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新材(605123)2023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屬行業及主營業務情況說明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從事鍛造業務,產品應用于航空、航天、核電和新能源等行業。
(資料圖片)
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2027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因此,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將聚力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加快武器裝備自主化和現代化,加速武器裝備升級換代和智能化武器裝備發展。未來將大大增加國內航空、航天鍛件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需求,航空鍛造市場將進入更興旺的時期。近年來我國對裝備制造業日益重視,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的產業政策落地和市場需求推進,鍛造行業作為裝備制造業的基礎和支柱,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了行業的整體結構和產品結構,實現了產品升級和技術換代,提高了行業的整體水平,國產化水平逐步提高,縮短了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目前國內鍛造行業的裝備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鍛造能力位于世界前列,在重大關鍵鑄鍛件領域也取得了突破,部分產品已打破國外壟斷。1、航空航天領域在軍機領域,我國現役軍機數量和結構與世界空軍強國差距較大,升級換裝需求強烈。在民用航空領域,根據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中國商飛公司市場預測年報(2022-2041)》,預計未來20年將有9,284架飛機交付中國市場,占全球交付飛機數量的21.9%,總價值約1.47萬億美元。預計到2041年我國民用航空市場機隊規模將達到10,007架,占全球客機機隊比例將增長到21.1%。因此,我國民用航空市場未來增長空間巨大。在航天領域,未來將加快衛星通信建設、加速北斗應用推廣、加強衛星頻率與軌道資源管理和利用,鼓勵衛星通信應用創新,促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信息通信領域規模化應用,在航空、航海、公共安全和應急、交通能源等領域推廣應用,未來將拉動航天材料和鍛件的增長。2、新能源領域2021年,中國提出了“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將減少碳排放、發展新能源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新能源行業的重大鍛件生產與應用將得到快速增長。除了傳統的太陽能和風能之外,其他新能源領域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例如水能、生物質能和氫能等。在新能源發展過程中,特種設備的使用也成了關鍵之處,大中型異型環鍛件的生產及應用將在新能源行業關鍵設備中廣泛出現。公司將著力于新能源行業設備環形件的重點研發,推進以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為導向,實現差異化生產;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斷開拓新能源市場。3、石化領域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石化行業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期,面對新情況、新形勢,國內石化產業迫切需要加強科學規劃、政策引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推動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政府部門開始高度重視化學工業帶來的環境污染,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并先后出臺了多項產業政策,鼓勵環保型石化產業的發展,鼓勵石油化工行業加大末端產品的深度加工和回收利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為石油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未來石化行業會逐步向綠色清潔能源轉型。作為鍛造行業的企業,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各類環形鍛件軋制、自由鍛件以及模鍛件的生產,涉及高溫合金、鈦合金、鋁合金、不銹鋼等等各種材料類型,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石化和新能源等多個行業領域。
二、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2023年上半年,圍繞公司“十四五”戰略規劃以及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公司繼續堅持對外拓展市場,對內加強內部管理,不斷強化自身發展,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81億元,同比增長57.5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8億元,同比增長30.0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75億元,同比增長25.1%。在市場開發方面,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和市場環境,公司在保持現有行業客戶的持續跟進外,加大對新市場、新客戶的開發,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專業化的服務。在航空航天業務方面,公司加強同各個主機廠的聯系,參與了多個新型號的開發和試制,模鍛業務也完成新客戶的開發及部分試制,與羅羅和GE的合作不斷深化,部分試制產品已拿到批產訂單;在能源業務方面,公司堅定落實國家“雙碳”發展戰略,承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協助突破技術瓶頸,上半年風電業務增長迅速。在內部管理方面,公司主要模式為以銷定產,圍繞營銷中心的市場訂單組織生產。公司針對產品類型從行業、材料、尺寸進行了劃分,并提出了相應的管理要求,最終提升了產品的生產效率,提升了質量可靠性。公司上半年完成了檢測中心的整體搬遷和擴建,提升檢測能力的同時,減少了委外費用,契合公司降本增效的要求;各事業部在做好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的同時,加強人才盤點及人才梯隊建設,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評估體系及人才晉升通道,增加崗位技能培訓及相關業務能力培訓,提升人均產值;3T(TPM、TQM、TPS)精益體系搭建逐步落地,為公司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撐;為提高生產效率、控制生產成本,公司根據市場變化保持合理數量的現貨庫存,以便迅速響應客戶需求。
