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石化(600028)2023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業績回顧
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5%。境內天然氣需求回暖,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6.7%;境內成品油需求快速反彈,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6.2%,其中汽油增長9.8%,柴油增長15.1%,煤油增長78.1%;境內主要化工產品需求恢復較弱,乙烯當量消費量同比增長2.4%。2023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震蕩下行,普氏布倫特原油現貨均價為79.8美元/桶,同比下跌25.8%。1生產經營(1)勘探及開發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加強高質量勘探和效益開發,在增儲穩油增氣降本上取得新成效。在勘探方面,加強風險勘探、圈閉預探和一體化評價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漢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取得了一批油氣新發現和重大突破,勝利濟陽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建設高效推進。在開發方面,持續擴大效益建產規模,高效推進濟陽、塔河、準西等產能建設,深化精細開發調整,著力夯實老油田穩產基礎;大力實施天然氣增儲上產,加快順北二區、川西海相等產能建設。強化天然氣產供儲銷一體化運行組織,全產業鏈創效同比大幅增長。上半年實現油氣當量產量250百萬桶,同比增長3.3%,其中,天然氣產量6,609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7.6%。(2)煉油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積極應對油價震蕩下行和部分煉油產品毛利大幅收窄帶來的挑戰,堅持產銷一體協同優化,全力提高裝置負荷,推動產業鏈效益最大化。動態強化資源統籌,降低采購成本。緊貼市場需求,有效統籌“油轉化”“油轉特”節奏,增產高檔潤滑油脂等適銷對路產品。增加出口規模,優化出口節奏和結構。加快世界級基地建設,有序推進結構調整項目。上半年加工原油12,654萬噸,同比增長4.8%,生產成品油7,607萬噸,同比增長10.3%,其中煤油產量同比增長63.5%。(3)營銷及分銷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抓住市場需求快速反彈的有利時機,發揮一體化優勢,大力拓市擴銷,經營質量和規模進一步提升。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大力開展精準營銷和差異化營銷。精準布局、有效鞏固油氣網絡,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全力推動充換電業務發展,大力開拓氫能應用場景,積極向“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同時,加強自有品牌商品建設,積極拓展新業態,提升非油業務經營質量和效益。上半年,成品油總經銷量11,660萬噸,同比增長18.5%,其中境內成品油總經銷量9,247萬噸,同比增長17.9%。(4)化工2023年上半年,面對景氣周期低谷和新增產能加速釋放、消費不振的嚴峻形勢,本公司統籌長遠發展和減虧增效,強化成本管控,努力實現產業鏈整體利益最大化。加強產品邊際效益測算,加大盈利產品排產力度,安排負邊際效益裝置降負荷及經營性停工。密切產銷研用結合,穩步提升高附加值產品比例。有序推進鎮海、天津南港等規模產能建設。上半年乙烯產量687.5萬噸。積極開拓境內外市場,全力擴銷提效。上半年化工產品經營總量為4,163萬噸,同比提高3.1%。2健康與安全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不斷完善HSE管理體系建設與運行,強化安全責任分解落實,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安全管控,安全生產保持了總體穩定。加強職業健康教育培訓,持續優化境外員工身心健康管理制度體系,完善群體健康管理模式,夯實員工健康管理基礎。3科技創新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上游方面,川渝深層頁巖氣富集機理認識不斷深化,四川盆地海相深層頁巖氣勘探獲重大突破。煉油方面,重油高效催化裂解(RTC)實現大規模工業化應用,自主合成航空發動機潤滑油、自主研發沸騰床渣油加氫催化劑取得新進展,航天煤油生產技術實現工業應用。化工方面,合成氣耦合轉化制烯烴(STO)中試裝置開車成功,新型環管聚丙烯技術實現工業應用,千噸級聚烯烴彈性體(POE)中試裝置打通全流程。此外,百萬噸級CCUS示范項目的二氧化碳輸送管道正式投運,“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工程”等國家試點示范項目順利推進。4資本支出本公司注重投資的質量和效益,持續優化投資項目管理,2023年上半年資本支出人民幣746.67億元,其中勘探及開發板塊資本支出人民幣334.21億元,主要用于濟陽、川西等油氣產能建設以及儲運設施建設等;煉油板塊資本支出人民幣70.63億元,主要用于揚子煉油結構調整、天津煉油結構調整等項目建設;營銷及分銷板塊資本支出人民幣33.20億元,主要用于綜合加能站網絡發展、現有終端銷售網絡改造、非油品業務等;化工板塊資本支出人民幣300.36億元,主要用于洛陽、天津南港等乙烯項目及煤化工建設;總部及其他資本支出人民幣8.27億元,主要用于科技研發、信息化等項目建設。