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種了6畝西紅柿,現在已收入16萬元。”陽春三月,田東縣平馬鎮百林村西紅柿種植戶黃吉先還忙于采摘收尾。
與黃吉先的喜悅相呼應的是,“鄉村振興”首年田東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9252元,增長9.9%,這一數字遠高于全區16363元平均數。
從愿景走向幸福實景,得益于當地實施干部駐鄉、民工返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四鄉工程”,引導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盤活了農村各種生產要素。
“真的非常感謝駐村工作隊員,他們經常來家里了解情況,指導申請貸款、幫找工作、幫推銷草編粽……我有困難就找他們。”祥周鎮模范村黃月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田東縣配強駐鄉駐村力量,選派34名選調生到村任職,選派2名農商行中層領導到鄉鎮掛職副鎮長,選聘62名科技特派員到村指導推廣應用新技術,選派183名工作隊員駐村幫扶、8300多名干部結對幫扶。
“田東縣把鄉村振興駐村一線干部作為鍛煉和考察識別使用干部的主戰場,激勵廣大干部駐村扎根農村一線干事創業增才干。”田東縣委組織部部長林良臣說。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當地暢通創業渠道,鼓勵農民工返鄉。
“了解到縣里創辦車間可享受兩年后三年減半場租,并提供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的政策后,我決定從廣東汕頭耳機廠辭職返鄉創業。”盧文部在思林鎮江南安置小區開設了利邦電子廠,一直不愁訂單。
與此同時,率先在百色市成立勞務協會,引導和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據田東縣人社局局長班海鳴介紹,當地積極鼓勵返鄉農民工申請創業貸款,大力扶持農民工自主創業,新增返鄉創辦小微型企業和個體戶1155戶,帶動就業人員3165人,培訓勞動力1320人。目前已發放創業貸款1232筆10023萬元,創業項目涉及服裝、餐飲、加工、種植養殖業。
“我學的是信息管理專業,畢業后在廣州外企從事網絡營銷工作。了解到家鄉的芒果不好賣,就想利用自己的專長把家鄉的芒果賣出好價錢。”已是百色市人大代表、田東縣人大代表的農派三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岑參說。
在各種優惠政策的扶持和幫助下,“農派三叔”合作農戶超過1000戶,年銷售額超3000萬元。
岑參是當地拓展發展平臺,吸引能人回鄉的典范。
田東縣通過搭建平臺、人才引回、科技引領、示范帶頭等措施,以推廣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方式,鼓勵在外創業就業的能人返鄉創業、反哺家鄉。
“每天撿裝雞蛋70箱,月收入4000多元,離家近又能照顧家里,很開心也很滿足。”韋明舉在思林鎮可恒村錢記鮮蛋養殖有限公司蛋雞產業園務工。
創新服務模式,引進企業興鄉,不少農民“秒變”產業工人。
“錢記”入駐后,相關部門主動配合落實土地流轉、用水用電、手續辦理等各項工作,項目開工建設到產下第一批蛋僅用了半年時間。
為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興業,田東縣主動為企業投資做好行政審批、辦證辦照等項目的導辦、協辦、特辦等服務,對引進的重大項目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方式,協調解決項目土地、立項等相關事宜。2021年,該縣簽約重大產業項目33個,合同引資256.04億元。
駐鄉、返鄉、回鄉、興鄉,“四鄉”合奏出悅耳的鄉村振興曲。(記者 莫迪 通訊員 周章師 農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