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奇股份(002009)2023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
(一)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
(資料圖片)
公司立足于“誠信、勤勉、創新、共贏”的企業價值觀,圍繞“致力于服務汽車全生命周期”的企業愿景,聚焦兩大主業發展:以汽車智能裝備業務為核心的智能裝備產業、以鋰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為主的鋰電池循環產業。1、智能裝備業務智能裝備業務為公司的立業之本,以汽車智能裝備業務為核心,提供汽車整車制造裝備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及運維的系統解決方案。產品包括以柔性輸送系統、自動化裝備系統、智能檢測系統、智能物流系統為核心的汽車總裝生產線系統、以工藝設備、輸送設備及電控系統、智能中控系統為核心的汽車涂裝生產線系統、車身自動化儲存系統、遠程故障診斷分析與預測維修等,主要客戶包括理想、特斯拉、比亞迪(002594)、蔚來、寶馬、長安、本田、豐田等國內外知名汽車整車企業。隨著全球電動化的浪潮不斷推進,國內外汽車智能裝備需求快速增長,對汽車制造的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公司智能裝備業務將合作開展適用于以汽車領域為代表的工業場景的人形機器人整機研發、生產制造及應用推廣業務,同時根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開展伺服運動關節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制造業務,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發展提供具有可行性的降本方案,形成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競爭優勢。2、鋰電池循環業務鋰電池回收:公司圍繞六大渠道(電池生產商、電池應用商、電池銀行、社會資源回收商、汽車后市場服務商、互聯網及電商平臺)積極開展國內外鋰電池回收體系建設。聯合整車廠、電池廠共建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產能,基于整車廠、電池廠的資源優勢,結合公司優勢循環利用裝備、技術及工藝、項目建設及生產管理經驗,以股權合資方式深度綁定共建合資工廠;打造“服務+回收”的創新商業模式,融合電池租賃服務、電池維保服務,以服務深度融入電池售前、售中、售后全過程,提前鎖定電池資源,打造鋰電全生命周期產業鏈閉環;積極布局海外回收渠道,開展多樣化的海外市場合作,共建鋰電池循環利用生態圈。梯次利用: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子公司天奇新動力(300152)專注于鋰電池梯次利用產品與服務,聚焦小動力、換電、儲能等梯次利用領域細分市場,以梯次利用為核心思想優化上游產品方案,為動力端、儲能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以“互聯網+”的業務模式,打通電池全生命周期數據鏈,以數據驅動“車、網、站、電池”協同,構建綠色能源服務生態圈。再生利用: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核心子公司天奇金泰閣深耕鋰電池資源化利用行業二十余年,專注于三元及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已獲準為《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其主要產品包括碳酸鋰、硫酸鈷、硫酸鎳、硫酸錳、氧化鈷、電池級磷酸鐵等,廣泛應用于電池材料行業、磁性材料行業等。現已具備年處理10萬噸鋰電池的規模(三元鋰電池5萬噸及磷酸鐵鋰電池5萬噸),形成產品產能:年產鈷錳鎳合計12,000金噸、碳酸鋰7,500噸、電池級磷酸鐵11,000噸。回收率水平位居行業前列(鈷鎳平均回收率達98%,鋰平均回收達90%,磷酸鐵平均回收率達95%),具備實現鋰電池全部金屬提取工藝,具備較高柔性化生產能力,且在產能規模、產品系列化程度、產品品質等各方面具有較強競爭優勢。3、其他業務(1)循環裝備業務循環裝備業務包括再生資源加工設備業務及報廢汽車回收再利用業務。再生資源加工設備業務以控股子公司天奇力帝(湖北)環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為核心,專注于環保設備的研發、制造、銷售與服務,業務涵蓋廢鋼加工設備、報廢汽車拆解設備、鋰電池破碎設備、磷石膏綜合處理裝備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及節能環保設備與服務,下游客戶包括大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廢鋼加工企業、報廢機車回收拆解企業等。報廢汽車回收再利用業務以子公司寧波回收為核心開展,圍繞寧波及周邊地區開展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業務,已形成“回收-精細化拆解-分選-核心零部件再制造”的產業鏈模式,最大程度地實現報廢汽車無害化、資源化、高值化處理。(2)重工機械業務公司重工機械業務為重工裝備鑄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風力發電、塑料機械、船舶動力等下游行業提供鑄件產品配套。主要產品為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用輪轂、底座、軸承座、行星架等,主要客戶包括GE能源、恩德能源、遠景能源等國內外風電行業巨頭。公司重工機械業務核心子公司江蘇天奇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年產能達7.5萬噸,擁有鑄件工藝設計、模具設計制造、毛坯鑄造、機加工到表面處理的全套生產能力,已通過ISO9001、ISO14000和ISO18000等管理體系認證,已取得CCS中國船級社工廠認可、LR英國勞氏船級社工廠認可。(二)報告期內公司主要業務所處行業情況1、汽車市場及汽車智能裝備行業智能制造裝備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是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裝備上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是實現高效、高品質、節能環保和安全可靠生產的制造裝備。