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維2023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屬行業及主營業務情況說明(一)主要業務、主要產品或服務1、公司主營業務公司主營業務是高端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是一家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性能優異、性價比高的高端設備和解決方案。
2、公司主營產品及服務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光伏行業、鋰電行業、半導體行業封測環節。公司主要產品是大尺寸超高速多主柵串焊機、大尺寸超高速硅片分選機、激光劃片機、絲網印刷線、光注入退火爐、大尺寸單晶爐等光伏設備;圓柱電芯外觀檢測、動力(儲能)模組PACK線等鋰電設備;應用于半導體封測環節的鋁線鍵合機等。
(資料圖片)
公司還為客戶提供已有設備的改造、升級服務和備品備件。(二)主要經營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通過向客戶銷售設備(報告期內主要是光伏設備、鋰電設備)以及配套的備品備件、設備改造升級技術服務等,獲得相應的收入,扣除成本、費用等相關支出,形成公司的盈利。2、研發模式經不斷探索,公司目前已形成較規范化的項目制研發模式。公司的研發活動分為產品研發和技術開發。其中,產品研發為分別以公司產品規劃、產品優化申請和客戶合同為依據的自主型研發、改善型研發和定制化研發。技術開發分為前瞻性技術研發(用于技術儲備和原理驗證)和針對可廣泛應用模塊/機型進行的平臺化開發。3、采購模式公司主要根據由銷售訂單/預投申請形成的主生產計劃,生成物料需求計劃,對需外購的原材料進行采購。公司生產涉及原材料種類眾多,公司將其分為采購件、加工件兩大類。公司將采購部門劃分為戰略采購部和執行采購部,其中戰略采購部負責供應商開發、管理、維護、議價等,執行采購部負責采購計劃執行與物料跟蹤。公司還設立了物流部,專職負責物料保管及出入庫管理工作。同時,公司制定了《供應商開發與批準流程》《物料計劃》《執行采購》《收貨管理》《物料入庫》等制度、流程,嚴格規范采購各個環節的執行過程。4、生產模式(1)自主生產報告期內,公司采取“以銷定產”+“預投生產”相結合的生產模式。公司通常是根據客戶訂單來確定采購計劃和生產計劃,同時因部分客戶的訂單規模大,交付周期短,而設備產品從采購、組織生產到交付有一定周期,為實現生產的連續性、規模化,經審批,公司可對部分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產品進行一定程度的預投生產。公司的生產主要過程具體如下:按照訂單或預投申請結合產品交付計劃、物料供給安排等情況生成主生產計劃,并由主生產計劃生成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委外計劃等;生產部門根據相關生產計劃及物料到貨情況完成安裝、調試、成品檢驗、入庫;交付時,為便于運輸,公司產品可能需分拆為較小的模塊,運送至客戶現場后再行組裝、調試。(2)外協生產公司產品均以自主生產為主。同時,公司主要為更靈活地進行生產計劃安排、提高生產效率,根據主生產計劃制定委外計劃,經比價等程序,將部分電氣裝配等工序進行委外加工。5、銷售模式公司境內銷售主要采取直銷模式;境外銷售通過采用直接銷售、經銷兩種模式進行。公司直銷流程主要包括訂單獲取、組織生產、貨物運輸(含出口報關)、現場安裝調試、設備驗收、質量保證等。經銷模式的主要流程是,公司在生產完成后,將設備運送至合同約定的國內地點,由經銷商負責出口報關和后續運輸,在設備到達客戶現場后,主要由公司負責現場安裝調試、設備驗收和質量保證(部分經銷商會提供協助)。(三)所處行業情況1、行業的發展階段、基本特點、主要技術門檻1.1光伏設備行業(1)光伏設備行業近年發展情況近年來,因國際沖突影響,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發生供應危機,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可再生能源上升到國家戰略。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23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總體實現高速增長,產業鏈主要環節保持強勁發展勢頭。上半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在60%以上;我國2023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78.42GW,同比增長154%;光伏行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A、光伏設備行業情況光伏行業終端裝機量的持續增長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持續擴產。同時,光伏各環節技術的不斷進步也驅動存量產能的替代。擴產需求和替代需求構成了設備的市場需求。在技術進步和下游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的雙重驅動下,以硅片設備、電池設備以及組件設備為代表的核心環節,對高性能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大。隨著光伏技術路線更迭和產業規模擴大,國產設備供應商加緊了與光伏制造企業的合作,不斷創新,成為技術和市場的引領者。同時,也加劇了裝備制造企業競爭的激烈化。