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邁向鄉村全面振興新征程。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
長期和農民打交道的全國政協委員李云才,過去一年的履職重點就放在如何壯大鄉村產業上,幫助農戶補短板、強特色,一點點讓大家的腰包鼓起來、村里的人氣旺起來。
眼下湖南各地的春茶即將進入采摘季。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原巡視員李云才再次來到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湘西州保靖縣的茶園調研。從學生時代讀農業專業至今,他40多年里一直和“三農”打交道。常走在田間地頭,李云才知道農村要發展,關鍵還得牽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圍繞“農村產業振興”他已提交了10多份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原巡視員李云才: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實現產業興旺必須是每家每戶都積極參與進來,使產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才能實現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茶葉是湖南農村的重要產業,湖南80%以上的縣市區產茶,農村涉茶人口超過1000萬人。雖然參與的人多,但李云才經過走訪調研發現,“小、散、弱”的農戶占絕大多數,導致產業規模小、加工跟不上、品牌特色不強、甚至連標準都不統一。
這樣的“小、散、弱”農戶難以生產出優質產品獲得好的收益。如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去年李云才提交了《激發鄉村振興強大內生動力促進鄉村協調發展》等提案,建議以“片(區)長制”“鏈長制”帶動鄉村在設施、技術、營銷、管理等方面補齊短板,實現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原巡視員李云才:解決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技術要求,基礎設施的要求,公共服務的要求。這樣的話我們就必須把小農戶放在一個發展的整體去考慮。
李云才的提案被有關部門所采納。現在,保靖縣正在試點茶產業的“鏈長制”,政府專項劃撥1億資金。對接茶葉研究所專家定期技術指導;引進龍頭企業統一施肥、統一管培和統一收購;出資在產茶集中村組修建加工廠房,低價租賃給合作社。如今,茶葉鮮葉加工成干茶精品后,每斤價格從80元漲至600元以上,翻了至少7倍。38歲的隆陽進靠著18畝茶園的收益去年成功“脫單”,還有了可愛的寶寶。今年,他早早地備齊了10多個采茶簍和網袋,準備迎接春茶的豐收。
湖南湘西州保靖縣呂洞山鎮茶嶺村村民隆陽進:(一年收入)大概有10多萬(元)吧,肯定好啊,又不用跑到外面去,在家可以一家人團團聚聚的。
湖南湘西州保靖縣茶嶺村茶葉合作社理事長龍秀姣:不擔心采茶賣不掉了,這是最大的一個定心丸,我們有市場,我們就加油種(茶)。
山大溝深的茶嶺村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下,如今,茶園已發展到6000多畝,戶均年收入超35000元,老鄉們的腰包鼓起來了,但李云才調研的腳步卻沒有停下,他發現,缺技術、缺人才成了鄉村振興產業提質升級的現實短板。
根據湖南省出臺的《千億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到2025年優質茶園面積要達到并穩定在300萬畝,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500億元。面對現實問題和新的目標,李云才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圍繞加大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發展智慧農業、打造數字鄉村等方面加緊完善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原巡視員李云才:“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到,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我認為在一定的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如何利用基礎的條件創造出新的優勢,這個新優勢的創造必須是有規模的、組織起來的、產業化的、質量標準的,解決技術和人才問題的,才可能實現。不讓小農戶掉隊,農民持續增收,能夠一年更比一年好,這是我們一個最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