二、業務展望展望2023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繼續回升向好。預計境內成品油需求持續向好,天然氣需求保持增長,化工產品需求逐步復蘇。綜合考慮地緣政治、全球供需和庫存變化等影響,預計國際原油價格仍將在中高位震蕩。本公司將聚焦運行優化、市場開拓、創新發展、安穩運行,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在勘探及開發方面,本公司將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保持油氣儲量產量持續增長,力爭在穩油增氣降本上取得更大成效。加快推進濟陽、勝利海上、順北二區、川西海相等油氣產能建設,高標準建設濟陽陸相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全力提產能、控遞減、降成本。多元化拓展天然氣資源渠道,持續完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下半年計劃生產原油141百萬桶,生產天然氣6,309億立方英尺。在煉油方面,本公司將堅持產銷一體化協調,緊盯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品結構和裝置負荷,持續提升產業鏈運轉效能。動態優化采購規模和節奏,著力降低采購成本。把握出口節奏,優化出口結構。有序推進低成本“油轉化”,加大“油轉特”力度,增產高附加值產品和特種產品,推進潤滑油、瀝青、石油焦等拓市發展。下半年計劃原油加工量1.27億噸。在營銷及分銷方面,本公司將抓住市場需求持續向好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一體化優勢,增強創效能力,鞏固提升市場份額。精準布局增量網絡,加大海外成品油終端市場開發力度,加快充換電網絡建設,持續推進“氫能走廊”建設及重卡加氫示范應用,增強網絡完整性、穩定性。加強數字化賦能,完善非油業務綜合服務生態,提高協同創效水平。下半年計劃境內成品油經銷量9,400萬噸。在化工方面,本公司將堅持“基礎+高端”,緊盯邊際效益強化結構調整。加強原料組織和優化配置,降低原料成本。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動態測算產品鏈邊際效益變化,保持盈利裝置高負荷運行。密切產銷研用結合,加大新材料、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力度,拓展增效空間。持續推進大乙烯布局發展和芳烴轉型升級。大力推進境內外市場開拓,加強戰略客戶合作和產品定制服務。下半年計劃生產乙烯715萬噸。在資本支出方面,下半年本公司計劃資本支出人民幣1,040億元。勘探及開發板塊資本支出人民幣410億元,主要用于濟陽、塔河、川西、威榮等油氣產能建設以及儲運設施建設;煉油板塊資本支出人民幣156億元,主要用于鎮海煉化擴建、廣州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技術改造等項目建設;營銷及分銷板塊資本支出人民幣133億元,主要用于綜合加能站網絡發展、現有終端銷售網絡改造、非油品業務等;化工板塊資本支出人民幣294億元,主要用于天津南港、茂名等乙烯項目建設以及鎮海煉化擴建;總部及其他資本支出人民幣47億元,主要用于科技研發、信息化等項目建設。 三、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以下討論與分析應與本半年度報告所列之本公司的財務報表及其附注同時閱讀。以下涉及的部分財務數據如無特別說明均與本公司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一致。討論中涉及的產品價格均不含增值稅。1合并經營業績2023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震蕩下行,成品油需求快速反彈,化工市場消費恢復較弱,本公司充分發揮上中下游一體化協同優勢,全力優化生產經營安排,積極拓市擴銷增效,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5,937億元,同比降低1.1%;經營收益人民幣537億元,同比降低14.7%。(1)營業收入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15,615億元,同比降低1.3%。主要歸因于原油、成品油、化工產品等主要石油石化產品價格下降以及化工產品銷量減少;本公司成品油、天然氣經營量大幅增加,部分抵消了上述影響。本公司生產的絕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氣用于本公司煉油、化工業務,其余外銷給予其他客戶。2023年上半年,外銷原油、天然氣及其他上游產品營業收入為人民幣897億元,同比降低6.4%,占本公司營業收入的5.6%,主要歸因于原油產品價格大幅下降。本公司煉油事業部和營銷及分銷事業部對外銷售石油產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及其他精煉石油產品)實現的對外銷售收入為人民幣9,261億元,同比增長6.9%,占本公司營業收入的58.1%,主要歸因于汽柴煤油等煉油產品銷量增加。汽油、柴油及煤油的銷售收入為人民幣7,687億元,同比增長10.9%,占石油產品銷售收入的83.0%;其他精煉石油產品銷售收入為人民幣1,574億元(占石油產品銷售收入的17.0%),同比降低9.0%。本公司化工產品對外銷售收入為人民幣1,968億元(占本公司營業收入的12.3%),同比降低16.0%。主要歸因于大部分化工產品價格及銷量下降。(2)經營費用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經營費用為人民幣15,400億元,同比降低0.6%。經營費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采購原油、產品及經營供應品及費用為人民幣12,829億元,同比增長1.6%,占總經營費用的83.3%。