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典
中國職業生涯教育專家、新精英生涯執行總裁
(資料圖片)
編者按:
有人驚呼:ChatGPT讓家長和學校陷入恐慌!未來還剩多少工作留給這一代孩子?
ChatGPT是一款新型聊天搜索軟件,它可以寫代碼、寫行業分析報告、寫學術論文,還可以寫詩歌、童話等文學作品……需要我們冥思苦想幾天甚至數月的工作,ChatGPT可以只花短短幾分鐘就能搞定!
谷歌公司也表示,如果ChatGPT參加面試,該公司會雇傭它成為一名入門級程序員。
很多專家推算,ChatGPT 和相關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威脅到白領工作崗位,而不僅僅是我們之前預想的簡單重復的低端工作。
程序員、律師、金融分析師、教師等等,這些年高薪大熱的工作崗位,都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替代。
聯想去年,AI繪畫就曾引起熱議。畫家多年的繪畫訓練、創作功底,卻被AI在極短的時間學習超越,短短幾分鐘就能創作出一幅十分精美的畫作。
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一項美術比賽上,一等獎就頒給了AI自動生成的畫作。
人工智能的“駭客帝國”正在上演。
面對ChatGPT,面對人工智能,面對新的產業變革,作為父母的我們如何接招?
今天推薦給大家一篇文章,是古典老師于第13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的演講實錄《放眼未來30年的職業世界,孩子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古典老師是國內首批從事個人生涯規劃研究的專家,希望能夠給家長以啟發。
不同時代的職業規劃
作為一個職業規劃師,總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古典老師,我家孩子能上清華嗎?”很多人過來做生涯規劃、學業規劃,或是做高考選科,他們都會抱著一種算命的心態,面對這樣的提問,我通常只能回答“我不知道”,如果非讓我感覺一下,我會說“不能”。
職業規劃這個行業其實也蠻困惑的。在過去這二三十年里,職業規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們父母親那一代可以叫做火車站時代。我父親告訴我,考上大學基本就是干部級別,然后科室、科長、處長,每到一個站臺趕上那班列車,你就大概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這是50后和60后的人生規劃。
70、80后的職業規劃是靠在關鍵路口轉對路,比如你可能趕上了買股票的,趕上了買房子的,趕上了下海的,它是一個公路邏輯。
而到今天,所有職業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都會有很大變化。這是一個VUCA時代,它的特點是易變的,不確定的,復雜的和模糊的。比如說往前倒五年,很多媒體人和出版社編輯還不知道新媒體這個行業;還有知識付費行業,今天大部分人讀書是通過耳朵讀的,而不是通過眼睛,你能想到嗎?
所以在一個VUCA時代,未來會越來越不確定。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代,我們該怎樣規劃呢?說真的,我也感到迷茫,我們很難判斷未來三年會怎樣。
T型人才和π型人才
在一個變化的時代,什么是新的能力結構?
我們過去曾經追求T型人才,它指的是有通用的素質能力,有一項很精深的專業能力的人。T型人才的好處是能迅速進入職業生涯軌道。
但在今天你會發現T型人才會有很多的坑:
第一個坑,T型人才像釘子一樣,緊緊釘在一個行業里。但是今天你深耕的那個行業,甚至是整個產業在不遠的未來都有可能消失。
第二個坑,當你為了生存選擇某一行業時,做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現自己其實并不喜歡這個行業。一旦生存壓力過去,你覺得這個行業不值得深鉆,就會產生深深的職業倦怠,但又去不了其他行業。
所以T型人才這種素質結構,在今年受到了很大的挑戰。我們會認為他們很難進入未來的VUCA時代。
那什么樣的類型更好呢?答案是π型結構。想象π的樣子,可以這樣解讀:一橫是代表通用素質;一豎是直的,代表專業深度;還有一個鉤是什么?叫熱情技能,包含你的天賦和興趣。π的概念就是,在未來不確定的時代中,一旦有機會就要把你的熱情技能發揮到極致。這個世界上,專業可能會被AI替代,但熱情會變得越來越稀缺。
最近,社會中出現一群很有趣的人,他們并不依賴著過去的傳統技能生存,而依靠一項天賦技能:做得很好玩。你們可能想象不到,在職業教育領域,快手上賣得最好的一款產品是教人怎樣捏包子,以五千元的售價賣了將近一萬份。因為很多人會想,五千塊錢學會捏所有的包子,就能開業了。
聯合國文教組織在2018年做了一項調查,統計了不同收入經濟體的核心素養,并做了相應的對比:中等收入經濟體更多關注于具體的技能,例如終身學習,科技素養;中高收入經濟體更關心溝通和批判性思維;而所有的高收入經濟體,他們首要關注自我認知。
北京的高收入工作大量都被外包、被機器替代,這也是中國未來20年要進入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點,熱愛什么,有什么獨特的競爭力,也就是你要了解你的熱情技能。只有這樣,當你的專業技能出現動蕩的時候,你才不會被釘死在上面,而是會把自己勾出來再走幾步。你有兩條腿走路,就比一條腿走路效率高很多倍,沒那么容易焦慮。
事實上,很多時候教育也是這樣。你給小朋友培養一門獨特的能力,就會很有效地抵消他在專業和學習上缺乏的技能。
以我的小侄子為例,他的語文數學都很糟糕,但是跆拳道很好,所以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成績不好而沮喪過。他沒事下課就讓女同學頂個蘋果讓他踢踢,雖然偶爾也會失手,但是大家都很崇拜他。他的信心也從來沒有受過挫折。人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學東西總是會更快更順,所以這就是π和T的可能性。
在VUCA時代,人的職業發展是怎樣的呢?