B、技術進步對光伏設備行業的影響我國光伏設備行業的發展,與光伏行業的技術發展密切相關。提高光電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光伏行業發展的永恒主題。光伏行業新技術、新工藝快速成熟并迅速推廣,某項新技術、新工藝成熟后其市場滲透率將迅速提高,從而要求光伏設備供應商及時推出適應光伏行業技術主導發展路線的新產品,以實現工藝進步。(2)光伏設備行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趨勢提高光電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光伏行業的技術發展主題,也是未來的發展思路。相應地,光伏設備行業需持續推出新產品,以滿足光伏行業的技術進步需求。未來幾年,光伏行業在科技創新方面主要有以下發展趨勢:A、硅片大尺寸化進程加快,帶動設備更新根據CPIA統計2022年182mm和210mm尺寸硅片合計占比由2021年的45.00%迅速增長至82.80%,2023年預計將達到93.2%。隨著大尺寸硅片市場份額的快速提高,下游電池片及組件環節新投產線需要兼容182mm或210mm尺寸,不能兼容大尺寸硅片的電池片及組件的存量設備將被逐漸替換或淘汰。B、N型電池及相應設備成為市場關注點根據CPIA對2021-2030各種電池技術平均轉化效率變化的預測,N型電池技術所擁有的效率優勢,將會成為電池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適用于N型電池片技術的設備需求增速迅猛,如硅片生產環節的低氧單晶爐、電池生產環節的LPCVD、PECVD、PVD設備、組件生產環節的SMBB、0BB串焊等設備,將在未來成為N型技術的主流設備。1.2鋰電(儲能)模組PACK線行業根據GGII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鋰電池市場出貨量為380GW,同比增長36%;受國內政策推動,工商業儲能、電力儲能帶動儲能電池出貨量達到87GW,同比增長67%。1.3國內半導體封測環節設備行業據Semi預計,2022年全球半導體封裝設備市場規模為61億美元,同比下降14.9%。根據長電科技(600584)、通富微電(002156)、華天科技(002185)三家公司的資本支出的測算,2022年國內封測企業資本開支力度放緩。國內封裝企業的主要工藝設備如鍵合機、劃片機、裝片機等仍依賴進口廠家,設備國產替代空間仍然較大。2、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分析及其變化情況2.1公司光伏設備產品的市場地位公司屬于光伏設備行業中的細分市場龍頭。公司報告期內的光伏設備包括整機產品大尺寸超高速串焊機、硅片分選機、激光劃片機、大尺寸單晶爐(低氧型)、硅片分選機、絲網印刷整線、光注入退火爐和功能模組等。其中,核心產品大尺寸超高速串焊機、硅片分選機在各自細分市場占據優勢地位,大尺寸單晶爐(低氧型)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絲網印刷線在2022年推出市場后,現已獲得龍頭客戶的訂單。(1)公司串焊機產品的市場地位串焊機是光伏組件生產環節的核心設備。公司串焊機的市場地位較高,廣泛應用于下游行業龍頭企業。(2)公司硅片分選機產品的市場地位公司的硅片分選機在國內率先獲得規模化應用。2022年公司根據硅片薄片化的趨勢,適時推出適應薄片化的超高速硅片分選機。全球主要硅片生產商隆基綠能(601012)、高景太陽能、高測股份、弘元綠能(603185)等均是公司硅片分選機客戶。(3)公司大尺寸單晶爐產品的市場地位公司大尺寸單晶爐產品2022年開始量產出貨,公司單晶爐獲得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合盛硅業(603260)等知名客戶的復購,市場地位上升較快。2023年公司針對應用于Topcon的硅片因氧含量高所產生的同心圓等情況,研發出性價比較高的低氧單晶爐,已取得龍頭客戶的訂單。2.2公司鋰電(儲能)模組PACK線產品的市場地位公司生產的鋰電模組PACK線分別用于圓柱電池、軟包電池及方形電池;應用于鋰電池儲能的模組/PACK生產線公司已取得阿特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客戶的訂單。2.3公司半導體封測設備的市場地位公司生產的鋁線鍵合機應用在半導體封測環節,目前該設備主要依賴進口。公司設備尚在客戶驗證、市場推廣階段。截至目前已取得通富微電、華潤安盛、中芯集成等企業的小批量訂單。3、報告期內新技術、新產業(300832)、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3.1、新技術(1)光伏硅片持續朝著大尺寸、薄片化方向發展,對串焊機、硅片分選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研發了滿足大尺寸、薄片化的超高速串焊機和硅片分選機,硅片分選機產能已達13500片/時。(2)TOPCON/HJT電池片降低銀漿耗量是降本的主要措施之一,公司針對降低銀漿的工藝需求,研發了SMBB串焊機、0BB串焊機。(3)針對TOPCon電池片對降低氧含量的工藝需求,研發低氧型直拉式單晶爐。3.2、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以光伏發電等為代表的新能源呈現性能快速提高、經濟性持續提升、應用規模加速擴張態勢,形成了加快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世界潮流。