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國政協委員丁華鋒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8日電 (馬芙蓉 魏海勇)“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主要在于結構性矛盾這個供需‘痛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院長丁華鋒為化解“痛點”開出“藥方”——建立高校企業聯動機制。
在丁華鋒看來,供需矛盾是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因素,具體表現在畢業生求職期望與市場實際需求的矛盾、高校畢業生專業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結構性矛盾、校企合作存在“堵點”等方面。
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大學生?丁華鋒建議,從制度層面規劃,由教育主管部門以及高校有關方面專家,共同組成畢業生就業創業培養指導委員會,統籌推進行業發展、產業升級、產業集群建設與高校布局、學科專業結構調整以及人才培養的協調發展。
“要推動高校實現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辦學。”丁華鋒呼吁,鼓勵龍頭企業參與制定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為人才培養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一些行業特色明顯的部門,可率先同相關院校開展試點,深入開展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實踐和探索;結合地區行業產業發展需求設置新專業、改造舊專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丁華鋒建議,在新工科或其他實踐課程多的專業,建立“雙元制”校企合作運行機制,聯合培養學生。比如,實行校企學分互認“雙元制”,聘用企業專家擔任新工科應用類專業教師,文化理論課教師來自學院,由企業設立項目任務,對參與完成的學生給予校企認定的學分認證,并頒發指定證書。
他還呼吁,組建以行業產業為主導、龍頭企業牽頭的校企聯盟,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同時,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對校企聯盟和“雙元制”校企合作機制進行監管,保障大學生權益。(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