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加速、先進制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據工信部統計,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已超過3.2萬億元。汽車制造業是目前智能制造裝備應用最成熟的領域之一。國內汽車產業的有效發展依賴于成本降低、質量提高、效率提升,對汽車制造的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我國汽車智能制造裝備呈現自動化、集成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在智能裝備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的政策支持背景下,汽車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部分綜合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已涉足國際市場,與外資廠商直接競爭,國際市場已成為我國汽車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巨大潛力。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已成為制造業重要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對構建新型制造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報告期內,國內汽車市場在經歷過一季度促銷政策切換和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后,在中央和地方促消費政策、輕型車國六實施公告發布、多地汽車營銷活動、企業新車型大量上市的共同拉動下,疊加車企半年度節點沖量和4、5月同期基數相對偏低等因素,上半年總體實現穩健發展,二季度形勢明顯好轉,市場需求逐步恢復。2023年上半年,國內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324.8萬輛和132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和9.8%;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374.7萬輛,分別增長42.4%和44.1%,市場占有率達到28.3%,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延續高速增長,對市場整體貢獻顯著。展望下半年,伴隨宏觀經濟回暖及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汽車市場消費潛力將被進一步釋放,有助于推動行業全年實現穩定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汽車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6.2個百分點。隨著制造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及國內汽車市場的持續增長,同時受益于大數據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高科技的快速迭代升級,汽車智能裝備行業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2、鋰電池產業及鋰電池回收行業研究機構EVTank認為,未來十年,鋰離子電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主要電池技術路線。同時,SNEResearch發布報告預測,全球電動汽車鋰電池供應量將由2023年的687GWh增至2030年的2943GWh,增長4.3倍;至2030年,全球鋰電池預計將占電池市場的95%以上。根據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鋰電池行業運行情況:2023年上半年,國內鋰電池產業延續增長態勢。根據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上半年全國鋰電池產量超過400GWh,同比增長超過43%,上半年鋰電池全行業營收達到6000億元。鋰電池環節,上半年儲能電池產量超過75GWh,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152GWh。鋰電池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69%。動力方面,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152.1GWh,累計同比增長38.1%。其中三元電池累計裝車量48.0GWh,占總裝車量31.5%,累計同比增長5.2%;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103.9GWh,占總裝車量68.3%,累計同比增長61.5%。儲能方面,上半年,我國儲能電池累計銷量達31.5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累計銷量31.2GWh。我國在鋰電池產業鏈多個核心環節占據優勢地位,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新能源產業也在發生劇烈變化,瘋狂擴張與產能過剩、供需博弈與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全球化發展與貿易保護等諸多因素加劇產業分化,鋰電池產業已步入新一輪競爭與洗牌周期。自2016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元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掀起國民消費新浪潮,2018年起我國陸續進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期。從現階段電池回收產業發展來看,根據工信部數據,2023年1-5月,國內回收廢舊動力電池達11.5萬噸,超過2022年全年總量,回收步伐明顯加快。目前國內已建成1萬余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根據SMM測算,2023年6月,國內回收廢舊鋰電池5.02萬噸,環比提升17%。據GGII預測,到2025年中國退役動力電池累計將達到137.4GWh,需要回收的廢舊電池將達到96萬噸。