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統計,2022年,全球能源轉型投資中光伏領域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受到化石能源供應影響的歐美各國紛紛大幅調高光伏新增裝機目標與太陽能發電目標。根據IEA預測,2022-2027年期間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將達1,500GW。根據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22-2023年)報告,全球已有多個國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氣候目標,發展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共識,再加上光伏發電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為最有競爭力的電源形式,預計全球光伏市場將持續高速增長。光伏新能源行業在周期性變化中不斷成長,太陽能發電的優勢日趨明顯。為了追求降本增效,技術驅動是行業的顯著特征之一,行業技術迭代速度較快。隨著新型、高效電池片的規模提升、新的組件工藝的出現,光伏行業對滿足新工藝、新技術的設備的需求旺盛。設備更新換代周期進一步縮短。光伏發電占比越來越高,電化學儲能的需求開始出現明顯加速。儲能鋰電池的需求量增大,對鋰電池設備的要求更高。高速、高精度、大尺寸生產線是鋰電設備的趨勢。半導體封裝環節核心設備國產化率較低,進口設備仍然占有較高市場份額。隨著先進封裝的工藝發展,國產設備性能的不斷提升,國產設備替代進口設備的趨勢明顯。二、核心技術與研發進展1.核心技術及其先進性以及報告期內的變化情況公司是研發驅動型公司,通過持續的高強度研發投入,公司形成了由四大核心支撐技術和八大核心應用技術構成的研發體系。該等技術應用于公司主營業務多個核心產品,構成公司在光伏硅片端、電池片端、組件端布局核心產品體系。為保持核心技術先進性,公司持續跟蹤光伏產業鏈、鋰電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的技術發展變化,高度關注下游應用行業新工藝、新技術。通過多年持續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公司在光伏組件串焊技術、激光劃片技術、光伏電池加工技術、硅片精密檢測技術、單晶硅棒生長技術、鋰電模組組裝技術、電芯外觀檢測技術、半導體引線鍵合技術等方面形成核心技術體系。公司在該等核心技術上不斷研發更高、更新的技術,具備較高的技術門檻,保持較高的領先性。且該等核心技術在報告期內無不利變化。2.報告期內獲得的研發成果2023年上半年公司繼續圍繞著TOPCon、HJT和IBC等主流電池工藝方向,進行了多種組件工藝及設備的開發。在降低電池銀漿單耗方面,SMBB逐步成為TOPCon和HJT的主流技術之一,2023年公司SMBB設備的性能有了大幅提升,0BB、IBC新設備在客戶端驗證效果良好為組件制造降本增效對新型設備的技術迭代做好了儲備。持續的高強度研發投入,使公司獲得多項研發成果。2023年上半年公司獲得授權知識產權162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27項、軟件著作權16項。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計獲得授權知識產權1,452項,其中發明專利78項、實用新型專利1,101項、軟件著作權97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3.研發投入情況表研發投入總額較上年發生重大變化的原因2023年上半年研發投入13,000.2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59%,主要系公司高度重視研發體系的建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結合應用領域的研發需求,積極搭建研發架構,提高研發團隊的協同性,增強公司綜合研發實力;同時為保持人員穩定并吸引優秀人才,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引致研發費用中股份支付增加。二、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一)報告期內經營業績如下:受益于光伏行業持續高速發展和海外市場快速增長,2023年上半年公司核心產品大尺寸、超高速多主柵串焊機、硅片分選機、直拉低氧單晶爐、絲網印刷整線、燒結退火一體爐(光注入)等光伏設備得到客戶高度認可;半導體鍵合機驗證、試用訂單逐步增加。公司控股子公司松瓷機電2023年新推出的低氧單晶爐獲得晶科能源、合盛硅業等客戶的認可業務拓展迅速,單晶爐訂單增長明顯;旭睿公司的絲網印刷整線取得潤陽股份、合盛硅業等客戶的批量訂單。(二)報告期經營情況如下:1.主要經營情況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1,748.64萬元,比去年同期上升66.4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2,252.38萬元,比去年同期上升74.76%;每股收益3.39元,比去年同期上升75.65%;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為111,817.72萬元,比年初增長31.21%;歸屬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為276,581.46萬元,比年初增長7.5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凈資產17.86元,比年初增長7.30%。