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南丹是享譽國內外的“中國錫都”“有色金屬之鄉”,是“中國長角辣椒之鄉”“中國瑤雞之鄉”,擁有“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20多個榮譽。全力爭創中國西部百強縣,是南丹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南丹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聚集產業升級,增強發展實力。堅持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優勢產業并舉,全領域發展現代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堅持農業規?;?、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理念,加快推進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綠稻花海”等十大田園綜合體建設,依托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多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優勢,推動南丹瑤雞、南丹黃牛、南丹黑豬、苞谷李、長角辣椒等農特產品獲香港優質“正”印認證、“圳品”認證。搶抓RCEP新機遇,推動更多優質農產品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強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工業強鏈延鏈補鏈工程建設,全力打造有色金屬千億產業、千億園區、千億南方、百億華錫、百億丹泉、百億大健康產業,持續推動南方公司、華錫集團、丹泉集團、正鑫集團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速陸港保稅物流園建設,引進一批稀貴金屬環??萍蓟厥?、光伏銀漿板、新能源電池、高性能鋅基/鉛基合金材料、半導體等新材料龍頭企業,加強與中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奮力打造世界知名、中國有影響的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力爭202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深入實施“旅游+”戰略。堅持全要素、全過程、全方位視角推進旅游業發展,充分挖掘煉丹、土司、釀酒及白褲瑤特色文化,依托避暑(年均16.9度)旅游資源及毗鄰荔波的地緣優勢,持續深化“旅游+”融合發展,精心打造“歌婭思谷”“瑤望天下”“問道丹爐”“云觀天”“礦物溫泉”“巴平濕地”“蠻降農耕”“九龍康養”等十大核心景區,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避暑康養旅游度假區,打造“行游住食購娛”全產業鏈,滿足“商養學閑情奇美網”旅游新需求,不斷提升南丹旅游品牌影響力、吸引力,力爭2023年新增4A級景區3個以上、2025年實現5A級景區零的突破、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以上、旅游總消費100億元以上。
推動鄉村振興,深挖發展潛力。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上,南丹縣把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新目標和新形勢,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持續深化農村改革,以改革集成促進產業振興,不斷壯大河池經開區南丹分園、八圩鄉村振興產業園、大健康產業園、城關輕工(鄉村振興)產業園規模,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面提升特色產業競爭力。暢通鄉村交通網絡。堅持“國省干線路提檔升級、農村路提級改造、產業路跟蹤配套、旅游路提標換檔”總體思路,推動縣域交通提質發展,“十四五”末力爭實現全縣80%以上鄉鎮通高速公路,鄉鄉(鎮)通二級路,50%以上行政村通三級路,建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便捷通暢、互聯互通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強化村莊規劃引領,以實施巴平綠稻花海等十大田園綜合體為重點,加快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深入實施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依托“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不斷提升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水平,努力打造一批中國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堅持綠色生態,增添發展動力。搶抓自治區支持河池建設綠色先行試驗區的機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南丹建成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發展綠色產業。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實施“風光水氫”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新能源項目,構建“新能源+產業”雙碳發展模式,搶占低碳產業發展制高點,為經濟發展提供“綠電”保障。積極推進“綠色礦山”“智慧礦山”建設,重點推動礦山修復、土壤治理和EOD項目建設。促進碳匯交易。南丹林地面積480.75萬畝,森林覆蓋率75.21%,要利用好生態優勢,主動參與碳匯交易。加快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持續擴大森林面積,優化森林固碳能力。用好綠色金融政策,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利用水權、林權實施抵押、包裝項目,推動綠色金融政策落地,助力企業解決信貸難、信貸貴問題。
創優營商環境,釋放發展活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數字南丹”建設,積極拓展“跨省通辦”,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零跑腿”。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金融支持,聚焦解決企業發展、項目建設等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著力構建紓困解憂長效機制,全面推行“保姆式”服務,當好金牌“店小二”、做到服務“零距離”,努力營造“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切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依法行政,主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服務市場主體,為企業發展撐起法治“保護傘”。以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到南丹投資,推動稀貴金屬深加工、“油茶種植+深加工”、“肉牛養殖+深加工”等一系列項目落戶南丹,力爭到2025年,謀劃重大項目600個以上,其中投資超5000萬元項目150個以上。
加強民生保障,凝聚發展合力。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施教育振興計劃,加快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完善辦學條件,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入園難入園貴、大班額等問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持續提升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全力打造教育強縣。加快城市更新,提升城市檔次。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支點城市、河池市副中心城市定位,以九龍新區等“六大新區”建設為抓手,加快實施千年土司文化城、銅江河改造、城區防洪渠、小巷改造、綠化亮化等一批重大項目,全力創建“國家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國家文明城市”等,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全面落實惠民政策。抓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困難群體救助、低收入群眾幫扶等政策落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吳貞儒)
關鍵詞: 國家園林縣城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中國錫都 有色金屬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