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記者 邢萌
截至3月27日晚間,全面注冊制下,中重科技、中信金屬、常青科技、江鹽集團、柏誠股份等滬市首批5家主板企業已完成詢價定價。
經梳理,5家公司均按照市場化詢價方式確定發行價格,5家公司發行價格絕對值在6.58元/股至25.98元/股之間;按照2021年經審計的財務數據計算,發行市盈率區間20倍-41倍,中位數35倍;根據5家公司披露的2022年經審閱的財務報告,5家公司經營業績較2021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長,按照2022年歸母凈利潤計算的動態市盈率區間15倍-28倍,中位數24倍。可以發現,市場化發行承銷機制下,主板公司定價彈性大幅提升,定價結果總體合理適中。
值得注意的是,5家公司詢價過程中,參與報價的投資者家數逐日遞增,參與熱情較高。詢價結束后,發行人、承銷商切實履行定價承銷主體責任,最終定價在投資者報價“四數孰低值”基礎上進行了不同程度折讓,折讓幅度為5.1%-15.9%,中位數為12%。其中,柏誠股份、江鹽集團、常青科技最終定價較“四數孰低值”分別下調15.9%、14.8%、12%,折讓幅度相對較大。
從募資情況看,5家公司募資額區間為13億元-33億元,募資總額93億元,略高于招股書中預計募投項目所需資金總額75億元。其中,中信金屬募資總額低于募投項目所需資金,4家公司募資金額超出募投項目所需資金。
對此,市場專家認為,全面注冊制下實行市場化發行定價,發行價格和最終募資規模主要通過詢價方式產生和確定。近幾年,監管機構也在不斷加強對IPO企業首發募集資金使用的監管,要求上市公司規范使用募集資金,并鼓勵上市公司將募集資金投向實體經濟,促進產業協同發展,不斷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市場人士提醒,全面注冊制下投資者更要加強對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判斷,理性參與新股申購和上市初期交易。
(編輯 李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