報告期內,公司各項費用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管理費用10,948.85萬元,同比增加1,154.70萬元,增加比例為11.79%;研發費用13,000.22萬元,同比增加3,195.17萬元,增加比例為32.59%;銷售費用8,445.29萬元,同比增加1,870.289萬元,增加比例為28.45%;財務費用526.02萬元,同比減少1,635.58萬元。各項費用增長比例均低于營業收入增加比例。2.主要業務情況報告期內,公司各項業務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受益于光伏、新能源行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公司產品受到客戶高度認可,2023年1-6月,公司新簽訂單57.80億元(含稅),同比增長76.76%。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訂單101.63億元(含稅),同比增長77.21%。3、加快新產品研發布局,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公司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報告期內,公司投入研發費用13,000.2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95.17萬元,增加比例為32.59%。公司圍繞客戶需求,加大光伏產業鏈的核心設備布局以進一步拓展和豐富公司產品品類,充分利用公司核心技術研發平臺,整合研發資源,提升研發效率。公司通過加強上下游研發協同,深化產業鏈合作,公司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報告期內,公司獲得豐富研發成果。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研項目14項。低氧單晶爐在客戶端的良好表現,更進一步增強了公司在硅片端設備的競爭力;半導體鍵合機在客戶端驗證試用不斷優化升級,產品性能不斷提升,首批訂單取得實現了公司在半導體產業鏈設備的良好開端。4、實施股權激勵制度,增加公司吸引力和凝聚力公司持續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加強公司與員工的利益共享。2021年、2022年公司兩輪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員工與公司共同分享公司發展成果,效果顯著。子公司創新業務核心員工跟投制度實施,對創新業務的拓展作用明顯。5、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順利發行,公司2023年度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債,于2023年8月10日發行完成,共計募集資金11.40億元。本次募投項目,平臺化智慧工廠的建設,將有助于公司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光伏電池先進金屬化工藝設備實驗室的建設,為公司電池新產品提供測試驗證條件,促進公司產品研發和改進,助力于公司研發新產品的產業化的同時為公司新產品、研發成果大規模量產奠定基礎;半導體先進封裝光學檢測設備研發及產業化,為公司實現半導體封測環節的設備布局提供了實施條件。三、風險因素(一)核心競爭力風險1、技術風險(1)研發布局與下游行業發展趨勢不匹配的風險公司下游行業技術迭代迅速。公司需投入大量資源對下游行業的工藝和市場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發與技術儲備。若公司研發布局與下游行業發展趨勢不匹配,可能出現浪費研發資源,錯失發展機會,甚至喪失細分市場優勢市場地位等不利情形,從而影響公司的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2)項目研發失敗或研發成果未能成功商業化的風險公司對研發的投入較大,2023年1-6月的研發費用13,000.22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16%。上述研發投入對公司提高現有產品性能、開發新產品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研發失敗或研發成果未能成功商業化的情形。未來,公司將保持對創新技術研發的高投入,若公司因技術門檻高、技術經濟性、需求變動等因素,發生大量研發失敗,或者研發成果無法成功商業化的情形,則不僅增加公司的當期費用,影響盈利能力,而且可能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產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3)核心人員流失以及技術失密的風險公司于2015年起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形成較豐富的技術積累。該等技術積累對公司持續經營起到重要作用。公司核心技術主要系由公司研發團隊自主研發形成,其中核心技術人才對公司研發起到重要作用。若出現公司核心人員流失或重大技術失密,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狀況產生不利影響。