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王永娟1月21日報道:“現階段,全球尚沒有國家或城市占據碳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上海是長三角的核心城市,‘雙碳’的過程對于上海來說,既是挑戰,更是重要的機遇。”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大會發言現場,趙柏基委員為上海如何應對“雙碳”挑戰,抓住其中機遇建言獻策。
趙柏基委員認為,上海應積極推動服務業的“碳轉型”,構建“碳服務”生態圈。
“服務業雖然不是重點減排領域,但從低碳發展衍生出的‘碳服務’卻能夠優化投融資市場、技術、人才等關鍵要素,成為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觸點。”趙柏基委員認為,作為國際現代服務型大都市,上海可對金融、法律、評估、物流、教育等專業服務領域進行碳賦能,由政府相關部門提出指導建議,選派國際性專業服務機構牽頭,吸引各行各業的廣泛參與。通過加大對“碳轉型”的資金支持、加大“碳服務”的招商引資力度、科學布局“碳服務”的人才培養和吸納機制,構建完善的“碳服務”生態圈。
重點布局金融、科創領域,解決綠色發展關鍵問題。趙柏基委員認為,依托“碳服務”生態圈,上海可以大力發展例如碳排放權交易核算、第三方碳委托交易、ESG信息披露等配套服務,打造領先的綠色全要素交易市場;同時,結合自身國際科創中心的功能定位,重點關注和培育儲能、能源互聯網、“負碳”等核心技術,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通過金融、科創“雙核驅動”,解決綠色發展的關鍵問題。
標準、規則雙管齊下,提升“碳服務”話語權。“目前,我國已經陸續更新了重點領域的綠色環保標準,但市場應用還存在空白。”趙柏基委員建議,上海可以嘗試從供應鏈、消費者等角度進行引導,以市場偏好來推動高質量標準的有效落地;此外,上海應參照國際通用的城市碳核算標準,并結合我國國情,建立適合中國城市的碳核算體系。也可以把握這個機會,主動形成可衡量的低碳城市發展指標,提出中國城市治理新方案,提升“碳服務”話語權。同時,可參考歐盟“2026碳關稅”等重大規則變化,提前布局,借助多方智庫力量,就國內碳稅征收機制、定價區間、覆蓋范圍等領域開展前瞻性研究和試點。
“期待上海在不斷的創新和嘗試中,形成更多可推廣的經驗,發揮積極的影響和輻射帶動作用。”趙柏基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