在中國,如果一個人想要擁有職業競爭力,我建議他既不要搞成T型人才綁死自己,也不要搞成斜杠青年,因為人不可能同時在很多領域成為專業人士。我的建議就是做π型人才,要發展一門自己的熱情技能,有機會的時候豐富發展路徑,沒機會的時候,做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也非常好。
扶梯法則:選對上升扶梯最重要
詢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在職業發展中間,是選擇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只要是過來人,都會認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尤其是5年到10年的長周期,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里的選擇指的是,通過謹慎地思考、觀測、盤點、測評之后做出的重要選擇。
因為人的社會階層的上升,職業收入的增加,更大程度跟他所選擇的行業、企業和經濟體的上升成正相關。回顧一下你同學間的發展,你會發現過去十年間在金融、房地產、汽車和IT領域工作的這些同學,他們的收入水平都明顯比其他行業高好多。為什么?因為人的命運是緊緊綁在一個大的經濟體上的。
所以我做規劃師做得越久,反而越相信這句話“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命就是這個人的性格,運是你能不能抓住一個上行的扶梯。請注意,我講的是扶梯,而不是樓梯,因為如果你選得好,那個梯子會自動把你往上帶。風水也不是迷信,它更多是指周圍人的環境。陰德是這個人的品行、品德和社會資源。第五才是讀書,所以我會認為選擇大于努力。
選對上升扶梯很重要,人這一輩子有哪幾個扶梯可以上呢?
第一個階段,生存階段。一般是指從18歲到30歲之間要完成自己的生存任務,讓自己買得起房,買得起車,能兼顧好自己的家庭等等。
第二個階段,發展階段。如果你30歲能完成基本的家庭組建,并且有相對穩定的財務收入的話,那么一般30歲到45歲之間就是一個人的職業上升期,或者我們稱為發展期。在發展階段,你的動力已經不再是掙錢,而是更多的成就、能力、社會資源、地位、技術的提升。
第三個階段,使命階段。一般到45歲左右就會出現這個階段,人不會再因為求名求利做事情了,而是說真正想為社會、為人生、為自己做一點事情。所以45歲到60歲之間,人們想的是如何創造自我價值,如何創造社會價值,如何去做傳承和延續。
想要順利地攀爬這三個階梯,最重要的其實是最前面的。孩子大約從10歲到18歲之間是他對職業的理解期,尤其是15、6歲的時候,正是孩子建立職業偶像的時候。這個時候父親千萬不能缺席,要樹立好榜樣。否則他可能一直會停留在生存期。
人生有三個職業階段,又包含七個關鍵點。我們這一輩子做好這其中的關鍵選擇,就基本上能找到上升空間。人一旦在關鍵點上做不明白,他就會停留在某一層。例如剛畢業的時候,你沒有特別好地完成職業化,就會發現可能很難在公司內獲得晉升,或者在行業里換公司。缺少職業化,人就一輩子停滯在畢業后三年的水平。生涯規劃就是幫人更好地度過每一個節點,做對選擇,找到下一段上升空間。
“蜜蜂和蒼蠅”邏輯
在關鍵的幾個節點中間,該怎么做選擇呢?
有一個邏輯叫做“蜜蜂和蒼蠅”。蜜蜂是有驅光性的動物,你把蜜蜂放在一個玻璃瓶里面,把瓶口對著窗口,它就會一直向窗戶的方向飛,直到累死在瓶壁前,它沒法理解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作玻璃。但蒼蠅不一樣,蒼蠅只會到處亂飛亂撞,然后幾秒鐘就出去了。
在人生的上升區間中,需要的是蜜蜂精神,向著一個方向咬牙飛;但是在階段性的迷茫期,最需要的恰恰是蒼蠅精神,要亂撞。憑什么亂撞?憑的就是π的那一條腿,就是當你沒有外在牽引和專業技能牽引的時候,拼的就是你內心的熱情技能。
人生最不應該做的事情是收益有上限,成本無底線,為了一份安穩的工作虛耗人生。
也許,未來每個人除了習得一個專業技能外,更需要熱情技能。熱情技能可以讓你更有自信,在遇到不確定性的時候讓你迅速地切換,而且它會有機會帶你進入一個收入無上限,成本有底線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在你職業生涯切換的時候,在沒有外力持續給你生涯助力的時候,內心的熱情技能可以帶你穿越這些迷茫。就像是當你在做蜜蜂的時候,方向受阻時,你的蒼蠅的部分可以亂撞一段時間,幫你沖出迷茫。
如果能穿越回過去,我們會發現自己做的很多人生重要決策,往往用的是很輕浮的理由,比如我喜歡物理老師,我喜歡理科,我喜歡的女孩去了三班所以我也去,因為我爸說金融不好所以我選擇金融……人們因為這么無聊的小理由去做了人生非常重要的選擇,進入了一個完全不明的扶梯,那些細小的不經意的選擇,就在這之后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我們。而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展現這些選擇,掌握這些選擇。
π很美妙,它是個無理數,無限不循環。未來的世界一定是無限不循環的,我們怎么樣在無限不循環的世界穿過迷茫,持續做得越來越好,把不確定性從風險變成一種機會,那就是π的技能。每個人在擁有專業技能的同時,更需要小小的熱情技能,這個技能能夠幫助他們在不確定的中間找到一些可能性,讓他自己的人生在大的切換中間有一種蒼蠅的勇氣往前沖。
我們現在的普惠型的教育中,希望每個人都擁有專業技能的箱子。但是人和人是不同的,π型人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天賦和技能找到自己的可能性,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要做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