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試就像是大學本科生的一塊跳板,學生們想著通過這塊跳板進入更廣闊的發展天地,人們將研究生畢業的同學看作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不僅如此,高學歷還代表著能更受企業的青睞。
但是研究生內卷愈演愈烈,每年報考的人數都在直線上升,今年國家線出分以后,很多學生都直呼“太卷了”,而影響考研成功上岸的其中兩大因素人數和分數線,目前來看,很可能有更多的人被刷掉。
教育不能停留在原地,面對考研趨勢的逐漸嚴峻,教育部門也會出手從中調解,各個學校也在不斷擴招,綜合實力提升的同時,必須得引進更加優秀的人才,根據相關部門的政策調整,考研復試形式或將發生變化。
考研復試難度迎來新調整,內卷程度有望降低,考生松了一口氣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說人的志向可以驅動行為的發展,但是相信大部分同學考研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實現自己對于學術的追求,而是為了在將來步入職場的時候比旁人多出一部分的自信。
從出分到準備復試,再到真正步入到復試環節,這一段時間內,學生的壓力絲毫不亞于備戰時的緊張情緒,而能讓他們松一口氣的,或許就是高校對于考研復試方案的調整。
正常的復試環節,也有筆試以及面試,筆試環節的題目考生都能輕松地應對,但是面試時,導師的意見會決定考生的去留,當然不能單憑一位老師的考核,幾位評委老師最終的平均成績,才是考生的復試分數。
于是,首先做出調整的就是增加復試環節中材料評議,將單一的考核標準逐漸多元化,這同時也將考生,復試環節的透明度增加,考生們可以擁有更多展示自己的環節,而不是單單憑借面試。
另外一項調整就是選拔機制改為審核制,其中,審核的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大學生本科期間獲得的國家獎學金以及其他的優秀證書,這也意味著,考生在本科階段的表現也會與考研是否上岸掛鉤。
已經有學校開始實行新的標準進行復試,比如中國傳媒大學,這也意味著,考研復試的難度更趨向于標準化,選拔人才的標準不再是單一的,內卷的程度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
復試標準更加趨向公平化,對于考研學子來說,是個好消息
對于復試環節的新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保障學生上岸的質量,因為調劑環節省出很多麻煩,各大高校將人才的考核標準不斷升級整合,意味著新教育模式下,會有更多的人才與自己的夢想逐漸契合。
研究生復試階段,每個學校的評委老師水平都有所不同,有的老師既是博導又是碩導,再對研究生選拔環節,可能會因為自己選拔標準的不同而出現主觀的分數,考研調整更加多元化,就是避免這樣的現象產生。
參加考研的學生們,應該積極適應這樣的調整在復試環節,將自己的優勢盡可能多地發揮出來,名次靠前的學生在真正步入到研究生階段以后,也會更容易受到導師的青睞。
考研成功上岸并非一勞永逸,考生可以松口氣,但是不要完全松懈
短暫的休憩可以適當地調節身心,但是已經成功上岸的學生們不要將之后的學業放輕松,因為研究生階段還有更多需要奔忙的事項,每天要進行的就是上課開會和導師進行課題研究,學生應該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在研究生階段,學生們應該懂得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提前適應社會環境,盡早確立自己的發展目標,適當的時候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進行實踐,在學習之余也不要忘了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開拓眼界。
最終的畢業環節也要經歷一場較大的考驗,如何選題,如何進行論文編撰,多與導師溝通,在這個環節中也要做好論文被隨時推翻的準備,穩住心態,用更好的狀態迎接之后的人生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