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天熱電(000692)2021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處的行業情況
冬季供熱是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民生工程,據《沈陽市“十四五”城市民用供熱規劃》所述,改革開放40年來,城鎮集中供熱水平發展迅速。目前,北方城鎮供熱面積已近150億平方米,在各類供熱方式中,燃煤供熱依然占據絕對比例,燃煤供熱占比約72%(燃煤熱電聯產45%、燃煤鍋爐房27%),天燃氣占比20%,電供熱占比4%,可再生能源供熱占比3%,工業余熱供熱占比1%,供熱能源結構亟需優化。隨著國家清潔取暖工作的開展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提出,沈陽市不斷增加的供熱需求和供熱結構優化升級的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逐漸增大。結合沈陽市實際情況,優化供熱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供熱比例,著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深化供熱體制改革,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供熱體系將是未來沈陽市城市供熱發展目標。當前,沈陽區域供熱負荷面積每年以6%左右的增長速度逐年攀升。截至2021年末,沈陽區域供暖總面積已達3.8億平方米,供暖剛需穩步增加。二、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1、公司主要業務公司主要業務是為城市居民及非居民用戶提供供熱及工程服務,屬于熱力生產和供應業。2、公司經營模式城市供熱系統是利用集中熱源,通過供熱管網等設施向熱能用戶供應生產或生活用熱能的供熱網絡。公司供熱業務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通過燃煤鍋爐燃燒煤炭原料產熱對熱用戶供熱,煤炭原料通過外部采購獲得;另一種是采用熱電聯產方式供暖,即向電廠購進熱量,再通過公司所屬的管網輸送,實現對熱用戶供熱。公司供暖期為當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即一個采暖期),熱用戶向公司一次性交納一個完整采暖期的費用。供熱價格由當地政府部門確定;外購煤炭價格隨市場定價;外購熱量價格根據供求雙方協商確定。公司主要通過母公司及全資、控股子公司經營上述業務。3、環保情況說明我國絕大部分大氣污染是通過煤炭燃燒引起的,煤炭燃燒產生SO2、CO2、NOX和粉塵。從行業性質上看,供熱屬民生工程,供熱企業在肩負民生重任、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在履行相應的節能減排環保義務。隨著近年來有關環保和大氣污染等國家和地方法規的出臺與修訂,大氣排放標準也相應提升,環保部門的日常工作檢查及處罰力度均提升到一定高度,對供熱行業的環保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4、市場發展與地位公司近年來每年新接網面積平均以200萬平方米左右的增量遞增,截至2021年底公司擁有熱用戶93萬余戶,供熱面積8100余萬平方米,占沈陽市總供熱面積約四分之一,供熱范圍遍布沈陽市六個行政區域。在當前沈陽市政府對供熱市場進行統籌規劃,清理“小”“散”“弱”供暖公司及熱源,合理規劃全市供熱布局,以及提高國有供熱比重的主導施策背景下,作為沈陽市唯一一家國有控股的專業供暖上市公司,惠天熱電在沈陽市城市供熱基礎建設規劃及未來供熱行業市場整理進程中將占據得天獨厚的絕對優勢。三、核心競爭力分析1、用戶資源優勢:公司作為沈陽市大型專業供熱上市公司,擁有著逐年增加的穩定的熱用戶,且公司供熱管網遍布沈陽市各大主城區及開發區,熱負荷充足且穩定,同時,因公司良好的服務品牌,在市場競爭中有明顯優勢,也是用戶優先選擇對象,市場資源豐富。2、專業技術優勢:公司長期從事供熱行業,在服務理念、技術、設計、施工、運行、客服、人才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尤其在供熱設計施工方面,公司擁有專業化的供熱設計研究院和工程公司,具有甲級設計資質及工程總承包資質。公司在熱網智能化調控運行技術方面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近年來,公司堅持技術、管理創新,圍繞供熱技術和關鍵設備整合國內外先進資源,致力于供熱系統優化,全面提升供熱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努力構建安全、清潔、經濟、高效的供熱系統。3、業務管理及人力資源優勢公司的業務管理優勢明顯,在供熱服務過程中,通過積極推廣集中供熱、建立用戶檔案,及時反饋維修等方式,形成了一套在現有體制下保證生產運營和提供高質量服務的高效管理程序。同時,建立合理的人才引進和培養策略,建立管理干部、生產技術人員、所站長、技術工人等各層級人力資源儲備和職業發展系統,持續優化完善職工薪酬體系,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和促進各領域人才的技能提升,有效構筑人才梯隊以滿足公司長期發展的需要。4、行業政策優勢:作為區域內國資背景供熱公司,公司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與扶持。沈陽市實施的“藍天工程”、“暖房工程”、“拆小聯大”等政策給公司供熱負荷的快速增加提供了良好契機,通過整體接收和兼并存量市場,有效提升市場占有率。此外,政府部門實施煤炭儲備政策以及建立煤炭長協價格機制等扶持政策,可有助企業對沖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四、主營業務分析1、概述(一)主要經營指標完成情況2021年,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反復;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大宗商品尤其煤炭價格出現罕有的大幅飆漲,煤炭供應一度出現緊張局面;控股股東等十二家企業司法重整對公司的負面影響因素尤存,面對內外部復雜形勢,公司以保障民生需求為底線,靈活應對市場及經營環境的變化,全力以赴推動落實年度目標,確保供熱任務安全平穩運行。