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愛國企業家的典范,張謇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以實業救國和教育救國并舉,實施實業振興、實業報國,給世人留下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剛剛結束的第14屆新華高峰會以“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打造更多‘張謇式’企業家”為主題,舉辦圓桌論壇,邀請多位江蘇企業家暢談他們心目中的“張謇精神”,以及他們如何學習張謇做實業,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以“責任擔當”作答時代命題
“我們提及‘張謇精神’的時候,會發現他在打造實業的同時,注重興辦教育、回報社會,做了很多公益事業,他其實就是在履行責任和擔當?!闭搲希t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用“責任擔當”作為關鍵詞,闡述自己對“張謇精神”的理解。他認為,張謇先生的責任擔當,是跟國家同進退、共融入,同呼吸、共命運。
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周海江表示,創業初期,自己的責任擔當是想改變個人的命運,后來變成企業負責人,就要對企業員工負責,企業做得更大實現上市之后,就要對廣大股東負責,也要對當地經濟發展負責,這個責任擔當就越來越大了。
目前,紅豆集團的業務早已走向全球。在柬埔寨,由公司主導投資運營的西港特區已是標準廠房林立,并且還有大學樓、法律服務中心、圖書館、商業街……公司在建設之初,提出的“讓當地富起來,讓當地百姓生活美起來”的理念也已順利實現。“在西港特區,大家不會說這個園區是紅豆辦的,只會說這個園區是中國園區,如果我們做得不好,就會說中國園區不好,現在我們做得很好,就說中國園區好,在國外就展現了國家的責任擔當,這是我一步步的感悟和提升?!敝芎=f,當前,江蘇正肩負“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對于企業家而言,一定要走在最前列,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擔當,才能夠在未來取得更好的發展。也正是基于這樣的歷史使命,多年來,紅豆集團對外捐款捐物超5.5億元,并被全國工商聯授予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稱號。
筑牢實業厚植愛國情懷
金陵金箔集團董事長、江蘇省青企聯常務副會長江楠,將他對“張謇精神”的理解,寄托于8個字——義利兼顧,以義為先。“我覺得張謇先生身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第一個是他會經商,懂得經商,我們首先是一個商人,我們首先是要做企業,要會做企業?!苯硎?,如果張謇先生不會做企業,很難有今天的成就,因此企業家學習“張謇精神”,首先就是要學習如何成為優秀的企業經營者。金陵金箔集團是世界五大金箔生產中心之一,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公司不僅入選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以及江蘇省百強名企,同時還是江蘇知名的文化地標。
“第二方面,張謇先生有家國情懷,他做企業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逐利,而是更希望把獲取的利益用在國家發展中去?!苯硎?,這也是青年企業家應該學習的地方,大家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要把家國情懷牢記在自己心里,這才是對“張謇精神”最大的傳承。
光大銀行南京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張偉,則將“實業報國,改革為民”視作理解“張謇精神”的關鍵詞?!皬堝老壬还馐亲鰧崢I,剛才也講到‘父教育、母實業’,他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社會改革家和國家建設推動者。從‘張謇精神’上我得到了兩個啟示,一個是實業、實干,第二個就是創新?!睆垈ケ硎荆獯蠹瘓F作為中央金融企業,為實體經濟服務是最大的天職,南京分行在實踐中持續打造兩張名片,一張是黨建引領,一張是科技創新。為此,南京分行加大對制造業普惠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支持,2021年制造業貸款增幅達70%以上,綠色信貸增幅達54%。
學習“張謇精神”有了好去處
當天的圓桌論壇,還特別邀請南通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張謇企業家學院院長單曉鳴擔任論壇“觀察員”,為大家解析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我們應該從張謇先生身上學習什么。
“我看到很多專家都這么講,如果要給張謇先生貼一個標簽的話,最重要的標簽就是愛國。張謇走了一條實業救國之路,他自己也講了,他是言商仍向儒,最重要的還是一代儒商修身治國平天下作為他的使命和責任,他一生都在為強國富民而奮斗,所以我認為他最重要精神的是愛國?!眴螘曾Q說。
那么,如何進一步學習“張謇精神”?2021年1月6日,張謇企業家學院在南通揭牌,按照“立足南通、面向全省、服務全國”的定位,學院常態化開展教育培訓,努力打造成民營企業家自己的政治學院和精神家園,培養與祖國同心、與時代同行的“張謇式”企業家群體。數據顯示,自揭牌以來,張謇企業家學院已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營企業家超1.1萬人次。
“張謇企業家學院是一個政治學院,通過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講授政策方針、宏觀經濟,讓企業家明方向、守初心;學院又是一座精神家園,以張謇企業家精神鑄魂賦能,讓企業家們明得失、知進退。”單曉鳴介紹,目前,張謇企業家學院作為“張謇精神”的宣傳載體,其影響已從南通走向全國。2021年5月,在2021年度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工商聯和南通市政府簽署共建張謇企業家學院協議。同時,學院正深化與國內知名院校合作,比如與清華大學經管院簽訂合作協議,加強教研合作,共同推進建設長三角教學基地。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澄
攝影余萍 趙亞玲 陳儼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