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綠能(601012)2023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資料圖)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屬行業及主營業務情況說明
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光伏行業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隨著上游多晶硅料產能的陸續釋放,供給端已不再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原材料價格的回落有利于提升光伏電站的投資價值,從而進一步推動終端裝機需求的快速增長。近期,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對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預測值進行了上調,其中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預期由280-330GW上調至305-350GW,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預期由95-120GW上調至120-140GW。根據Solar Power Europe預計,全球GW級裝機規模的國家數量將從2022年的26個提升至2023年的32個。從我國上半年完成情況來看,應用端方面,2023年上半年光伏發電裝機78.42GW,同比增長154%,已接近2022年全年的裝機水平,其中集中式裝機37.46GW,分布式裝機40.96GW;制造端方面,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四個環節產量同比增長均在60%以上。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截至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達到1,322GW,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8.8%,其中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量已達到471GW。我國《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2023年將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推動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并網投產,建設第二批、第三批項目,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實施光伏“千家萬戶沐光行動”,穩步推進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促進農村用能清潔化。從行業供給情況來看,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光伏產業作為為數不多的高景氣、快速增長的行業,吸引了大量新進入者和跨界資本,疊加原有企業的擴產,產業終端需求難以消化短時間過快增長的新增產能,出現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已成為必然,新舊產能將加速迭代,整個行業即將進入淘汰賽。2023年上半年,隨著上游多晶硅料價格的快速下跌,整個產業鏈價格已處于下降通道,產業鏈利潤將得到重新分配,具備全球化綜合競爭能力和經營穩健的公司將會在本輪產業周期中表現出更好的韌性,行業競爭格局將重新洗牌。根據InfoLink發布的數據,產業鏈各產品價格今年6月底較去年年底的變動分別為:多晶硅料單價下降了73%,單晶182硅片(150μm)單價下降了43%,P型單晶182電池片單價下降了26%,單面單玻單晶182組件單價下降了26%。二、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報告期內,面對國際貿易壁壘、產業鏈價格下行等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貫徹“產品領先、高效運營、唯實協作、穩健經營”的經營方針,積極走近客戶,洞察客戶需求,強化經營意識和憂患意識,同時加快建設科技制造和科技服務型企業,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和技術儲備,為迎接行業競爭加劇做好充足的準備。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6.52億元,同比增長28.3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78億元,同比增長41.63%,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90.60億元,同比增長41.46%;綜合毛利率19.08%,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3.69%。具體完成工作如下:(一)積極走近客戶,洞察客戶需求,提升科技服務能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積極走近客戶,洞察客戶需求,深入研究和輸出“多業務、多國家、多場景、定制化”解決方案,構建核心競爭力。以追求客戶滿意的確定性為原則,應對市場、商業環境等變化的不確定性。積極打造前端客戶服務組織能力,不斷貼近客戶,提升客戶滿意度。全面優化客戶服務接觸界面,輔以數智化等科技手段在客戶端尋找創新機會,提升服務效率及質量。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單晶硅片出貨量52.05GW,其中對外銷售22.98GW,自用29.07GW;實現單晶電池出貨量31.50GW,其中對外銷售3.28GW,自用28.22GW;實現單晶組件出貨量26.64GW,其中對外銷售26.49GW,自用0.15GW。(二)堅持貫徹產品領先戰略,蓄勢打造差異化產品,構建長期競爭優勢隨著光伏行業發展成熟度的提高,用同一個產品、單一技術去做不同場景的商業模式將會成為歷史。報告期內,公司堅持貫徹產品領先的經營方針,推動產品創新,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視角,基于不同場景的需求做好技術和產品的迭代和升級,本著“量產一代、開發一代、探索一代”的原則,蓄勢打造差異化產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HBPC(高效復合鈍化背接觸技術)電池投入量產,經過艱難的爬坡調試過程,已達到設計的良率和效率目標,隨著基于HPDC技術的高功率組件新品Hi-MO7的發布,公司已形成在大型地面電站市場應用的“Hi-MO5+Hi-MO7”和專注應用于分布式市場Hi-MO6的產品組合,以更具價值的Hi-MO全場景產品和解決方案滿足全球客戶需求。公司產品和技術的不斷迭代源于高強度的研發投入,2023年上半年研發投入達34.20億,占當期營業收入的5.29%。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計獲得各類已授權專利2,525項,多項高效電池技術和產品已處于開發、儲備和中試階段,公司正在加快推進以低成本實現高效技術研發成果的商業化量產。報告期內,國際頂級能源類期刊《Nature Energy》刊發了公司于去年11月公布的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世界紀錄26.81%轉化效率的創新成果。6月,經歐洲太陽能測試機構ESTI權威認證,公司在商業級絨面CZ硅片上實現了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33.5%的轉換效率。(三)適時調整擴產和投資節奏,強化運營管理水平,防范經營風險報告期內,公司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產能建設節奏,強化運營管理水平。