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報道稱,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剛剛獲得法律批準,允許他購買價值1350萬美元的北達科他州2100英畝(1英畝約合6畝)農田。這已經不是比爾·蓋茨第一次投資買地了,他在美國19個州購買了近26.9萬英畝、相當于16.3萬畝的土地,一躍成為美國最大的農田私人所有者。
投資傳奇人物沃倫·巴菲特曾表示,在多地買農田,這是“最古老、最好的長期投資之一”。事實上,“高回報、低風險的買地投資”一直是美國重要的商業活動。除了比爾·蓋茨,亞馬遜電商巨頭杰夫·貝索斯、美國傳媒巨頭特德·特納、美國有線電視教父約翰·馬龍等商業巨頭紛紛加入。
當然,除了買地,比爾·蓋茨在農業科技方面的投資也不容忽視。美國農業網站landincome的一篇文章推測,比爾·蓋茨購買農田的目的還包括進行科技農業生產。今年4月,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還宣布發起聯合資助項目,支持科研人員開發創新解決方案,幫助低收入國家應對威脅農業生產的氣候相關挑戰。項目重點資助兩個領域的研究: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的作物育種技術和策略,以及農業綜合天氣指數保險研究和實施。
由此可見,農業科技投資在資本市場的火熱。《2022農業科技投資圖譜》顯示,未來農業科技涉及動植物育種、動植物健康、動植物營養、農機裝備、可控環境農業、農業社會化服務、采后標準化、倉儲保鮮、新型食品及加工,食品安全及檢測、農產品流通,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環境修復,細胞工廠,農業碳市場等15個賽道。
就國內而言,農業作為中國第一大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互聯網+”農產品進城出村工程的試點,VC/PE 平臺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田間地頭”。比如高瓴資本投資了生鮮供應鏈基礎設施平臺——美菜、農業無人機企業——極飛科技,順為資本投資了農村產業互聯網平臺——匯通達、農業服務平臺——農田管家等。在這農業科技投資的15個賽道中,聯哥發現:
產業鏈下游企業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睞,換句話說,也就是離C端越近的企業越容易獲得資本青睞。其中代表性項目包括生鮮平臺美菜、錢大媽,以及農資電商平臺大豐收等,我們目前所能看到的新希望、蒙牛、伊利、溫氏等市值達到千億元級別的農業龍頭企業都是關乎新型食品及加工、食品安全及檢測等領域的。而采后標準化、農業環境修復等投資領域來看依然保持較低熱度。
新興互聯網技術的入局給產業帶來巨大變革,農業生產前、后端工業化再掀波瀾。目前動植物育種、農機裝備、農產品流通等賽道的投融資勢頭冉冉升起,類似極飛、博創聯動、托普云農等企業都是從智能農機裝備起家轉型智慧農業發展,打造標準化、數字化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農業現代化。而以互聯網起家的拼多多、阿里等關注點多在農產品流通領域。
當前的政策環境利好,加上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在農村的滲透,都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農業科技投資帶來新機遇。縱觀全球農業產業發展的四個階段:探索期、應用期、快速發展期和成熟期,不同賽道所處發展階段不同,所獲得的資本認可度也是不一的。IT 桔子數據顯示,中國新經濟農業融資輪次分布主要集中在早期投資(種子、天使到 A 輪)和新三板(包含定增),分別占比 39% 和 38%,成長期投資(B 輪到 C 輪)占比 8%,成熟期(D 輪及之后、戰投)占比 8%,IPO 占比 7%。
多年來,資本在農業科技賽道上耕耘播種不算少,但關于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的成功案例卻并不多,究其根本在于農業投資尚未找到適配的“對象”。大多數農業企業希望資本的引入能帶來農業科技產業集群式的發展,帶來產業內部的深刻變革,而這對于資本的長期穩定賦能要求嚴格,而資本市場關注的不僅僅是企業能否持續創收利潤,還關注企業如何更輕松地獲得利潤,因此,科技加碼企業的應用與普及,成為吸引資本的新途徑。比如愛科農此前曾獲得數千萬人民幣 A 輪融資;托普云農獲得阿里系湖畔基金千萬級人民幣融資;中聯農機獲得 2.66 億人民幣戰略投資。
不難看出,這些投融資主要集中在各種解決方案提供商,就它們自身而言,已經邁步數字產業化階段。資本對于科技型綜合化企業的癡迷,恰好說明了現代農業的價值與作用。
隨著各行各業紛紛擁抱數字化、智能化,現代農業服務的主要對象已經從用戶(C)、政府(G),拓寬到產業(B)和社會(S)。在農業成為經濟發展“新藍海”的當下,聯哥認為,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暢通的資本退出渠道,以農業科技為橋梁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實現利益雙方最大化,健行漸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