2025年有望成為大規模退役潮的標志性啟動節點,并進入規模與利潤雙增長的黃金時期。目前,鋰電池回收行業依然處于行業發展初期,行業加速洗牌,競爭激烈。政策層面,國內繼第四批白名單后,工信部多次提及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不斷完善回收利用體系;歐盟《新電池法》已正式實施,明確了電池制造的原材料中再生材料的占比及再生利用的回收率要求,將直接帶動電池回收產業加速發展。近兩年,鋰電池回收環節迎來密集擴產階段,人才、資本高度聚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電化學儲能的廣泛應用,推動電池回收市場景氣度提升,主機廠及電池廠對電池回收高度重視,已在電池回收領域展開合縱連橫的布局;海外市場來看,隨著全球電動化浪潮以及儲能電池引爆海外需求市場,繼國內電池回收業務深度布局后,回收企業正加快補足國際電池回收的業務版圖。隨著全球鋰電池行業規模不斷擴大,電池廠廠廢及鋰電池退役規模快速增長,產業發展政策、行業規范的陸續出臺將進一步推動鋰電回收行業規范發展,未來鋰電池回收產業市場空間巨大。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1、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戰略布局公司圍繞“致力于服務汽車全生命周期”的企業愿景,聚焦智能裝備、鋰電池循環兩大主業發展。憑借深耕汽車裝備領域多年積累的客戶及行業資源,公司積極整合現有整車廠客戶、汽車后市場合作伙伴等多方資源,以創新的模式開展鋰電池循環體系建設,深化合作伙伴關系,實現多方共贏;公司基于在智能裝備、循環裝備領域積累的裝備技術優勢,賦能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自主研發廢舊鋰電池物理破碎綠色環保工藝技術解決方案,成功打造智能化、綠色化、低能耗、高效率的鋰電回收行業標桿工廠。2、研發創新及工藝優勢公司始終堅持技術研發與工藝創新,通過聯合開發、技術成果轉讓、共建研發中心等多種合作模式,與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一系列產學研項目,不斷推動公司技術服務創新及優化,全面提升公司技術實力與創新能力;公司重視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已掌握鋰離子電池全元素提取工藝,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三元電池及磷酸鐵鋰電池再生利用技術并規模化量產的第三方回收企業;公司設立天奇電池循環利用研究院,專業開展行業政策研究、市場調研分析、工藝和裝備的改進和優化、電池回收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以及研究成果的市場化及產業化。3、產能規模優勢目前,公司為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已具備年處理10萬噸廢舊鋰電池的生產規模,包括5萬噸三元電池及5萬噸磷酸鐵鋰電池處理產能,并擬投資建設年處理10萬噸磷酸鐵鋰電池回收處理項目。產能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有利于發揮公司技術、產品、客戶、品牌和管理資源優勢,發揮公司業務的整合及協同效應,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增強公司抵抗市場變化風險的能力,推動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4、高效、創新商業模式優勢響應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公司以成為專業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者為己任,圍繞六大渠道(電池生產商、電池應用商,電池銀行、社會資源回收商、汽車后市場服務商、互聯網及電商平臺)開展國內外鋰電池回收渠道布局,深度綁定整車廠、電池廠共建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產能,積極布局海外電池回收市場,深度綁定海外優勢資源;以“廢料換新料”、合資共建回收產能、“服務+回收”等多樣化的合作模式,推動鋰電池循環業務合作落地及業務規模擴張,共同打造鋰電池全生命周期合作閉環,共建鋰電池循環利用生態圈。5、人才及管理優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擁有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技術團隊,積極開展企業人才培養項目,在研發、生產、運營過程中培養和儲備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強化隊伍能力水平、優化隊伍結構分布。通過充分利用民企結構扁平、機制靈活、決策迅速、執行高效的特點,強化企業精細化管理,高效率、高質量執行運營管理決策,在實際控制人洞察市場的戰略把控能力及公司管理團隊豐富的行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公司逐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管理模式,保證了生產經營的有序運轉、生產效率的持續提高和公司業務的適應性戰略轉型及優質、可持續發展。
三、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應對措施1、市場競爭風險隨著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鋰電回收產業備受關注,資本、人才高度聚集,行業洗牌與競爭加劇。公司重點發展的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行業,大量的潛在競爭者通過項目投資、兼并收購、尋求合作聯營等途徑迅速切入,國內外電池回收企業不斷進行產能擴張,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推動行業洗牌,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公司將持續提升工廠端能力及工藝水平,提升規模效益;加速回收渠道建設,發力海外市場,推動海外渠道建設的實際落地,全面提升公司在鋰電回收行業的綜合競爭力。2、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公司裝備類業務主要原輔材料為廢鋼、生鐵、樹脂等大宗商品,原輔料價格受國際形勢、國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影響居高不下。