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昱丞 見習記者 張軍兵
11月28日,上市公司安奈兒股價再度漲停。數據顯示,公司7個交易日內已獲得5個漲停,累計漲幅為54.99%。
在其頻頻漲停的背后,主要是由于公司近期獨有的“抗病毒抗菌面料”受到市場關注。今年8月,公司子公司深圳市安奈兒研發設計有限公司與水木聚力接枝新技術(深圳)有限責任公司約定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從事電子束接枝技術在抗病毒抗菌面料領域的商業應用,而這款面料能夠廣譜消殺各類有包膜病毒、細菌和真菌。
(資料圖)
“抗病毒抗菌面料”是何黑科技?
自11月以來,安奈兒這款產品屢獲投資者及機構關注。
公司在調研紀要中表示,電子束接枝制備抗病毒抗菌功能紡織品技術具有廣譜高效抗病毒抗菌、安全性和長效性的特征,能夠廣譜消殺各類有包膜病毒、細菌和真菌;該技術屬于純物理消毒,不同其他的“共混”和“噴涂”的消毒方式,能夠有效避免抗菌劑脫落而對人體或環境帶來危害的風險,不存在二次污染;該技術制備的紡織品經過150次水洗后抑制率超過94%,遠遠超過國家行業標準中對抗菌有效性最高等級(AAA)的要求。
同時,公司表示抗病毒抗菌面料無法輕易復制模仿,其所使用的抗病毒抗菌制劑為技術團隊自行研發,生產工藝經過了長期與印染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生產設備屬于在紡織行業首次使用,在實現抗菌抗病毒功能紡織品的路徑上具有獨特性和先進性。
在應用場景方面,公司稱這款面料應用場景眾多,除了服裝外,還可以用在家紡、醫療等領域,例如醫院在使用了電子束接枝技術制備的床單、被套、病員服后,相比定期消毒殺菌,此產品直接具備的消毒抗菌功能更能提升保障安全性。
對此,安奈兒董秘辦人士向《證券日報》表示,電子束接枝技術制備的抗病毒抗菌面料具有廣譜性、長效性和安全性的特點,對包膜類病毒、細菌、真菌均有效,即使病毒變異也依然有效。
真概念還是純炒作?
受疫情多發頻發等因素影響,消費市場受到較大沖擊,主營童裝業務的安奈兒近年來業績也呈現持續下滑狀態。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期,公司處于持續虧損狀態,凈利潤累計虧損超2億元。此款面料能否為公司業績產生新的實質性影響以及其抗病毒功能是否包括新冠病毒,同樣成為市場討論的焦點。
11月23日,安奈兒及多方與深圳市校服行業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利用各自的資源進行戰略合作,共同促進電子束接枝改性面料在校服領域的應用,為保護兒童健康作出貢獻。受此消息的影響,公司股價在兩個漲停后,再次連獲三個漲停。
“公司成立了安奈兒水木公司來負責抗病毒抗菌面料的生產與銷售,目前正在建設生產線,已經組建了核心運營團隊,完成了生產工藝技術方案、關鍵生產設備的選型與下單。安奈兒水木公司還對多種材質進行了測試,同時對工藝進行了優化,預計明年年初能夠量產。”公司上述董秘辦人士向記者介紹,未來量產后,公司的童裝業務能夠消化一部分,其次也會提供抗病毒抗菌面料給其他公司;同時,公司已經與成人服飾、醫療健康、醫療院感、清潔、校服類等多家企業洽談合作。
在風險方面,公司也同樣提示,電子束接枝改性面料目前仍處于測試改善階段,應用及市場前景尚待明確,對公司當前經營業績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從現有的信息來看,公司股價炒作風險也同樣存在,其宣傳的產品功能性會使投資者誤認為革命性技術到來,結合當下社會熱點為市場提供了較大的想象空間,因此帶來的股價異常上漲中小投資者應警惕。”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對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同樣認為應注意炒作風險,這技術還在實驗室測試階段,能否上市量產推廣仍是未知數。雖然產品技術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預期,但不宜當作成熟技術來宣傳,仍然需要理性客觀對待。
(編輯 袁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