告期內,公司以權益分派實施時總股本85,287,000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6股,轉增后總股本較轉增前增加60%,導致每股收益較上年度減少。2、經營情況報告期內,公司開展了以下工作:(1)結合市場及生產情況,公司于年內實施建設了DBM二期、SBM擴建項目,將逐步提升公司產能,有效降低相關公用工程耗用。(2)為豐富公司產品種類,謀劃新的增長點,公司實施建設了年產1萬噸二元酸酯項目和年產1.5萬噸生物可降解材料功能助劑項目,上述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中。(3)公司積極創新發展模式,與戰略投資者合資成立了安徽佳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7000萬元,并將投資3.5億元分期建設年產4.5萬噸橡塑環保助劑項目,成為打造“佳先產業園”第一步。(4)為持續積蓄發展新動能,進一步擴大企業發展版圖,推動企業更快更好地發展,2023年1月5日,公司在淮上區全資設立了安徽佳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擬投資建設新項目。(5)公司通過生產工藝優化改造,產能逐步提升,為滿足產品市場需求和市場開拓提供了重要保障。完成蒸汽冷凝液回用改造,以及鍋爐給水節汽系統主體設備安裝,外排污水量大幅減少,減少除氧蒸汽消耗。(6)順利通過自產原材料項目調試及試生產,達到生產使用要求,有效提高了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了自產原料的對外銷售,成為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點。(7)扎實推進安全、環保工作,充分發揮第三方專家指導服務及對標檢查的作用,進一步規范了安全管理,安全生產形勢良好。同時,公司不斷優化環保設施運行工藝,完成10萬方廢氣處理系統建設、安裝及調試工作,實現一用一備,進一步提高公司環保處理能力。實現污水排放達標率100%,嚴格固體廢物的收集、儲存、處置,做到了合規、合法。(8)報告期,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安徽省先進集體”,并成功入選“北證50成份指數”樣本股。2022年12月,公司憑借規范的經營管理、凸顯的成長性,榮獲2021年度金牛北交所公司獎。(二)行業情況隨著新環保法的實行,國家對環保治理力度的加大,熱穩定劑環保化一直是PVC行業及穩定劑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繼管道行業倡議要求到2017年底全行業棄用含鉛穩定劑后,GB/T33284-2016《室內裝飾裝修材料門、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有害物質限量》國家標準,已于2016年12月公布,2017年7月1日起實施。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在各種會議上倡導行業內要充分發揮環保熱穩定劑的各種功能,提高PVC塑料制品的安全性,拓展PVC塑料制品的應用領域,增強PVC塑料制品的市場競爭力。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的實施,將加速鉛鹽類熱穩定劑的淘汰,環保的復合金屬鹽類熱穩定劑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鉛鹽類熱穩定劑的市場份額,同時也會帶動公司產品環保輔助熱穩定劑β-二酮(二苯甲酰甲烷、硬脂酰苯甲酰甲烷)消費量的持續快速增加。根據歐委會向中國政府的通報,2018年5月31日是歐盟根據Reach法規(即《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進行化學品注冊的最后期限,之后年進口量為1噸以上的未注冊化學品將不允許投放歐盟市場。歐盟實行Reach法規注冊,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競爭力,擴大公司產品競爭優勢,提升產品國際市場份額,推動公司快速健康發展。2020年2月,歐洲議會議員否決了一項委員會的提議,該提議本來可以使PVC中含有一些鉛。歐盟委員會建議修訂有關聚氯乙烯中鉛濃度的規則。通常,PVC中可容許0.1%的鉛,但允許回收PVC的閾值更高(硬質PVC為2%,軟/軟PVC為1%)。歐洲議會議員認為,該提議違反了歐盟REACH法規的主要原則,即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他們回憶說,鉛是一種有毒物質,即使低劑量使用,也會嚴重影響健康,包括不可逆轉的神經系統損害。他們認為,委員會建議的水平與“安全水平”不符,并強調有其他選擇。2019年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改性型、水基型膠粘劑和新型熱熔膠,環保型吸水劑、水處理劑,分子篩固汞、無汞等新型高效、環保催化劑和助劑,納米材料,功能性膜材料,超凈高純試劑、光刻膠、電子氣、高性能液晶材料等新型精細化學品”為鼓勵類產業。隨著國內外禁鉛進程的進一步推進,以及我國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對高效能、低成本的PVC制品需求量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公司產品β-二酮、硬脂酸鹽作為綠色、環保型的PVC熱穩定劑及助劑,屬于國家鼓勵類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三、未來展望(一)行業發展趨勢聚氯乙烯是國內五大通用樹脂中產量大的產品,廣泛應用于包裝材料、人造革、塑料制品等軟制品和異型材、管材、板材等硬制品。近年來,中國乃至全球PVC制品規模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消費量逐年上升。隨著國內外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及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對高效能、環保型的PVC塑料制品需求量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塑料助劑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根據當前國內外環保形勢,未來熱穩定劑將朝著環保、復合、高效的方向發展,其趨勢表現為以下特點:1、鉛、鎘類熱穩定劑的淘汰是歷史的必然;2、高效鈣、鋅復合穩定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3、帶動環保有機輔助熱穩定劑快速發展。