其中:采購原油費用為人民幣4,457億元,同比降低5.5%。上半年外購原油加工量為11,826萬噸(未包括來料加工原油量),同比增長4.9%;外購原油平均單位加工成本為人民幣4,181元/噸,同比降低10.1%。采購成品油費用為人民幣2,261億元,同比增長63.6%,主要歸因于市場需求好轉,本公司油品經營量回升,成品油外購量增加。貿易采購費用為人民幣3,264億元,同比降低8.0%,主要歸因于原油、成品油價格下降。其他采購費用為人民幣2,847億元,同比降低4.4%,主要歸因于化工原料采購價格下降。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人民幣274億元,同比增長2.2%,主要歸因于成品油經營量增加,相關營銷費用增加。折舊、折耗及攤銷為人民幣552億元,同比增長3.0%,主要歸因于公司加大投資力度,資產規模擴大。勘探費用為人民幣49億元,同比降低14.9%,主要歸因于優化探井部署,探井成功率持續提升,有效降低相關核銷支出。職工費用為人民幣499億元,同比增長1.5%。所得稅以外的稅金為人民幣1,273億元,同比降低5.3%,主要歸因于國際油價同比下降,石油特別收益金、資源稅同比減少。其他收入/(費用)凈額為人民幣76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249億元,主要歸因于油價下行,商品類衍生工具套保業務盈利增加,相應收入增加204億元以及收到進口LNG增值稅返還同比增加26億元。(3)經營收益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經營收益為人民幣537億元,同比降低14.7%。主要歸因于化工產品市場需求低迷,化工業務毛利同比大幅下降;石腦油、石油焦、LPG等部分煉油產品毛利大幅收窄,盈利下降,同時,國際原油價格震蕩下行導致原油、成品油庫存損失。(4)融資成本凈額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融資成本凈額為人民幣48億元,同比降低10.2%,主要歸因于匯兌收益增加。(5)除稅前利潤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除稅前利潤為人民幣518億元,同比降低20.4%。(6)所得稅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所得稅為人民幣102億元,同比降低27.5%。(7)非控股股東應占利潤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非控股股東應占利潤為人民幣55億元,同比降低11.2%。(8)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利潤2023年上半年,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利潤為人民幣361億元,同比降低19.4%。2分事業部經營業績本公司將經營活動分為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煉油事業部、營銷及分銷事業部、化工事業部四個事業部和本部及其他。除非文中另有所指,本節討論的財務數據并未抵銷事業部之間的交易,且各事業部的經營收入數據包括各事業部的其他經營收入。以下按事業部列示了經營收入、外部銷售與事業部間銷售占各報表期間抵銷事業部間銷售前經營收入的百分比、外部銷售收入占所示報表期間合并經營收入的百分比(即扣除事業部間銷售后)。(1)勘探及開發事業部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生產的絕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氣用于本公司煉油、化工業務,絕大部分天然氣及少部分原油外銷其他客戶。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為人民幣1,449億元,同比降低8.4%,主要歸因于原油價格下降。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銷售原油1,717萬噸,同比增長1.2%;銷售天然氣16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8%;銷售氣化LNG 85.6億立方米,同比降低23.6%;銷售液態LNG 53.1萬噸,同比降低41.5%。原油平均實現銷售價格為人民幣3,627元/噸,同比降低17.4%;天然氣平均實現銷售價格為人民幣1,954元/千立方米,同比增長12.1%;氣化LNG平均實現銷售價格為人民幣3,863元/千立方米,同比增長27.2%;液態LNG平均實現銷售價格為人民幣4,344元/噸,同比降低23.7%。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經營費用為人民幣1,195億元,同比降低9.4%。主要歸因于進口LNG采購成本降低,同比減少人民幣70億元;石油特別收益金、資源稅等同比減少人民幣65億元;勘探費用同比減少人民幣9億元;折舊折耗同比增加人民幣7億元。2023年上半年油氣現金操作成本為人民幣756.3元/噸,同比降低1.4%。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大力實施穩油增氣降本提效,加大高質量勘探和效益開發,強化成本費用管控,大力推進天然氣全產業鏈經營優化,實現經營收益為人民幣254億元,同比減少人民幣9億元,降低3.4%。(2)煉油事業部煉油事業部業務包括從第三方及勘探及開發事業部購入原油,并將原油加工成石油產品,汽油、柴油、煤油內部銷售給營銷及分銷事業部,部分化工原料油內部銷售給化工事業部,其他精煉石油產品由煉油事業部外銷給國內外客戶。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為人民幣7,296億元,同比降低5.9%。