2021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98,728.06萬元、利潤總額-23,745.77萬元、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22,095.62萬元;截至2021年年末,公司資產總額584,481.70萬元、負債總額為572,351.82萬元,歸屬于股東的凈資產6,494.67萬元。(二)報告期經營管理情況1、夯實供熱保障能力公司認真梳理以往年度供暖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全面排查隱患,落實整改措施。2021年公司共投入3.5億元實施“三修”改造項目2046項,主要包括:一是為解決供熱能力不足問題,對棋盤山、滑一等11個熱源的35臺鍋爐進行大修,并新建了12臺燃氣鍋爐;二是為有效解決管網跑冒滴漏問題,對178個老舊小區的管網及樓內立杠進行改造;三是為了保障熱網的安全輸配能力,在對沈海熱網主干線及156條一次網支線,實施最高壓力為0.9MPa的5次高強度壓力試驗的基礎上,對市府大路、東順城、東站街等重點路段的一次網管線進行更新,并修復漏點111處。通過上述整改措施的有力落實,公司供熱效能明顯提升,供熱效果明顯改善,為公司實現提高供熱服務質量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2、完成經營收費任務面對地產項目增量的萎縮,公司積極推進經營開發工作力度,全年完成接網收入6845萬元,簽訂接網合同面積40余萬㎡。同時,加大各類政府補貼催收力度,全年累計回收各類補貼款6471萬元,其中:政府采暖費差價補貼款3820萬元,拆聯補貼款2651萬元。同時,持續推進惠民貼心服務,開展為期3個月的夏季收費促銷活動,深入734個換熱站,服務用戶11.5萬人次,實現提前收費2.2億元,有效補充了企業資金流動性。2021年,公司共收繳采暖費16.99億元,較好地完成了年度收費任務。3、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大技改投入,優化源、網系統智能化建設,打造智慧熱網,向信息化、數字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要效益。在進一步完善各熱源廠、換熱站自控系統技術改造的基礎上,搭建供熱數字化指揮調度平臺,集合供熱運行、客服管理、“三修”改造等多系統于一體,通過集中化調度和管理,實現了熱網運行監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目標。指揮調度平臺實時監控廠站和熱網運行情況,統籌調度、科學調節,有效改善了熱網水力、熱力工況,供熱質效大幅提升。4、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結合企業實際,構建“一利六率”(即利潤總額、毛利率、收費率、鍋爐熱效率、設備故障率、投訴率)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以績效管理為支點,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組織架構、理順管理流程,將機關總部由16個部室精簡為5個業務中心和3個部室,將5個區域經營公司并入供熱分公司,生產基礎單位由17個整合為14個,并以生產基礎單位(即各供熱分公司)作為公司運營成本的控制中心,強化了運營成本管控力度,提高了組織運營效率。5、提高客服工作質量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受理-轉辦-維修-回復-回訪”的閉環式服務訴求管理體系,對待用戶訴求努力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在認真梳理和總結用戶投訴報修問題的基礎上,開展“訪民問暖”專項行動,帶著服務走訪入戶,走訪核實重復投訴用戶155戶,勘察單元漏水樓號292棟,并督促供熱單位制定維修改造計劃,確保用戶反映的問題在“三修”期間全部得到徹底解決。通過投訴閉環管理模式的落實,客戶服務質量得到有效提升,用戶投訴率同比下降50%。6、保持安全穩定生產進一步強化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持續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大督查”以及安全生產“百日攻堅戰”等安全生產專項行動,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開展隱患排查880次,排查隱患204項,發現安全隱患73處;開展供熱運行夜間安全巡查,發糾正勞動紀律問題1項,排查隱患29項,完成問題整改率100%,企業安全生產形勢保持持續穩定。7、加強職工隊伍建設加大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組織多場內部招聘會,將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敢于擔當作為的人才充實到管理隊伍。進一步提升生產一線職工的崗位技能水平,組織司爐人員進行司爐運行經驗交流和培訓學習,為提高生產能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依托政府相關優惠政策,組織全員開展線上綜合素質與專業素養培訓,推動了職工素質的全面提高,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1、行業格局和趨勢隨著國家清潔供暖工作的開展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提出,結合沈陽市實際情況,優化供熱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供熱比例,著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深化供熱體制改革,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供熱體系將是未來沈陽市城市供熱發展趨勢。