綜上所述,隨著PVC工業的發展,熱穩定劑的產量亦隨之提高,特別是國內外鉛鹽類熱穩定劑市場需要更新換代,鉛鹽類熱穩定劑的比例逐步減少,必然會帶動PVC環保熱穩定劑需求的快速增長,未來十年,即使PVC需求量每年增長不計,僅熱穩定劑無鉛化,環保型PVC熱穩定劑也將會有顯著的增長,同時,將帶動公司產品β-二酮(DBM、SBM)及硬脂酸鹽的消費量持續快速增加。公司是致力于生產PVC熱穩定劑及助劑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成熟、可靠、先進的工業化生產技術,未來公司將緊抓行業發展機遇,提高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二)公司發展戰略公司的發展戰略為:以科研為動力,促進科技創新,加快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鞏固公司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致力于PVC加工領域系列環保助劑的生產與研發,借助園區新廠區優勢,在產品組合上進行橫向發展,及上下端產業鏈的縱向延伸,做大做強公司產業規模,把公司打造為具有國際知名度,國內最大的熱穩定劑及助劑研發生產基地,“創世界知名品牌、做行業領軍企業”,引導國內PVC熱穩定劑行業綠色健康發展。(三)經營計劃或目標1、立足自身,抓好節能減排、精細化管理,加強降本增效工作。2、加快推進在建、擬建項目建設進度,確保二元酸酯一期項目、生物可降解一期項目建設按計劃完成。3、加快推進安徽佳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年產4.5萬噸橡塑環保助劑項目建設。4、進一步強化沙豐生產經營管理,加強技改工作,進一步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競爭力。5、努力做好2023年的安全生產工作和環境保護工作,加大運行人才隊伍和監管能力建設,為安全生產、環境保護保駕護航。6、充分發揮佳先貿易公司的作用,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穩步擴大營收能力。(四)不確定性因素目前尚不存在對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產生重大影響的不確定因素。
四、風險因素(一)持續到本年度的風險因素1、安全生產風險公司生產過程中部分原材料屬于危險化學品,危險化學品在運輸、儲存、使用等過程中可能因操作不當造成安全生產事故。因此,在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若因操作不當或受突發環境變化影響,公司存在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潛在風險,進而可能對公司正常生產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應對措施:一方面,在退市進園項目建設過程中,公司已嚴格按照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高標準嚴要求推進項目建設,全面提升了安全生產標準化整體水平。另一方面,公司積極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工作,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充分發揮第三方專家指導服務及對標檢查的作用,不斷規范安全管理。2、受下游行業波動影響的風險公司一直專注于PVC熱穩定劑及助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供應于PVC領域。PVC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熱穩定劑行業及公司業務的發展,雖然無毒、環保型PVC制品是未來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但如果PVC行業受到宏觀經濟、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貿易環境、環保政策等諸多因素影響出現不利變化,將減少其對公司所在行業產品的需求,對公司的經營成果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公司存在經營業績受下游行業波動影響的風險。應對措施:一方面公司以緊抓產品質量為中心,改進生產工藝,降低公司生產成本,全方位提高公司產品市場競爭力;二是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擴大產品應用領域,通過新產品開發和擴大產品應用領域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分散化解市場競爭的風險。3、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公司產品涉及的原材料主要有甲醇鈉、苯乙酮、苯甲酸,2022年度公司上述三種主要原材料占當期生產成本的比重較大,超過50%。如果未來主要原材料價格出現波動而公司又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應對措施:公司通過對原材料消耗定額的考核和管理,進行內部挖潛,并且積極進行工藝革新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降低單位產品的原料消耗;進一步加強與大宗原材料終端供應商的合作關系,保證生產所需原料供應的均衡和穩定。同時,公司正逐步實現主要原材料資產,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4、稅收優惠政策變化風險公司于2009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并于2012、2015年、2018年、2021年再次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21-2023年享受按15%的所得稅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如果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在未來發生重大變化或公司不再具備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條件,將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一定的影響。