主要歸因于國際原油價格同比大幅下降,成品油、化工原料類及其他精煉石油產品價格均同比下降。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汽油銷售收入為人民幣2,431億元,同比降低5.8%,占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的33.3%;柴油銷售收入為人民幣2,047億元,同比降低4.8%,占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的28.1%;煤油銷售收入為人民幣630億元,同比增長67.9%,占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的8.6%;化工原料類產品銷售收入為人民幣913億元,同比降低17.8%,占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的12.5%。除汽油、柴油、煤油、化工原料類以外的其他精煉石油產品銷售收入為人民幣1,256億元,同比降低17.4%,占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的17.2%。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的經營費用為人民幣7,181億元,同比降低3.7%。主要歸因于原油及原料油采購成本同比降低。2023年上半年加工原料油的平均成本為人民幣4,293元/噸,同比降低9.7%;加工原料油12,911萬噸(未包括來料加工原油量),同比增長4.9%。2023年上半年加工原料油總成本為人民幣5,543億元,同比降低5.3%,占該事業部經營費用的77.2%,同比降低1.2個百分點。2023年上半年公司煉油毛利為人民幣354元/噸,同比減少人民幣179元/噸,同比降低33.6%。主要歸因于當期國際原油價格走勢震蕩下行,庫存減利,而去年同期庫存增利,且石腦油、石油焦、液化氣等產品毛利同比變差。2023年上半年煉油單位現金操作成本(經營費用減去原油及原料油加工成本、折舊及攤銷、所得稅以外稅金以及其他業務支出等調整,除以原油及原料油加工量)為人民幣204.5元/噸,同比降低8.2%。主要歸因于公司強化成本費用管控,輔材、煤炭等燃料、動力成本同比下降影響。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堅持產銷一體協同優化,全力提高裝置負荷,但受部分煉油產品毛利同比大幅降低以及國際油價下降導致庫存損失的影響,實現經營收益人民幣114億元,同比減少人民幣184億元,降低61.7%。(3)營銷及分銷事業部營銷及分銷事業部業務包括從煉油事業部和第三方采購石油產品,向國內用戶批發、直接銷售和通過該事業部零售分銷網絡零售、分銷石油產品及提供相關的服務。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為人民幣8,713億元,同比增長10.0%,主要歸因于國內油品市場需求回暖,成品油銷量同比增長。其中:汽油銷售收入為人民幣4,059億元,同比增長10.7%;柴油銷售收入為人民幣2,942億元,同比增長5.8%;煤油銷售收入為人民幣708億元,同比增長43.1%。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經營費用為人民幣8,543億元,同比增長10.2%。主要歸因于經營量增加,油品采購成本同比上漲。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噸油現金操作成本(經營費用減去商品采購費用、所得稅以外稅金、折舊及攤銷,除以銷售量)為人民幣182.9元/噸,同比降低8.0%,主要歸因于公司注重提升成本競爭力,有效降低各項流通費用支出。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非油業務收入為人民幣216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23億元;非油業務利潤為人民幣27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1億元。主要歸因于公司加強自有品牌商品建設,積極拓展新業態。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抓住成品油需求回升和市場競爭環境好轉的有利時機,全力拓市擴銷增效,實現經營收益人民幣170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1億元,增長0.7%。(4)化工事業部化工事業部業務包括從煉油事業部和第三方采購石油產品作為原料,生產、營銷及分銷石化和無機化工產品。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經營收入為人民幣2,443億元,同比降低12.2%。主要歸因于化工市場需求疲軟,產品均價同比下跌13.4%。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主要六大類產品(基本有機化工品、合成樹脂、合纖單體及聚合物、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和化肥)的銷售額為人民幣2,259億元,同比降低13.9%,占該事業部經營收入92.5%。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經營費用為人民幣2,477億元,同比降低10.7%。主要歸因于石腦油等化工原料采購價格下跌。2023年上半年該事業部強化成本管控,優化產品結構,但受化工產品市場需求疲軟、產能集中釋放影響,產品毛利同比下降57%,經營虧損為人民幣34億元,同比減利人民幣42億元。(5)本部及其他本部及其他業務主要包括附屬公司的進出口貿易業務及本公司的研究開發活動以及總部管理活動。2023年上半年本部及其他的經營收入為人民幣8,105億元,同比降低11.2%。主要歸因于原油、成品油貿易價格同比下降。