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銀行(002948)2021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本行從事的主要業務
本行成立于1996年11月,總部設在山東省青島市,前身是青島城市合作銀行、青島市商業銀行。本行經過多年積累,在公司治理、風險管控、IT建設等方面持續提升,已經形成“治理完善、服務溫馨、風管堅實、科技卓越”的發展特色。2015年12月,本行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9年1月,本行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本行主要向客戶提供公司及個人存款、貸款、支付結算等服務和產品,通過零售銀行、公司銀行、金融市場三大業務板塊驅動發展,形成堅實的客戶基礎,塑造特色鮮明、高質量發展的新金融業務模式。本行業務發展立足青島,輻射山東。報告期末,已在濟南、煙臺、威海等山東省主要城市設有16家分行,營業網點達到166家。本行子公司共有2家,2017年2月,本行發起設立青島青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銀金租”),本行持股占比51%;2020年9月,本行發起設立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青銀理財”),為本行全資控股。報告期末,本行員工人數超過四千人。報告期末,本公司資產總額5,222.50億元,負債總額4,889.22億元,資本充足率15.83%,不良貸款率1.34%,比上年末下降0.17個百分點。報告期內累計實現凈利潤29.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01%。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本行圍繞“創?新金融,美?好銀行”的發展愿景,堅定“打造科技引領、管理精細、特色鮮明的新金融精品銀行”的戰略目標,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本行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1.優質多元的股東結構、市場化的管理團隊,為公司治理和業務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本行經過多年精心布局,逐步形成涵蓋民營企業、境外投資者、專業機構投資者、國有企業和社會公眾股東的多元化股權結構,是混合所有制的典型代表。本行主要股東持股比例均衡,皆為穩定的長期投資者,均能依法合規、科學合理作為,支持本行長期發展。本行高級管理人員團隊通過市場化方式選聘,具有深厚的行業認知和市場化管理理念。2.穩步實施雙提升計劃,管理提升縱深推進。本行全面啟動業務和管理雙提升計劃,以科技賦能發展、業務審批轉型及運營管理優化為助力,升級客戶體驗、優化系統流程、提升業務辦理效率,持續促進業務提升,深化授信審批、優化結算和核算管理服務水平、促進數字化轉型,全面推動管理提升。3.堅守“青馨服務”特色,提升客戶良好體驗。本行以智能化、數字化升級為契機,以打造“順暢好用”的產品體驗、“靈活友善”的服務體驗為主線,以“增互動”“塑流程”“強體驗”為具體舉措,結合“研數據”“夯智能”“提管理”進一步優化調整服務管理路徑,統籌協調、壓實責任、形成合力切實強化全渠道客戶體驗,在穩中提質的主基調中進一步擴大青馨服務的內涵和外延。4.風險體系不斷完善,風險管控持續強化。本行探索推行統一授信、統一風險偏好、統一審貸標準,提升集團風控能力,不斷完善全面、全員、全流程的風險管理體系,集團層面統一授信、集中審批體系搭建完成,并表管理及全面風險管理正式啟動,專業審貸模式日漸成熟,行業與客戶集中度管理進一步加強;持續加強資產質量全面管控,強化對逾期貸款、不良貸款等風險貸款的綜合整治,努力將各項風險成本降到最低。5.科技賦能經營管理,數字轉型提檔加速。本行大力推進移動化、線上化、數字化,積極運用前沿金融科技提質增效;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提速,數據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通過管理與技術手段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推動組織架構輕型、敏捷、智能、高效;打造多層次、立體化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提升安全防控水平,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能力持續提升,全年業務系統持續穩定運行,未發生重大信息科技突發事件和網絡安全事件,有效支撐了本行管理運營和業務發展。 三、總體經營概述1.