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600030)發布研究報告稱,預計2023年光伏供應鏈瓶頸將逐步消除,釋放裝機增長潛能。硅料供應短缺問題將逐步緩解,2023年有效產能或達約150萬噸,可滿足約450GW光伏裝機需求,在裝機需求負反饋機制下,硅料價格中樞總體有望溫和下降。在裝機需求高景氣的基調下,隨著N型電池組件加速推廣、地面電站市場明顯復蘇,光伏行業結構性機遇凸顯,技術紅利兌現,看好N型技術、輔材、組件及逆變器等產業鏈環節和優質公司。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供應鏈瓶頸逐步消除,釋放光伏裝機增長潛能。
(資料圖)
硅料供應短缺問題將逐步緩解,2023年有效產能或達約150萬噸,可滿足約450GW光伏裝機需求,在裝機需求負反饋機制下,硅料價格中樞總體有望溫和下降。而盡管高純石英砂供應持續趨緊,但供需缺口非剛性,大概率也不會成為限制2023年裝機增長的硬性瓶頸。受供應鏈成本下降、項目收益率提升、技術進步和支持政策加碼的共同刺激下,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裝機量有望繼續高增至350GW左右(國內約140GW),同比增速約40%,且地面電站需求有望明顯復蘇,裝機占比或將回升。
N型電池風起云涌,新技術創造新機遇。
N型電池加速降本增效,TOPCon頭部產能生產成本即將與PERC追平并有望進一步反超;HJT降本路徑清晰,頭部產能生產成本或于2023年底前與PERC打平。N型電池性價比大幅吸引行業加快擴產,2023年TOPCon/HJT新增產能或達200/50GW,拉動設備需求放量;2023-25年新型高效電池滲透率有望增至35%/55%/70%以上,快速成為市場主流。盡管2023年電池片供應緊張格局有望邊際緩和,但N型等高效電池得益于成本競爭力和性能溢價,或持續享有明顯的盈利優勢,新型高效電池技術和量產領先的廠商有望充分享受技術發展紅利。
N型升級+結構優化,輔材增長彈性凸顯。
隨著N型電池快速推廣和地面電站裝機回暖,輔材環節有望深度受益——膠膜:POE/EPE膠膜需求快速提升,或導致POE粒子供應驟然趨緊,按中性情形估算2023/24年POE粒子缺口達1/14萬噸,缺口比例約2%/19%,價格有望持續上行,同時推動膠膜供給格局向具備供應鏈和產品結構優勢的龍頭集中,并帶來庫存紅利。銀漿:N型電池技術發展將推動銀漿品類升級和單耗結構性增長,2022-25年銀漿需求量CAGR有望由此前約15%增至約23%,其中更高規格的低溫銀漿CAGR或超130%,成長彈性凸顯;同時,受益于國產化替代和價值量提升,銀漿企業盈利有望加速修復。焊帶:N型組件拉動SMBB、低溫焊帶加速推廣和盈利能力提升,且龍頭廠商加速擴產升級,市場格局有望趨于集中,頭部企業份額優勢或持續擴大,實現規模、盈利和技術競爭力的強勢提升。光伏支架:地面電站市場回暖和跟蹤支架滲透率提升,有望推升2022-25年跟蹤支架需求CAGR超40%;同時,原材料成本壓力逐步緩解和跟蹤產品結構優化,支架盈利有望明顯修復。
產能完善+產品升級,組件龍頭盈利穩中有升。
組件市場格局不改集中化趨勢,2022/23年CR5或升至61%/67%。在供應鏈降本預期下,盡管組件對上游回吐利潤的截留能力有限,但由于部分長單價格托底,現時成本下降和訂單周期有錯配,有望支撐組件環節盈利穩定及修復。組件企業亦持續完善產能布局,其中一體化進一步提升幅度較大的廠商更有望實現盈利增強。同時,受益于電池技術升級溢價紅利和新型高效組件出貨放量,有望推動組件龍頭盈利穩中有升。
微逆+儲能逆變器潛力巨大,國產龍頭強勢崛起。
微型逆變器憑借“高效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競爭優勢,有望成為下一代逆變器主流方向,并進入高速增長階段,預計2025年市場空間將超500億元,對應2021-25年CAGR 近60%。此外,受政策推動和經濟性提升驅動,中美大儲、歐洲戶儲市場迎來加速高增,預計2022-25年電力市場儲能裝機CAGR達70%,打開逆變器需求長期新增量。國內優質逆變器廠商有望受益于微逆和儲能市場高增長,并憑借產品性價比優勢、全球客戶拓展能力和品牌力提升而快速崛起,并持續高增長。
風險因素:光伏裝機增長低于預期;成本下降低于預期;新技術推廣應用進度低于預期;硅料及其他輔耗材產能釋放低于預期;市場競爭加劇;海外貿易壁壘抬升;疫情影響超預期;技術路線替代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