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在糧食供應收縮價格上漲的情形下,我國及世界各國對糧食安全愈發重視,與糧食種植密切相關的農藥、化肥產品的供應保障能力亦得到重視。與此同時,隨著糧價走高,農戶種植意愿增強,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需求特別是高品質產品需求持續提振。
日前,農化行業上市公司國光股份披露了2023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穩步向好,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實現雙增。2023年1月份至6月份,國光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54億元,同比增長8.94%;實現歸母凈利潤1.69億元,同比增長20.11%。
國光股份成立于1985年,早期以生產經營保鮮劑產品而全國聞名,而后在九十年代開始生產、銷售調節劑,是國內較早進入調節劑行業的企業。經過近40年的發展,公司現已形成以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菌劑為主的農藥制劑和高端水溶性肥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業務格局。
半年報顯示,國光股份農藥和肥料兩大產品上半年的營收貢獻超過九成,且對應產品的營收均保持了不錯的增長速度。詳細來看,公司農藥和肥料產品營收分別為6.59億元、2.52億元,對應產品占營業總收入的比重為69.13%、26.46%,分別較2022年上半年增長8.96%和10.63%。
就2023年上半年經營業績的主要驅動因素,國光股份表示,“公司堅持調節劑、調控技術、調控方案的‘三調’定位,堅持突出技術服務的核心作用,堅持以作物為對象的作物調控方案和作物全程解決方案的推廣,把技術服務建在田間地頭,為種植者提供全程、精準的作物種植管理技術服務,以作物種植管理技術服務促進市場運作。同時公司深化多品牌戰略,加快拓展多渠道市場。”
近年來,國光股份積極并購行業內優秀標的企業并實施多品牌運作,已形成國光農資、國光園林、依爾雙豐、浩之大、依爾全豐五大營銷業務板塊,四川簡陽、重慶永川、山西絳縣、河南鶴壁、河南安陽五個產品生產基地。公司稱,多品牌運作有利于每個品牌在不同應用作物上覆蓋空白作物和空白市場,增加市場占有率,提升公司競爭力。
與此同時,國光股份已成功搭建了以縣級經銷商為主、營銷工作下沉至廣大鄉鎮乃至種植戶的扁平化營銷網絡,截至今年半年度公司經銷商超過5500個,每個農化經銷商下游還有若干個鄉鎮零售商。隨著“國光”“雙豐”“浩之大”“國光園林”以及“鶴壁全豐”五個品牌不斷拓展,公司營銷網絡覆蓋面持續增加。此外,公司還在全國設有20多個倉庫,以高效物流響應速度將產品及時送至用戶手中并確保及時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植物生長調節劑方面,國光股份經過多年布局和發展,已成為目前國內植物生長調節劑原藥及制劑登記產品較多的企業。半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擁有297個農藥產品登記證和100個肥料登記證,其中農藥產品登記證中的調節劑有124個并包含31個原藥。作為新興農藥品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低成本、效益高、環境友好的優點,其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或將成為未來農藥的重要品類。
(CIS)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