主要經營指標完成情況(1)資產總額5,222.5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24.22億元,增長13.58%;(2)客戶貸款總額2,442.0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74.58億元,增長18.12%;(3)客戶存款總額3,135.2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12.93億元,增長15.17%;(4)營業收入111.36億元,比上年增加5.95億元,增長5.65%;凈利潤29.93億元,比上年增加5.40億元,增長22.0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9.23億元,比上年增加5.29億元,增長22.08%;(5)不良貸款率1.34%,比上年末下降0.1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97.42%,比上年末提高27.80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5.83%,比上年末提高1.72個百分點;(6)平均總資產回報率0.61%,比上年提高0.02個百分點;(7)基本每股收益(調整前)0.54元,比上年增加0.12元,增長28.57%;基本每股收益(調整后)0.51元,比上年增加0.11元,增長27.50%;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0.40%,比上年提高1.84個百分點。2.經營管理主要工作(1)邁上規模新臺階,跨入發展新階段。報告期末,本公司總資產突破5,000億元,達到5,222.50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24.22億元,增長13.58%。存款總額達3,135億元,貸款總額達2,44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兩位數,營業收入突破110億元。(2)深耕客群夯實基礎,分層經營優化結構。本行零售業務繼續深化“全產品、全渠道、全客群”體系建設,報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戶總數達到822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89萬戶,其中金融資產20萬元以上客戶新增5.31萬戶,增幅21.53%;惠農及社區渠道獲客超10萬戶。本行批發業務抓兩頭帶中間,持續聚焦客群建設,報告期末,本行公司客戶1達17.97萬戶,較上年末增加2.99萬戶,戰略客戶增加47戶。(3)業務聯動增強服務,強化協同集團發展。金融投資、債券承銷與存貸款業務聯動發展,持續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青銀金租圍繞母行戰略,探索惠農、藍色海洋、綠色金融等特色業務領域,報告期內,新增租賃資產投放66.99億元,資產規模站穩百億關口。青銀理財持續拓展代銷和直銷渠道,報告期末,理財規模1,678.04億元,管理資產規模1,817.45億元,持續推進凈值化轉型,凈值型理財產品占比100%。(4)風控體系不斷完善,風險管控持續強化。集團層面統一授信、集中審批體系搭建完成,專業審貸模式日漸成熟,行業與客戶集中度管理進一步加強。報告期內,統一授信和信用風險并表管理系統正式上線,實現授信業務的總行管控和一體化運行。持續加強資產質量全面管控,強化對逾期貸款、不良貸款等風險貸款的綜合整治,堅持將逾期60天以上貸款、逾期30天以上公司類貸款全部納入不良管理,報告期末,不良貸款率1.34%,較上年末下降0.17個百分點。(5)數字轉型提檔加速,科技賦能經營管理。貸款審批系統“星云智慧”平臺等47個項目成功上線,“對公業務數字化轉型”等43個項目啟動建設。首款自營線上產品“海融易貸”正式投產,普惠金融實現創新發展;手機銀行6.0上線,月度活躍用戶突破百萬;AI客服機器人完成全渠道鋪設,服務用戶總量突破300萬。“鷹眼360智能風控平臺”完成二期建設,全年發現并堵截重大風險賬戶4,016戶;智慧企業管理系統一期上線,辦公效率成倍提高。四、風險管理信用風險是指借款人或相關當事人未按約定條款履行其相關義務形成的風險。本公司的信用風險主要來源于貸款組合、投資組合、保證和承諾等。信用風險管理由總行風險管理委員會統一領導,各單位執行信用政策及程序,負責其信貸資產組合的質量及履約,并對信貸資產組合(包括總行審批的資產組合)的所有信用風險進行監控。本公司致力于構建職能完善、風險制衡、精簡高效、各司其職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報提升客戶體驗,提高信貸管理的數字化科技化水平。報告期內,通過采取以上舉措,本公司資產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信用風險得到有效管控。2、流動性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雖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本公司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目標在于保證本公司有充足的現金流,以及時滿足償付義務及供應業務營運資金的需求。本公司根據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管理和計量流動性風險水平,加強流動性風險識別、監測、計量和精細化管控能力,合理平衡流動性與盈利性。