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資本邦了解到,北京理工導航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理工導航”)回復科創板首輪問詢。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主要關注公司關于控股股東、實控人、員工變動及其薪酬、預計市值、科創屬性、核心技術、業務獲取、環保合規、關聯方和關聯交易、毛利率、存貨等共計31個問題。
具體看來,關于科創屬性中關于生產模式和產能產量,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慣性導航系統、光纖陀螺儀和專用電路模塊,其中慣性導航系統中包含IMU組件(陀螺儀、加速度計、IMU結構件)和慣導專用電路模塊(導航計算機電路、I/F轉換電路、母版電路),公司采購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光纖陀螺儀、石英撓性加速度計等。發行人未對主要產品的產能、產量和銷量予以披露。
上交所要求發行人說明:(1)發行人軍工資質取得前后的相關產品的生產過程、生產場所和生產人員數量及其變化情況,發行人是否在北理工、發行人客戶或供應商處進行裝配、檢測和燒錄的情形;(2)能源耗用量與產量的匹配關系,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中水電費支出與發行人收入規模不匹配的原因及合理性;(3)IMU結構件、導航計算機電路、I/F轉換電路和母板電路是否均為自產,光纖陀螺儀及其相關元器件是否均為外購,導航計算機電路、I/F轉換電路和母板電路與專用電路模塊的具體關系,逐項說明自產、外購的數量、金額和比例;(4)結合發行人產品的具體生產過程,說明發行人產品慣性導航系統與外購的光纖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在物理結構的具體差異,發行人核心技術的具體應用情況,發行人產品與外購原材料在功能和技術指標方面的具體差異。
理工導航回復,發行人軍工資質取得前后,慣性導航系統、慣性導航系統核心部件、其他零部件等產品生產過程未發生重大變化,生產場所均為位于北京市昌平區昌平路97號7幢101的廠房,2017年末至2020年末生產人員數量分別為40人、47人、41人、40人。
2017年至2019年,發行人在為北京理工大學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存在在北京理工大學進行裝配和檢測的情形,但不存在軟件燒錄的情形。
2017年至2019年發行人在北京理工大學進行裝配和檢測服務主要是為北京理工大學提供專用電路模塊調試服務、慣性導航系統調試服務,啟動電路和變換放大器調試、測試及故障排查服務和車載電路技術服務,上述服務在北京理工大學處進行主要是根據合同約定,北京理工大學需要提供場所、產品生產相關的專用測試系統和專用工裝量具。發行人2018年未在北京理工大學提供慣性導航系統調試服務主要是因為2018年發行人已完成提供上述服務所需要的三軸位置速率轉臺系統和帶溫箱單軸轉臺的調試測試,因此在發行人經營場所提供相關服務。隨著技術服務提供完畢,發行人在2020年未再在北京理工大學處進行技術服務相關的生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