三、風險因素一、原材料風險作為鍛造企業,原材料是公司生產的基礎,但目前市場上的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同時成材率與國外材料存在差距,這些都制約著公司的進一步擴大與發展。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使用碳鋼、不銹鋼、合金鋼、高溫合金、鋁合金、鈦合金等金屬材料,對于特種合金材料公司一直選擇高端原材料供應商,因此材料費用相對較高。若未來主要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原料采購價格的波動并不能通過調整相應產品的市場售價完全轉嫁給下游客戶,并將直接影響產品的生產成本、銷售價格及毛利率等,導致公司經營業績的波動。二、技術風險公司的下游客戶涉及航空、航天、新能源、石化、核電等多個領域,各個行業領域對于產品的設計要求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因此對于技術研發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隨著市場需求的升級換代,對技術能力迅速提升跟進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對公司在技術研發能力建設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大。針對不同行業及不同產品的快速發展,公司應制定針對性的研發路線,并與其他行業研發技術相輔相成,不斷開拓創新,以保證產品持續具備市場競爭優勢。如果公司研發能力和技術實力無法與下游客戶對鍛件產品的設計需求相匹配,如無法及時攻克技術難點,無法滿足客戶對產品高性能、高質量、高穩定性的要求,則公司將面臨客戶流失風險,將對公司營業規模和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三、環境風險2023年全球經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各國政府的政策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中國企業的國際業務。同時在國際市場中,知識產權侵權、抄襲等問題普遍存在,這些風險會影響到中國企業的品牌聲譽和商業利益。國際市場中也存在匯率風險、國際支付和結算風險等,這些風險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財務和投資決策。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鍛造行業,經過自身不斷的資金投入、開拓創新、生產經驗積累、技術儲備,以及客戶資源的不斷開拓與儲備,同時在裝備、工藝、技術、質量等關鍵優勢的共同推動下,目前已成為行業內生產環鍛件的高端高新技術企業之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裝備優勢鍛造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鍛造裝備的更新換代,只有高精尖的設備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公司通過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使公司具備了大型、異形、高端、大規模工業金屬鍛件生產能力。目前已擁有1250T、2000T、3150T、3600T、7000T快鍛機等多臺壓力機,0.6m、1.2m、2.5m、5m、8m和10m等多臺精密數控輾環機,同時擁有符合業界標準認證的加熱爐、熱處理爐、以及理化檢測設備,并且各事業部設備在不斷增加及更新中。在此條件下,可滿足對普通碳鋼、合金鋼、不銹鋼、高溫合金、鈦合金、鋁合金和鎂合金等多種材質的加工生產,公司具備生產直徑200-10000mm、高度30-1600mm各種規格環形鍛件及異形鍛件的能力。2、技術研發優勢公司歷來高度重視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通過多年的研發與積累,公司已掌握了異形截面環件整體精密軋制技術、特種合金形性協同制造技術、殘余應力均勻化技術、超大直徑環件軋制技術和全流程數值模擬技術等多項核心技術,具備較強的技術研發和制造能力,針對研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共性問題或行業難題提出自主課題,通過針對性研發解決共性問題或行業難題。目前,公司共獲得專利授權82項,其中發明專利46項,名列行業前茅。公司與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技術合作與交流平臺,充分發揮相關高校、研究所科研力量的作用,進一步加強了公司的研發實力,在與多所高校開展合作課題時,充分發揮公司的自主能動性,使得公司的研發技術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公司的努力下,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緊密聯系高校或科研院所,加大對人才的培養。近年來,公司參與起草并已實施的標準達6項,其中國家軍用標準《航天用鎂合金環形件毛坯規范》(GJB9907-2020)于2021年3月1日起實施。公司被評為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與南工大共建“輕量化材料與構件”國家重點實驗室,2022年入駐中國航發四川燃氣渦輪研究院“科創中心”。憑借在自主創新技術研發方面的能力與優勢,公司近年來先后承擔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信部工業強基工程、智能制造專項、科工局能力建設項目、大飛機材料專項、軍品配套科研項目、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等科技及產業化項目,科技研發能力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認可。3、質量體系、供應商資格認證優勢行業資質和認證是鍛造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是否具備相應資質是客戶選擇合作供應商的重要依據。公司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對新產品開發和導入、工藝研發、生產管理、檢驗試驗、風險管理等全過程均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程序,確保公司產品符合相關國際、國內行業標準及客戶要求。質量體系認證方面,公司陸續取得了ISO9001、AS9100D、ISO14001、ISO18001、DNV、BV、ABS等國際標準質量體系或者三方認證;取得了軍品承制資格認證、核電、國家壓力管道資質認證等國內標準質量體系或者三方認證。除了以上基本的行業準入資質外,高端客戶為保證產品性能、質量和穩定性,通常會對供應商進行合格供應商認定,通過對供應商的人員資質、設備水平、生產條件、檢驗檢測水平、質量控制流程等進行嚴格的檢驗,直至全部合格后,發放認證證書或納入其供應商目錄。4、市場和客戶群優勢公司一直秉承“科學管理、精益求精、顧客至上、持續改進”的發展理念,力求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及服務。經過多年培育發展,公司研發能力、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及時交付能力等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公司已進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發集團、航天科技(000901)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上海電氣(601727)、東方電氣(600875)、中船集團、中石油、中石化等國內各領域龍頭企業或其下屬單位的供應鏈體系,并已通過美國GE航空、英國羅羅(Rolls-Royce)、日本三菱電機和德國西門子等國際高端裝備制造商的供應鏈體系認證,公司穩定可靠的產品品質、工藝、交期、服務響應能力等得到了行業主要客戶廣泛認可,與國內外眾多大型優質客戶形成了穩固的業務合作關系。公司有能力根據下游行業的不同景氣周期,靈活布局產品的市場主攻方向,進而不存在過度依賴某一行業或某一產品的情形,因此,公司可以根據下游行業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調整銷售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市場波動風險,不會因下游某一行業發生不利變化而遭受重大影響。5、經營管理優勢公司的管理團隊成員均是技術、研發、營銷、生產、管理等方面的資深專業人士,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磨合,該團隊已凝聚成為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配置合理、市場運作經驗豐富、精誠合作的實戰型管理團隊。同時,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積累,公司在生產制造、成本控制、質量控制和市場營銷等經營管理全流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則制度,使公司技術能力、產品質量、交付能力、綜合成本等方面在業內具有競爭優勢的制度保障。同時,近年來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公司在人才團隊的培養方面也投入了較大的人力物力,每年都在不斷調整人才隊伍的年齡和學歷層次,目前已基本建成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知識過硬、高績效、年輕化的經營管理團隊,保證公司穩定有序地運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