本公司根據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職能相分離的原則,建立了流動性風險管理治理結構,明確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專門委員會及銀行相關部門在流動性風險管理中的作用、職責及報告路線,以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本公司流動性風險偏好審慎,較好地適應了本公司當前發展階段。目前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及制度基本符合監管要求和本公司自身管理需要。本公司從短期備付資產負債期限和結構兩個層面,計量、監測并識別流動性風險,按照固定頻度密切監測各項限額指標,定期開展壓力測試評判本公司是否能應對極端情況下的流動性需求。此外,本公司制定了流動性應急計劃,并定期對應急計劃進行測試和評估。本公司持有適量的流動性資產以確保本公司的流動性需要,同時本公司也有足夠的資金來應對日常經營中可能發生的不可預知的支付需求。此外,本公司流動性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體系健全合規,每年開展流動性風險內部專項審計,并形成獨立的審計報告提交董事會。本公司密切關注流動性形式和市場預期變化,并根據公司資產負債業務變化情況和流動性缺口情況,提前部署、動態調整流動性管理策略,確保公司流動性風險處于合理可控范圍。報告期內,本公司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1)夯實、改善客戶基礎,多措并舉推進存款平穩增長,適當增加定期存款配置,負債穩定性進一步提升;(2)多渠道進行主動負債管理,加強與交易對手的合作,拓展多樣化融資渠道,提高融資能力;(3)做好流動性風險指標的前瞻性管理,動態調控各項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配置,確保各項指標持續符合監管要求;(4)加強合格優質債券監控,確保流動性儲備充足,風險緩釋能力持續提升;同時,根據自身流動性狀況和市場利率走勢,靈活開展短期和中長期主動負債業務,分散到期期限;(5)推進新一代資產負債管理系統項目建設,持續提升本行流動性風險的識別、計量與監控能力,有力支持流動性風險精細化管理。3、市場風險管理市場風險是利率、匯率以及其他市場因素變動而引起金融工具的價值變化,進而對未來收益或者未來現金流量可能造成潛在損失的風險。影響本公司業務的市場風險主要為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本公司根據監管制定的市場風險管理的相關要求,參照《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有關規定,在報告期內持續健全市場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市場風險管理政策制度,推進市場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本公司市場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體系健全合規,明確市場風險治理架構下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及各部門職責和報告要求,明確實施市場風險管理的政策和識別、計量、監測與控制程序,明確市場風險報告、信息披露、應急處置以及市場風險資本計量程序和要求。本公司每年開展市場風險內部專項審計,定期向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報告市場風險管理情況并形成獨立報告。4、利率風險分析本公司根據監管機構的規定以及銀行業管理傳統區分銀行賬戶及交易賬戶,并根據銀行賬戶和交易賬戶的不同性質和特點,采取相應的市場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方法。交易賬戶記錄的是銀行為交易目的或對沖交易賬戶其他項目的風險而持有的可以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頭寸。記入交易賬戶的頭寸必須在交易方面不受任何條款限制,或者能夠完全對沖以規避風險,能夠準確估值,并進行積極的管理。本公司交易賬戶利率風險主要采用敏感度分析、情景模擬等方法進行計量和監控。報告期內,本公司持續強化市場風險監測與報告,有效保障本公司市場風險支持體系健全、數據公允完整、估值模型準確有效,確保交易賬戶利率風險處于可控范圍內。與交易賬戶相對應,銀行的其他業務歸入銀行賬戶。本公司使用重定價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凈利息收入分析、經濟價值分析、壓力測試等方法,針對不同幣種、不同風險來源分別量化評估利率變化對本公司凈利息收入和經濟價值的影響,同時根據分析結果形成報告提出管理建議和業務調整策略。報告期內,本公司密切關注外部政策動向和利率環境變化,持續進行定價分析檢測,深入分析利差變化成因,靈活調整利率風險主動管理策略,有效控制了銀行賬簿利率風險,實現了前瞻性管理。截至報告期末,本公司銀行賬戶利率風險整體可控。關鍵詞: 青島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