(4)技術侵權風險公司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已積累一批已得到成功應用的核心技術,截至2023年6月末,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計獲得授權知識產權1,452項,其中發明專利78項、實用新型專利1,101項、軟件著作權97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如未來公司所擁有的該等專利及知識產權被認定無效,或有權機關認定公司存在專利或技術侵權行為,或者其他公司基于商業策略提出針對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不僅可能使公司卷入相關訴訟或糾紛,而且可能影響公司產品銷售,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二)經營風險(1)主要客戶發生不利變動風險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光伏產業鏈的硅片、組件生產環節,該等細分市場的集中度較高。相應地,公司2023年1-6月的銷售收入相對集中,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公司銷售總收入的比例為32.15%,若公司主要客戶的經營和財務狀況發生不利變化,或公司與主要客戶之間的合作關系受到不利影響且無法迅速開發新的大型客戶,將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負面影響。(2)產品毛利率波動風險最近幾年,公司光伏設備、鋰電設備受市場競爭、產業政策、技術水平等因素影響,其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動。未來,不排除因下游客戶議價要求、行業競爭、扶持政策不利變動等原因使得公司的主要產品出現價格下降、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等不利情形,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3)公司經營決策失誤風險公司的經營決策受技術發展趨勢、政策變化、市場競爭環境、宏觀經濟波動等方面因素影響。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其行業發展變動較快,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使得公司的經營決策難度較大。公司通過戰略投資、合作研發等方式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能夠快速抓住市場機會,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中長期競爭力。但該等戰略投資、合作研發等行為對公司經營決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盡管公司已采取多種措施增強公司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但仍不能排除未來出現經營決策失誤,并因此對公司造成較大不利影響的可能。(三)財務風險(1)存貨跌價風險公司的存貨數額較大,截至2023年6月末存貨的賬面余額為606,882.92萬元。其中,發出商品占比較高,期末的發出商品余額為421,913.32萬元,占期末存貨比例分別為69.52%,主要是公司銷售的設備類產品自發出至客戶驗收存在較長安裝調試和試運行周期所致。公司已按照會計政策的要求并結合存貨的實際狀況,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但仍不能排除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或其他難以預計的原因,導致存貨無法順利實現銷售,或者存貨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使得公司面臨存貨跌價風險。(2)存貨發出至客戶驗收周期較長的風險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銷售收入主要來自設備類產品。該等產品自發出至客戶驗收的周期較長,從而導致大額資金經營性占用。若客戶不能及時驗收公司的發出商品,不僅影響公司的收入確認,并可能加大公司收入的波動性,還將增加存貨占款和延長公司貨款回收周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流動性風險。(3)應收賬款回收風險公司應收賬款規模較大,報告期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為108,754.89萬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9.73%。公司部分下游客戶未按合同約定及時支付應收賬款,導致公司部分應收賬款出現逾期。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公司應收賬款及逾期應收賬款未來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如果公司的應收賬款不能及時足額回收甚至不能回收,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經營性現金流等產生不利影響。(4)公司主要收入來自光伏設備產品的風險報告期,公司光伏設備產品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90%。