應對措施:公司將嚴格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標準規范運行,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人才的引進,通過研發成果,帶動企業效益增長,以應對優惠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時對公司業績的影響。5、環境保護風險公司所屬行業為專用化學產品制造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公司日常經營需符合《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對污染物進行防治處理。雖然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力量用于環保設施和技術工藝改進,遵照有關環保法規進行環境治理,但由于我國環保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如果國家在未來進一步制定、實施更為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公司需要進一步增加環保方面的投入,而且隨著未來公司生產規模的擴大,“三廢”排放量可能相應增加,如公司的環保治理、“三廢”排放不能滿足監管要求,將可能受到停限產等監管措施,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影響。應對措施:公司注重生產污染物的排放治理和持續的環保投入,不斷推進技術改造與節能減排,加強在環保方面的技術改進與研發,提高環保治理水平。同時,公司也將繼續發揮在環保處理方面的經驗和科技優勢,改進工藝,改進設備,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在退市進園項目建設過程中,公司嚴格按照國家環保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一步加大了環保投入,環保治理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6、產能擴張風險公司退市進園項目后實施了一系列新項目建設,全面達產后,公司產品種類將得到豐富,產品產能將得到較大提升。公司新項目可行性分析是基于當時的市場環境、技術發展趨勢、公司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市場未來拓展情況等因素做出的。公司對新項目進行了慎重、充分的調研和論證,認為投資新項目建設有利于增強公司未來的持續盈利能力。公司具有對新增產能的消化能力,當前市場需求情況下新項目設計產能全部投產后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過度擴張的經營風險,如果公司未來不能繼續有效拓展市場,公司將面臨新增產能不能及時消化的風險。應對措施:公司不斷創新激勵模式,充分激發銷售人員積極性,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開拓新客戶,優化公司客戶結構,為新項目產能的消化做好準備。7、產品結構單一風險公司是專業從事PVC環保熱穩定劑及助劑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主要產品為DBM、SBM和硬脂酸鹽,產品結構較為單一。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β-二酮化合物工業化應用領域環保熱穩定劑助劑主要生產供應商之一,產銷量較大,但若未來公司產品所處市場發生變化,將面臨產品結構單一的風險。應對措施:為豐富產品種類,公司實施建設了10000噸混合二元酸酯項目、年產15000噸生物可降解材料功能助劑項目建設,以及原材料自產項目等,隨著新項目的投產運行,公司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8、技術和產品研發風險技術工藝和產品研發能力是公司可持續發展并保持行業競爭優勢的關鍵。近年來,公司圍繞主營業務領域,持續加大在產品研發、工藝改進、母液回收等方面研發投入,并且取得了多項研發成果。但隨著下游產業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產業技術水平的持續提升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公司的研發和持續創新能力面臨挑戰。如果公司不能準確把握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研發創新機制不能適應行業發展需要、技術水平無法滿足市場要求,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將受到負面影響。同時,根據業務發展規劃,未來公司將著力在新產品等領域進行研究開發,但由于技術與產品創新具有一定難度、市場需求可能發生變化,以及研發過程及進度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研發結果不及預期,對公司發展規劃的實現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應對措施:公司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組建了一支高素質研發技術團隊,開展各類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與驗證,確保公司技術研發符合行業產品技術和應用的發展趨勢。同時,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每年制定科學的研發計劃,規劃年度研發項目及經費投入,并積極創新研發機制,與高校聯合共建研發中心,推動公司可持續發展,鞏固行業優勢地位。9、并購風險2020年,公司并購了沙豐新材料67%的股權,沙豐新材料納入公司合并報表。雖沙豐新材料對2020-2022年業績做出了承諾,且已完成承諾的業績指標。但若未來沙豐新材料面臨的政策、市場等發生重大變化,可能存在未來業績變動的風險。應對措施:進一步強化對沙豐材料生產經營管理,加強技改工作,進一步降本增效,提高產品競爭力,推動其穩步增長。(二)報告期內新增的風險因素報告期內,公司無新增的風險因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