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10月28日,納微科技公告稱,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7億元,凈利潤2.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63%、83.9%。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納微科技是國內納米微球材料行業領先企業,公司所處的色譜填料/層析介質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長期被國際大型科技公司壟斷。作為后發國產廠商,公司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并參與市場競爭,憑借技術及產品的相對優勢贏得市場份額。”
(相關資料圖)
生物醫藥領域延續高增長
報告期內,納微科技生物醫藥領域延續高增長態勢。2022年上半年,其生物醫藥領域實現營收為2.41億元,同比增長74.05%,該收入占總營收的82.19%。其中,色譜填料和層析介質的產品銷售收入為2億元,同比增長66.78%,占總營收的67.95%。
“2019年至2021年,納微科技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85.51%,目前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規模還相對較小。在產品方面,公司主營產品的毛利率基本維持在80%以上,聚合物色譜填料毛利率甚至高達91.45%,毛利率水平遠高于同行業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延續增長態勢,考慮穩定的客戶拓展資源及臨床訂單商業化等因素,預計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繼續保持。”有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主營業務增長的同時,報告期內,納微科技持續布局生物藥領域,先后收購英菲尼、RILAS和賽譜儀器;并計劃發行6.7億元可轉債,用于浙江納微年產600噸生物層析介質和2噸手性藥物分離純化項目。
“收購英菲尼,雙方開展兩款新型核酸提取磁珠的開發及與市場各家主流核酸提取試劑盒的適配。2022年上半年,核酸檢測用磁珠產品表現優異,實現收入0.35億元;RILAS的收購將促進公司的產品滲透進入北美市場;賽譜儀器的收購將公司產品線從色譜填料和層析介質、色譜分析耗材延伸至純化層析系統,今年6月至9月期間賽譜儀器貢獻營收5055萬元,未來雙方資源整合,有望繼續發揮‘1+1>2’的作用。整體來看,這些資本運作將有助于公司把握生物醫藥領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良好機遇。”上述分析師說道。
填料/層析介質市場前景可期
隨著全球生物醫藥行業的蓬勃發展,層析介質作為生物制藥分離純化環節的關鍵耗材,其市場空間也將逐步增長。根據中信建投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至2030年,全球層析介質市場規模預計從32億美元增長到8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1.47%。
在此背景下,納微科技加快創新的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7351.69萬元,同比增長107.76%。報告期內,公司推出了多個重點新產品,包括Protein A親和層析介質新產品UniMab EXE和離子交換層析介質NanoGel-50QHC等迭代創新產品。
談及填料/層析介質行業未來的發展,德邦證券分析師陳鐵林認為:“中國填料/層析介質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國內低成本優勢,使得生物藥CDMO產能向中國轉移趨勢長期存在,國內的生物藥CDMO產能還將持續增加。在國內生物藥欣欣向榮的產業趨勢下,將會有更多藥物進入商業化階段,產能仍將持續增加,對應填料/層析介質市場規模仍將增加。”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納微科技是國內少有的從事核心微球材料及相關技術解決方案并能對標國際巨頭的公司。在填料領域,公司長期提升研發能力,自主研發的單分散硅膠微球、單分散聚合物微球及手性色譜填料制備技術和產品,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的格局,目前公司填料產品客戶基本已經涵蓋了國內優秀制藥企業。未來,隨著國內產業升級的進程加快以及環保要求的提升,很多采用傳統低效高污染工藝的藥物生產項目面臨巨大壓力,采用高性能色譜填料升級生產工藝會得到進一步重視,這將給公司帶來新機遇。”
“不過,納微科技所處色譜填料領域屬于一個新興的細分行業,較強的市場專業性導致的技術壁壘對于企業發展而言也是利弊各半,好處是比較容易構筑企業發展的技術護城河和鞏固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不利之處在于專業性導致了市場空間的相對局限。”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補充說道。
(編輯 張鈺鵬 白寶玉)
關鍵詞: 同比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