如光伏行業出現重大不利變化,或光伏設備行業競爭加劇,則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5)稅收優惠風險公司生產的設備產品采用自主研發、設計的軟件進行操作或控制,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就該等軟件已取得97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和66項軟件產品。根據《關于軟件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100號)等文件,公司銷售設備搭載的自主開發操作系統軟件等可作為嵌入式軟件產品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公司于2015年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并于2021年再次通過了高新技術企業復審(證書編號:GR202132005383)。《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自頒發證書之日起有效期為三年,企業應在期滿前提出復審申請,通過復審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有效期為三年。根據高新技術企業的有關稅收優惠政策,上述公司相應期間內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若出現上述稅收優惠政策取消、優惠力度下降、公司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等情形,則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6)成本上升風險公司原材料、運輸等成本存在上升的可能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及人口結構變化,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逐年以較快速度上升。同時,公司下游行業的客戶為降低生產成本,要求設備廠商提高產品的性能和產能,可能導致設備廠商產品的臺均成本上升。若上述成本上升,將可能對公司的產品成本及毛利率、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四)行業風險1、市場需求下滑風險報告期內,公司的客戶主要來自光伏行業和鋰動力電池行業。如果相關產業政策、國際貿易政策等政策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可能將會對光伏、新能源汽車行業等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對公司銷售規模、經營業績等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若該等行業的需求下滑,特別是光伏行業,若發生不利波動,2、下游行業的關鍵技術或技術路線發生重大變動的風險公司主要從事高端智能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對應的主要下游行業包括晶體硅光伏行業、鋰電池行業、半導體封裝與測試行業。該等下游行業的關鍵技術或技術路線存在發生重大變化的可能性。若下游行業的關鍵技術或技術路線發生重大變化,有可能改變對現有產品的供需關系,從而影響甚至根本性地改變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3、下游行業產能擴張較快引致的風險公司的主要下游光伏行業近年產能擴張較快,一定程度上存在結構性產能過剩,從而導致該等行業產能利用率較低。受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增長、技術進步等因素影響,公司新簽訂單未因下游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受到重大不利影響。但如光伏行業技術發展停滯,從中短期看,技術進步引致的新需求、存量產能升級換代需求等下降,從中長期看,可能影響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導致其喪失競爭優勢,影響其發展空間,從而對公司產品的未來市場空間、承接訂單產生較大不利影響。(五)宏觀環境風險1、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影響的風險公司所處的行業屬于專用設備制造業,行業供需狀況與下游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增速緊密相關,受到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變化和產業政策的影響,公司下游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有一定的波動性,從而可能對公司的核心產品等產品的需求造成影響。2、匯率波動風險公司既有產品出口業務,也有原材料、零部件進口業務,該等業務的計價和結算以美元為主。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素眾多,其波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未來,如果匯率發生不利變動,公司產品出口以及經營業績可能受到不利影響。