對新建產能項目提前做好市場評估和系統規劃,加快推進Hi-MO6、Hi-MO7等新產品的技術升級和擴產項目,實現產能建設目標不斷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鄂爾多斯46GW單晶硅棒硅片項目、麗江(三期)年產10GW單晶硅棒項目和越南年產3.35GW單晶電池項目已實現投產,鄂爾多斯年產30GW單晶電池項目按原計劃推進,西咸樂葉年產29GW單晶電池項目和泰州樂葉年產4GW單晶電池項目加快爬坡,馬來西亞年產6.6GW單晶硅棒、馬來西亞年產2.8GW單晶組件等項目穩步推進。面對當前的產業周期和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性,報告期內,公司始終要求各級員工保持危機和憂患意識,以底線思維做好基本功,持續推進高效運營和穩健經營,加強滾動預測和經營分析的質量,對經營風險及機會實現閉環管理。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55.99%,保持了良好的償債能力,存貨周轉天數較2022年上半年減少13天。(四)深入踐行ESG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可持續發展報告期內,公司積極響應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和國家“雙碳”戰略,繼續深入推動ESG最佳實踐。公司設定的基于1.5℃目標的減排目標,獲得了科學碳目標(SBTi)官方審核通過,成為中國光伏行業首家完成SBTi審核的企業。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2022年度全價值鏈溫室氣體盤查和第三方核查,啟動了“綠色可持續供應鏈共建行動”,深入推進價值鏈減排行動。公司全系列硅片產品和主流組件產品均通過了法國ECS碳足跡認證,還參與制定了《堿性水電解制氫系統碳足跡評價方法及要求》標準。憑借良好的ESG工作成果和實踐,公司榮獲了財富中國2022-2023ESG影響力企業、福布斯中國可持續發展工業企業TOP50、Corporate Knights2022年全球最佳可持續發展百強企業、彭博綠金2022度最受關注企業先鋒和2023年“科技責任先鋒”企業等榮譽。三、風險因素1、國際貿易保護和摩擦風險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世界各國均對其發展給予高度的關注,隨著我國光伏產業在全球競爭優勢的凸顯,相關國家和地區紛紛出臺了貿易保護措施和推動各自本土光伏制造業規模化的政策,貿易摩擦已成為影響業務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貿易保護方面:2021年,美國海關依據暫扣令(WRO)相繼對我國光伏企業出口到美國的組件產品進行了扣押。2022年2月,美國政府針對即將到期的太陽能電池與組件的關稅保護措施(201措施)延長4年。2022年3月,美國政府對來自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柬埔寨四國的光伏產品展開反規避調查。2022年6月,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依據其《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UFLPA)開始執法。2022年6月,歐洲議會通過《反強迫勞動海關措施決議》。在推動本土制造方面,2022年5月,歐盟發布了《歐盟再生能源計劃》(REPowerEU Plan)以減少對于天然氣的依賴,加快能源轉型;2023年3月,歐盟公布《凈零工業法案》草案(Net-Zero Industry Act),旨在推進歐盟在全球綠色工業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2022年8月,美國發布了《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加大對新能源經濟的補貼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本土制造和新能源產業化發展;印度公布了《高效太陽能光伏組件國家計劃》(National Programme on High Efficiency Solar PV Modules)下的第二輪產能掛鉤激勵(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計劃導則,該計劃旨在促進印度高效太陽能光伏制造,提高本土制造產量,減少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進口依賴。這種國際的逆全球化趨勢和不斷發生的貿易摩擦,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未來不排除更多貿易摩擦發生,對行業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公司將密切關注這些變化,及時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證公司的持續有效運營。2、市場競爭風險隨著全球碳中和趨勢的加速,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同時行業內現有企業紛紛擴產,大量的跨界資本和企業涌入光伏行業,行業產能快速攀升,未來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全球貿易壁壘將導致行業制造產能分散化,企業的全球化經營能力將成為競爭的焦點。在未來行業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如果公司不能利用自身的競爭優勢做好應對,則可能面臨競爭優勢喪失和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公司作為太陽能單晶硅領域的一體化和全球化的公司,具有較強的戰略能力、技術優勢、規模優勢、成本優勢、品牌優勢、客戶資源、財務健康水平和全球化運營能力,將充分發揮上述優勢,謹慎應對,力爭保持行業領先地位。3、供應鏈波動風險一方面,近些年來光伏行業產業鏈發展不均衡,在產品規格、技術應用、上下游供求關系等方面發生了快速的變化,另一方面,光伏行業組件產品海外訂單排產期限較長,若原材料的供需匹配、供應安全和物流效率無法保障,企業無法準確的預判供應鏈未來的價格走勢,將不利于企業訂單的交付,或對公司盈利水平產生影響,這種變化將極大考驗任何一家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若企業無法有效應對,將可能會面臨供應鏈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公司將加強對供應鏈的前瞻性管理,洞察原材料的供求變化趨勢,不斷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4、匯率波動風險隨著海外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公司全球化戰略的順利推進,近三年(2020年-2022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分別為39.32%、46.89%和37.16%,海外市場已成為公司產品重要的銷售市場。公司海外業務主要通過美元、歐元、日元等外幣結算,雖然公司已制定了外匯管理制度,并通過運用金融工具規避了部分匯率波動風險,但如果未來人民幣匯率或其他匯率出現大幅波動,一方面可能會對公司海外業務的拓展和銷售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其產生的匯兌損益也將對公司經營業績帶來不確定性。公司將加強財務資金管理,密切跟蹤出口產品國家的匯率變動趨勢,有效防范風險,努力降低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報告期內,公司在戰略制定與執行、技術研發、產品品質、品牌渠道、財務穩健、ESG等方面始終保持一定的核心競爭優勢。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