根據《沈陽市民用供熱規劃(2021-2030)》未來沈陽市將以清潔取暖、建筑節能為抓手,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供熱體系,保障廣大人民群眾溫暖安全過冬、幸福健康過冬,實現沈陽市供熱領域節能降碳目標,助力供熱領域提前實現碳達峰。2、公司發展戰略公司將秉承“凝心聚力,深耕細作,革新求變,篤定前行”的指導思想,在控股股東司法重整成功引戰的特殊發展階段,抓住機遇、夯實基礎,積極謀求圖強變革,竭力提升經營效率,快速擺脫短期困境,實現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目標。3、經營計劃(1)完善供熱頂層設計擴大熱電聯產比例,優化熱源布局,完善供熱系統頂層設計,全面提升供熱保障能力和運行效率,努力構建安全、清潔、經濟、高效的供熱系統。在進一步深化與華潤集團戰略合作,擴大熱電聯產比例的同時,加大技術創新和引進力度,進一步推廣和完善管網調節分布式改造,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完善數字化供熱管理平臺建設,推進供熱管理與互聯網數字化平臺的深度融合,實現系統熱力平衡、供需匹配和精準供熱。(2)提升企業治理能力以推進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線,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要發展。突出問題導向,以解決公司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為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將精細化管理貫穿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進一步完善機制、健全制度、理順流程,全面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切實提升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再上新臺階。(3)擴大市場占有率抓住沈陽市城市建設規劃、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帶動城市擴容,以及同股東方面產業協同效應的有利契機,用足用好政府的各項扶持政策,充分發揮管網優勢,積極推進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存量和增量資源的整合,科學規劃供熱發展格局,不遺余力地獲取更多的客戶資源,擴大市場占有率。(4)保持安全形勢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做好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控”工作。按照三個必須的要求,加強對公司內部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盯緊抓牢重大事故預防,用強力手段落實任務清單、治理安全隱患,堅決守住安全紅線底線,保持企業安全生產平穩可控。(5)打造高素質職工隊伍大力實施人才興企戰略,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的長效管理機制,重視職工成長,做好各類人才儲備。緊緊圍繞企業發展和生產經營實際,多渠道、全方位地為職工搭建學知識、長技能的素質提升平臺,打造業務精,技能高、作風過硬的高素質職工隊伍。同時多舉措、多渠道提高職工待遇,不斷提升職工滿意度。4、可能面對風險(1)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公司供熱業務的原材料主要為燃煤及外購熱量。煤炭作為基礎性資源產品,受國民經濟周期性波動和產業政策的影響較大,價格波動的周期性較明顯。熱力作為電力企業的附屬產品,其基準價格與煤炭價格存在很強的關聯性,同樣具有一定的波動性。因此煤炭價格和向電廠外購熱量價格的大幅波動,都將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的經營業績面臨波動的風險。為此,公司成立物資公司開展煤炭物資采購管理業務,通過精細管理從物資統籌、煤源組織、運輸協調、質量監管等全過程管理,實現提升煤炭供給水平和質量、降低煤炭采購成本;同時加強設備升級改造,加大自動化升級改造投入,提升運行和管控水平,以降低煤炭消耗,提高系統運行效率。(2)環保風險由于大氣排放標準改變及環保法和大氣污染法等國家法規和地方環保政策的趨嚴,對供熱行業的環保排放要求越來越高,熱源環保設施建設及改造資金投入逐年加大。一些無法進行環保達標排放改造的供熱設施面臨淘汰,因此,為保證環保達標和保持現有供熱市場,公司在新熱源建設以及環保設施資金投入、環保運行成本等方面將面臨較大壓力。為應對環保壓力,公司也正在探索嘗試采用新材料、新技術,高效節能環保的供熱方式替代傳統的高能耗燃煤鍋爐之途徑。(3)客戶依賴風險公司沈海熱網供熱面積達3400余萬平方米,占公司總供熱面積近二分之一,沈海熱網中有一半的熱量來自于沈陽華潤熱電有限公司發電余熱,另一半為調峰熱源燃燒煤炭供熱,因此,沈海熱網的提供熱質量、供熱成本較大程度上依賴于沈陽華潤熱電有限公司,如果沈陽華潤熱電有限公司在運行和經營方面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公司也將受到較大影響。為防范這種風險,公司加大沈海熱網調峰熱源的建設力度和生產能力,另外公司制訂了應急處置預案,以最大程度地規避風險。在多年實際經營中,本公司與沈陽華潤熱電有限公司之間保持著良好的商品買賣供應商與客戶關系,至今未發生因熱量供應問題而對公司采暖期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的情形。關鍵詞: 惠天熱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