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7月22日),新疆前海聯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聯合基金”)發布旗下新基金-前海聯合中債1-3年國開債指數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內容顯示,該基金于2022年4月20日開始募集,截至2022年7月19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基金未能滿足合同約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該新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至此,年內發行失敗的基金已達19只。從基金投資類型來看,這些發行失敗的基金,涵蓋“固收+”、純債,還有指數基金。
業內人士表示,相較而言,年內募集失敗的基金產品大多數來自中小型公司。大公司在資源、渠道等方面具有積累和優勢,資金的募集能力要強于新成立的公司和中小公募,在基金發行困難時,大公司也有資金通過發起式形式來布局。發行失敗應該是常態,沒有發行失敗才不合適,說明市場不健康,要不供不應求,要么硬保發行。只要市場有競爭,一定有失敗的產品出現,不同的發行失敗基金的根本原因不同,但客觀的原因都一樣,就是沒有找到足夠的合適投資者和投資資金。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前海聯合基金資產規模(全部)260.00億元,排名100/188;資產規模(非貨幣)255.91億元,排名90/188;旗下基金數30只,排名83/188;旗下基金經理11人,排名89/188。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7日,注冊資本金2億元人民幣。
此次募集失敗的新基金-前海聯合中債1-3年國開債指數,是2022年初至今首只發行失敗的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對此,有基金人士表示,債券型基金尤其指數型債券基金發行失敗可能性更高,加上比較依賴機構客戶資金,持有多是銀行、保險等機構投資者,如果原本答應的機構基金資金無法到位,就會導致債券型基金合同不能順利生效。(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