2023年上半年本部及其他的經營費用為人民幣8,069億元,同比降低11.5%。2023年上半年本部及其他的經營收益為人民幣36億元,同比增加32億元。3資產、負債、權益及現金流量本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是經營活動、短期及長期借貸,而資金主要用途為經營支出、資本開支及償還短期和長期借款。于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總資產人民幣20,269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人民幣758億元。其中:流動資產人民幣5,740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人民幣509億元,主要歸因于公司經營量隨市場復蘇有所增長,存貨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375億元,應收貨款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270億元。非流動資產人民幣14,529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人民幣249億元,主要歸因于公司煉化基地建設、油轉化、油轉特和化工新材料等方面投資力度加大,在建工程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194億元,物業、廠房及設備凈額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38億元。于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總負債人民幣10,783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人民幣667億元。其中:流動負債人民幣6,686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人民幣12億元,主要歸因于公司為補充經營流動資金增加短期借款。非流動負債人民幣4,097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人民幣656億元,主要歸因于境內銀行優惠利率長期借款增加。于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東應占權益人民幣7,957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人民幣81億元。(2)現金流量情況加現金流入人民幣226億元,主要歸因于運營資金占用減少影響。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資活動現金凈流出人民幣934億元,同比增加現金流出人民幣423億元,主要歸因于資本支出同比增加流出人民幣250億元,到期日為三個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凈流出同比增加人民幣325億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融資活動現金凈流入人民幣669億元,同比減少流入人民幣84億元,主要歸因于公司凈付息債務同比減少流入人民幣185億元,現金股利支出同比下降減少流出人民幣124億元。2023年上半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949億元。(3)研究及開發支出和環保支出研究及開發費用是指在發生的期間確認為支出的費用。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的研究開發支出為人民幣96億元,其中費用化支出人民幣60億元,資本化支出人民幣36億元。環保支出是指本公司支付的標準的污染物清理費用,不包括排污裝置的資本化費用,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的環保支出為人民幣72億元。(4)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測量與相關制度本公司建立并持續健全與金融工具會計核算、信息披露相關的決策機制、業務流程和內部控制制度。衍生品投資情況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根據董事會批準的金融衍生品業務年度計劃,開展了商品類及貨幣類金融衍生品業務,相關業務符合金融衍生品業務的監管要求,運行規范,實現了平抑價格波動、防范市場風險的目標。4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編制的會計報表分析營業利潤: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實現營業利潤人民幣507億元,同比降低21.1%。歸母凈利潤: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351億元,同比降低20.1%。變動分析:總資產:于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總資產為人民幣20,269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人民幣758億元。主要歸因于公司經營量隨市場復蘇有所增長,存貨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375億元,應收貨款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270億元;在建工程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194億元,固定資產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38億元。