公司通過加強對原輔料價格走勢的分析、預判,進行中遠期預判及調整采購策略;通過加強供應鏈管理、內部挖潛、工藝優化,盡可能降低原輔料價格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原料為各類廢舊鋰電池(含電芯、極片、粉料),原料采購及產品銷售價格均與市場價格聯動,深受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競爭環境、下游需求變化等因素影響,公司鋰電池再生利用業務盈利情況存在不確定性。報告期內,以碳酸鋰為首的主要產品市場價格短期大幅下降,對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盈利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密切關注原材料的價格變動趨勢,開展碳酸鋰期貨套期保值;嚴格執行最有庫存策略,維持穩定健康的存貨周轉規模;采用“以銷定采”的采購模式,進一步擴增“廢料換新料”的代加工業務規模,積極拓展長協采購、長協銷售,穩定公司正常的經營利潤。3、應收賬款管理及回收的風險公司裝備類業務根據客戶訂單進行生產,業務合同金額普遍較大,產品執行及結算周期普遍較長,從而可能導致公司存在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金額較大的情形。公司對信用賬期實施動態管理,及時督促客戶進行驗收并支付驗收款項,落實責任主體,執行項目回款進度與激勵掛鉤,保證公司經營性活動現金流的正常運轉;定期進行應收賬款排查梳理,專人管理及跟蹤,并依據需要采取仲裁、訴訟等法律途徑收回;依據謹慎性原則,嚴格按照公司會計政策對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4、內部管理風險隨著公司業務規模迅速擴張,公司員工人數及下屬分支機構數量增多,公司及子公司經營管理及安全生產、環保管理的壓力及風險增大。公司將積極完善管理體系,優化內部管理架構和業務流程,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進行內控體系建設,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及全面有效的薪酬管理及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公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四、主營業務分析公司圍繞“致力于服務汽車全生命周期”的企業愿景,持續聚焦智能裝備、鋰電池循環兩大主業發展。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4,326.06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4,625.05萬元。智能裝備業務實現銷售收入67,959.51萬元,同比下降4.27%,毛利率13.36%;鋰電池循環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5,720.20萬元,毛利率-9.97%,核心子公司金泰閣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3,378.46萬元,凈利潤為-24,768.02萬元。1、智能裝備業務:深耕國內市場,持續發力海外市場;立足總裝業務,擴增涂裝業務;進軍工業人形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領域截至上半年末,公司智能裝備業務在手訂單合計14.47億元;上半年新簽訂單合計13.07億元,新能源汽車項目占比達83%,較去年同期提升24個百分點。報告期內,公司汽車智能裝備業務持續發展,成功斬獲賽力斯(601127)汽車、理想汽車、奇瑞新能源、華晨寶馬、寶馬(美國)等多個大型項目。報告期內,公司與國際頭部涂裝設備供應商Geico共同出資設立天奇杰藝科涂裝工程技術(無錫)有限公司,基于GEICO在國際涂裝裝備領域的優勢與資源,結合公司在國內總裝裝備的行業資源及技術優勢,共同深耕全球汽車智能裝備市場,助力公司智能裝備業務快速形成“國內+海外”、“總裝+涂裝”的發展布局并占領市場優勢地位。隨著全球電動化的浪潮不斷推進,國內外汽車智能裝備需求快速增長,對汽車制造的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報告期內,公司與優必選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并簽署《合資合作協議》,雙方擬設立合資公司專注于汽車領域應用的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制造及整體解決方案。同時公司智能裝備板塊擬開展人形機器人伺服運動關節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與制造,為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發展提供具有可行性的降本方案,形成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推動公司智能裝備領域市場客戶存量協同及增量拓展。近年來,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為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驅動力。以人形機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將成為未來產業的新賽道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公司拓展人形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業務將進一步推動智能裝備領域市場客戶存量協同及增量拓展,人形機器人與公司汽車智能裝備的系統解決方案相匹配,能夠為終端客戶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助力公司在智能裝備領域持續領先優勢。2、鋰電池循環業務:擴增鐵鋰回收產能;重點布局電池廠、整車廠回收渠道;破局海外回收市場報告期內,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受主要產品市場價格短期大幅下跌影響,造成一季度經營虧損及存貨跌價。二季度,隨著下游需求緩慢恢復,主要產品價格企穩,同時公司嚴格執行最優庫存策略,采用“以銷定采”的采購模式,擴增“廢料換新料”代加工業務規模,拓展長協采購、長協銷售,二季度鋰電池循環業務虧損大幅收窄。2023年6月,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年處理15萬噸磷酸鐵鋰電池環保項目(一期)建成投產,目前處于產能爬坡周期。