3、不可抗力風險地震、臺風、海嘯等自然災害以及突發性公共事件會對公司的財產、人員造成損害,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或導致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一)核心競爭力分析公司經過多年的深耕和積累,形成了研發技術優勢、產品性能優勢、全球綜合服務優勢、客戶優勢等核心競爭力:1、研發技術優勢(1)公司取得較豐富的技術成果公司是專業從事高端智能裝備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重視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建立了一支經驗豐富、規模較大的研發團隊,已積累了豐富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截至2023年6月末的研發人員777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為17.17%。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計獲得授權知識產權1,452項,其中發明專利78項、實用新型專利1,101項、軟件著作權97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2)公司具有快速迭代現有產品、前瞻性布局新產品的技術能力技術進步是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必由之路,是關系到光伏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之一。公司堅持“高產能、高精度、高兼容性、高穩定性”的研發理念,以其深厚的技術積累為基礎,針對客戶的現實和潛在需求,及時響應,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從而實現了技術的快速迭代和前瞻性布局。一是針對現有產品升級迭代,提升產能性能。以串焊機為例,公司通過持續的產品升級,使其單機的實際產能從1,300片/小時提高至目前的7,200片/小時(焊接切半后的210尺寸硅片),并可兼容多主柵工藝、大尺寸硅片。二是公司不斷推出新產品,以適應下游技術進步,滿足客戶不斷提高組件發電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圍繞串焊機推出周邊產品,如為滿足降低電阻以提高組件效率的需求,公司研制了激光劃片機;二、推出進口替代的設備,降低客戶成本,如為打破海外廠商對硅片分選機的壟斷,公司研制并率先規模化生產銷售了硅片分選機。通過快速迭代現有產品,前瞻性布局新產品,公司不僅增強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還為客戶創造了增值價值,促進了下游行業的技術進步。2、產品性能優勢(1)公司產品具有性能優勢公司通過不斷的經驗積累、研發改進,其產品已具備效率高、精度高、穩定性高等方面的性能優勢。公司產品加工速度快,單機產能高。目前,公司的多主柵串焊機產品產能達到了7,200片/小時(以焊接切半后的210尺寸硅片測算),硅片分選機的產能達到了13,500片/小時(以182mm尺寸硅片測算),標準圓柱模組PACK線產能達到了240PPM,標準軟包模組PACK產能達到了20PPM,直拉單晶爐平均拉速達到了1.6mm/min(以12英寸晶棒測算)。公司產品性能穩定,加工良率高,可保障客戶較高的產能及品質要求,降低其生產成本。(2)公司產品具有較強的兼容性和快速切換能力公司的產品設計充分考慮未來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客戶可能的特殊應用場景,因此其產品設計靈活,具有較強的兼容性,而且可在不同工藝之間快速切換。舉例來說,公司目前的大尺寸超高速串焊機能夠兼容9-20主柵,最大可兼容230mm尺寸的電池片。公司的硅片分選機各檢測模組可根據客戶工藝變化自由組合,以滿足客戶的特定需求。公司產品因兼容性好,切換速度快,從而增強了技術適應性,延長了使用壽命,提高了市場競爭力。3、全球綜合服務優勢公司生產的設備是客戶賴以生產經營的重要資產,其故障可能造成客戶整條生產線停產,其運行情況對客戶的生產經營具有重大影響。光伏行業技術迭代迅速,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導入速度對客戶的產品升級同樣具有重大影響。因此,服務能力、改造能力及響應速度是客戶選擇供應商時的重要考慮因素。公司重視客戶服務。針對全球40多個國家/地區客戶,公司在銷售過程中派出工程師,為客戶提供現場設備安裝、調試服務。對已銷售的產品,針對不同客戶情況,公司安排工程師為客戶提供遠程指導、現場檢測、運營維護、專業培訓等技術服務。此外,公司還為客戶提供設備改造升級服務,以滿足客戶適應技術進步的設備改造升級的需求。為此,公司建立了強大的工程服務團隊,截至2023年6月末的工程人員為1,427人,占公司員工總數31.53%。公司通過綜合客戶服務,不僅可以增強客戶粘性與滿意度,還可以了解市場需求、技術趨勢等信息,促進公司的產品研發和改進。4、客戶優勢公司已與隆基綠能、晶科能源、晶澳太陽能、通威太陽能、保利協鑫、天合光能、東方日升(300118)、阿特斯、新加坡REC、加拿大Silfab、印度Adani等國內外光伏行業知名廠商,以及遠景AESC、金康汽車、南京愛爾集等電芯、PACK、整車知名企業建立了較好的業務合作關系。公司與上述客戶或潛在客戶的合作,不僅有利于公司及時了解市場技術趨勢,促進公司的產品研發和改進,而且能為公司新產品方向提供參考和測試驗證條件,從而有助于公司研發新產品的產業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