非流動負債:于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的非流動負債為人民幣4,089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人民幣656億元。主要歸因于為保障投資和生產經營資金需求,境內銀行優惠利率長期借款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幣651億元。股東權益:于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股東權益為人民幣9,495億元,比2022年末增加人民幣90億元。 四、核心競爭力分析本公司是上中下游一體化的大型能源化工公司,具有較強的整體規模實力:是中國大型油氣生產商;煉油能力排名世界第一位;乙烯產能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在中國擁有完善的成品油銷售網絡,是中國最大的成品油和化工品供應商。本公司一體化的業務結構使各業務板塊之間可產生較強的協同效應,有助于提高企業資源的深度利用和綜合利用效率,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本公司擁有貼近市場的區位優勢,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有助于公司成品油業務和化工業務的發展;本公司不斷推進專業化營銷,國際化經營,市場開拓能力不斷增強。本公司擁有一批油氣生產、煉油、化工裝置運行以及市場營銷的專業化人才隊伍;在生產經營中突出精細管理,具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下游業務具有經營成本優勢。本公司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科技體制機制,科研隊伍實力雄厚、專業齊全;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公用技術、戰略新興五大技術平臺,總體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本公司注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踐行綠色潔凈發展戰略,堅持可持續發展;中國石化品牌優良,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本公司已經制定了面向未來的綠色轉型發展戰略和規劃,加快發展以氫能為核心的新能源和高端化工材料,著力打造世界領先的潔凈能源化工公司。五、風險因素中國石化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將會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努力規避各類經營風險,但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并不可能完全排除下述各類風險和不確定因素的發生。宏觀經濟形勢變化風險本公司的經營業績與宏觀經濟形勢密切相關。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不確定性增大。經濟發展日益受到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的約束。本公司的經營還可能受到其他各種因素的不利影響,例如部分國家碳關稅以及貿易保護對出口影響、地緣政治及國際油價變化的不確定性對境內外上游項目投資回報和煉化倉儲項目投資帶來的影響等。行業周期變化的風險本公司大部分營業收入來自于銷售成品油和石油石化產品。部分業務及相關產品具有周期性特點,對宏觀經濟環境、地區及全球經濟的周期性變化、行業政策、生產能力及產量變化、消費者的需求、原料的價格及供應情況、替代產品的價格及供應情況等比較敏感。盡管本公司是一家上中下游業務綜合一體化公司,但是也只能在一定限度上抵消行業周期性帶來的不利影響。宏觀政策及政府監管風險中國政府正逐步放寬石油及石化行業的準入監管,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準入門坎,其中包括:頒發原油及天然氣探礦權、采礦權許可,頒發原油及天然氣開采生產許可證,頒發原油及成品油經營許可證,確定汽油、柴油等成品油的最高零售價格,征收特別收益金,制定成品油進出口配額及程序,制定安全、環保及質量標準,制定節能減排政策,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等。同時,已出臺的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新變化,包括:原油進口經營權和原油進口使用權進一步放開,成品油出口配額繼續實行管控;天然氣價格機制改革深化,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加快探索,輸氣管道成本監審及向第三方公平開放,統一的天然氣能量計量計價體系將加快建立;成品油批發倉儲經營資格審批被取消、零售經營資格下放至地市級政府,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加油站向外資全面開放;資源稅改革和環境稅改革;國家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系列措施推出;全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政策的出臺等,這些因素可能會進一步對行業發展和市場環境產生影響,對本公司生產經營和效益帶來影響。環保法規要求的變更導致的風險本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廢水、廢氣、廢渣及噪聲等。