一期項目規劃產能為年處理5萬噸廢舊磷酸鐵鋰電池,將形成年產電池級磷酸鐵約11,000噸、電池級碳酸鋰約2,500噸的產品規模。公司磷酸鐵鋰電池回收處理項目采用國內領先的磷酸鐵鋰電池全組分回收技術,采用濕法冶煉短流程一步浸出再生技術。磷酸鐵平均回收率達95%,鋰平均回收率超90%,產品性能已獲多家客戶認可。公司致力于打造高規格、智能化、數字化鋰電池回收示范工程,結合公司在智能裝備領域的先天優勢,實現生產流程標準化、智能化、數字化、可視化、綠色化,彰顯公司在項目建設、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與實力,成為公司開展國內外鋰電池回收體系建設重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隨著磷酸鐵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領域的廣泛應用,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公司在磷酸鐵鋰電池回收領域已具備技術、規模等行業領先優勢,將推動公司鋰電池循環業務持續穩定發展。鋰電池回收體系建設方面,公司圍繞六大渠道,重點布局電池廠、整車廠以及海外市場,以股權方式深度綁定頭部資源共建產能,合作聯通開展鋰電池回收及循環利用各個環節,打造覆蓋國內外市場的鋰電循環利用生態圈,形成具有天奇企業特色的鋰電池服務及循環體系。報告期內,公司與湖北省生態環保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聚焦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全面深化和拓展在鋰電池循環再生產業及智能環保裝備產業方面的務實合作。雙方已設立合資公司湖北長江天奇綠色環保產業有限公司,依托湖北生態及長江產業集團內外部優勢資源、資金優勢及產業布局優勢,基于公司在鋰電池循環及智能環保裝備領域的行業經驗、技術團隊優勢、設備研發及集成優勢、生產及項目管理優勢等,推進鋰電池循環再生利用業務。報告期內,公司與蜂巢能源下屬全資子公司藤青青再生資源(上饒)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上饒青奇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專注于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再生利用業務。合資公司將充分發揮公司與蜂巢能源在技術、資金、原料、規模、生產管理、行業資源等優勢,實現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推動和促進雙方業務的快速增長和全面提升。報告期內,公司與一汽集團下屬子公司富奧股份(000030)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擬設立合資公司開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材料再生利用業務。雙方擬共建再生利用產能并共建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體系,深化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產業鏈,進一步落實汽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以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者為己任,搭建電池回收生態,共建鋰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產業閉環。海外市場方面,報告期內,公司與Stellantis集團簽署備忘錄,雙方尋求包括廢舊車輛回收及拆解、動力電池再制造及回收在內的汽車循環產業領域多方面的合作機會,積極探討海外市場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業務的合作,擬通過各自技術優勢及產能結合,成為汽車循環產業領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報告期內,公司與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就電池循環領域在海外市場的項目合作達成一致意見,合作內容涵蓋:電池循環利用原料貿易、共建鋰電池回收-拆解-破碎-預處理工廠、共建鋰電池元素再生利用工廠等各個環節。基于三井物產強大的全球產業及銷售網絡布局、能夠滿足多種多樣需求的業務基礎,及在營銷與金融功能上的優勢,與公司在鋰電池循環利用領域積累的行業經營、技術優勢、產能規模優勢、項目建設及生產管理經驗等,雙方共享產業資源,以國內市場為起點,攜手開拓海外市場。隨著全球電動化浪潮以及儲能電池引爆海外需求市場,國內外回收企業正加快布局。基于公司海外渠道建設的快速進展,公司擬投資設立新加坡全資子公司,作為鋰電池循環業務在海外市場的業務主體與投資平臺,借助新加坡地理位置優勢、良好的投資環境及國際化商業輻射能力,進一步加強與海外合作方的聯系與溝通,加速鋰電池循環項目合作的實際落地,提升公司在全球鋰電池循環領域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全面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推動公司鋰電池循環產業在全球范圍的持續擴張。3、聚焦主業發展,加速產業整合,強化人才梯隊建設報告期內,公司圍繞“致力于服務汽車全生命周期”的企業愿景,進一步明確了聚焦“智能裝備+鋰電池循環”兩大主業的發展思路,全面支持兩大擴張產業規模、推動盈利增長;積極推進產業整合、持續開展子公司管理改革,進一步釋放子公司股權,加速處置低效閑置資產。報告期內,公司與湖北省生態環保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擬設立裝備合資公司,以智能環保設備產業為核心,將公司現有循環裝備業務及資源置入合資公司推動公司循環環保裝備業務與湖北生態現有生態環保設備業務全面資源整合。公司高度重視優秀管理團隊的搭建和高精尖的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儲備,不斷完善、優化人才選拔機制,拓寬引才渠道,打造高效的管理運營團隊。報告期內,天奇研修院成立并結合外部專業力量全面啟動人才梯隊建設,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的方式,培養一批優秀的企業后備力量,建立健全核心員工激勵機制,不斷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努力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