本公司已經配套建設相應的污染防治和風險防控設施,以防止和減少污染,但相關政府可能頒布和實施更加嚴格的環保法律法規,制定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在上述情況下,本公司可能會在環保事宜上增加相應支出。獲取新增油氣資源存在不確定性導致的風險本公司未來的持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持續發現或收購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本公司在獲取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時需承擔與勘探及開發有關的風險,和(或)與購買油氣資源有關的風險,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并且存在不確定性。如果不能通過勘探開發或購買增加公司擁有的油氣資源儲量,本公司的油氣資源儲量和產量可能會下降,從而有可能對本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原油外購風險目前本公司所需的原油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外購。近年來受原油供需矛盾、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增長等多種因素影響,原油價格大幅波動,此外,一些極端重大突發事件也可能造成在局部地區原油供應的短期中斷。雖然本公司采取了靈活的應對措施,但仍不可能完全規避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波動以及局部原油供應突然短期中斷所產生的風險。生產運營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石油石化行業是一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污染環境的高風險行業,同時,容易遭受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威脅。出現突發事件有可能會對社會造成影響、給本公司帶來經濟損失、對人身安全及健康造成傷害。本公司一直非常注重安全生產,已經實施了嚴格的HSE管理體系,盡最大努力避免各類事件的發生,并且本公司主要資產、存貨和可能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失已購買保險,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此類突發事件給本公司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不利影響。投資風險石油石化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本公司采取了積極謹慎的投資策略,完善了投資管理辦法,制定了投資負面清單,對投資項目進行嚴格的可行性研究和風險評估,并對重大結構調整和布局項目開展資源市場、技術方案、效益效果、安全環保、依法合規等多方面專項論證,確保決策嚴謹科學。但項目實施過程中受市場環境、行業政策、大宗商品價格等多重因素影響,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境外業務拓展及經營風險本公司在境外部分國家和地區從事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倉儲物流和國際貿易等業務。本公司的境外業務和資產均受所在國法律法規管轄。國際地緣政治變化、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產業和貿易結構的競爭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他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以及經貿問題的政治化等復雜因素,加之境外業務和資產所在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安全、法律、環境等風險,諸如制裁、進入壁壘、財稅政策的不穩定、合同違約、稅務糾紛等,均會給本公司境外業務拓展及經營帶來挑戰。匯率風險目前人民幣匯率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本公司大部分原油采購采用外幣,并且以美元價格為計算標準,境內原油實現價格參照國際油價確定。盡管,根據境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境內成品油價格會隨人民幣匯率變動而變動,境內其他煉化產品價格也會受進口價格影響,很大程度上平緩了人民幣匯率對本公司原油煉制加工及銷售的影響,但人民幣匯率波動仍然會對上游板塊的收入產生影響。網絡安全風險目前本公司構建了網絡安全防控體系,建立了網絡安全運營和信息系統應急響應機制,建設了網絡安全風險管控信息化平臺,由一支專業的網絡安全團隊開展持續運營,并投入了大量資源來保護本公司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免受網絡攻擊,但對這些網絡安全防護手段的覆蓋率、有效率應持續關注,一旦出現覆蓋率不足、有效率降低將可能會對本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生產經營活動被中斷,核心數據等重要信息丟失,使人員、財產、環境和信譽等受到損害。未來隨著網絡安全攻擊行為可能的不斷升級,本公司將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尤其是加大針對數據安全、業務安全、云計算、物聯網設備等新技術、新問題的安全投入,以提升網絡安全防護水平。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