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4月9日晚間,博眾精工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稱,1月份至3月份,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4590萬元到5280萬元,同比增加345.21%到412.14%。
【資料圖】
對于業績的增長,博眾精工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整體業務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各業務條線產品矩陣不斷豐富。同時,公司落實精細化管理政策取得了成效,其間費用率有所改善,凈利潤增速較快。”
新能源+消費電子齊發力
博眾精工是國內自動化設備龍頭企業,專注深耕工業裝備制造領域。2019年至2021年,公司新能源業務銷售收入快速增長,分別實現銷售收入4328.36萬元、1.96億元、3.61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88.99%。截至2022年7月末,公司在鋰電及換電設備方面已取得在手訂單合計超過5億元,公司在新能源領域業務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根據最近披露的2022年度業績快報,博眾精工實現營收48.1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69%、84.95%。
報告期內,博眾精工整體業務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其中,新能源業務取得重大突破,核心客戶業務拓展順利,核心產品競爭力持續增強;在消費電子領域,公司繼續采取橫向拓寬、縱向延伸業務戰略,延續競爭優勢,業務收入穩步提升。
為提升在新能源領域自動化設備的生產能力,2022年,博眾精工擬定增募資10億元,用于新能源行業自動化設備擴產建設項目、消費電子行業自動化設備升級項目、新建研發中心項目。
博眾精工方面表示:“公司新能源領域市場開拓效果顯著,訂單量快速增加,公司此前未規劃較大規模的新能源領域設備產能,現有產能已無法滿足后續業務發展需要。為了把握行業迅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公司有必要通過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提前規劃布局產能。”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博眾精工為數字裝備制造企業,主營業務包括自動化設備、自動化柔性生產線等產品。本次募投項目圍繞公司主營業務展開,投向新能源、消費電子科技創新領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公司整體經營發展戰略,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項目落地后,有利于提高公司生產效率及公司的盈利能力。”
可穿戴設備有望接力消費電子行業發展
消費電子為博眾精工核心業務領域。公司作為蘋果公司在FATP環節國內銷售規模最大的自動化組裝設備供應商之一,不斷拓寬自動化設備在消費電子終端產品的應用范圍。
目前,博眾精工已經實現覆蓋包括手機、平板電腦、TWS藍牙耳機、智能手表、筆記本電腦、智能音箱等全系列終端產品,并向上游高精度模組的組裝與檢測領域延伸,報告期內,公司消費電子領域的營業收入和毛利均保持逐年增長。
浙商證券邱世梁認為:“目前傳統消費電子市場趨于飽和,未來可穿戴設備有望接力行業發展。”根據IDC數據,2017至2021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CAGR約39%。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消費電子市場發展前景向好,中國市場容量較大,相關領域甚至是藍海,比如剛剛起步的可穿戴產品;另外,消費電子也可以迭代升級,這類的消費潛力也比較大。”
“整體來看,消費電子企業具備長期增長潛力。但行業好并不代表企業好,需要企業有相關的持續經營能力、研發創新能力等,進一步提升客戶對體驗相關環節的需求。目前,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多數企業加大拓展新領域,這都需要一定的技術儲備。”盤和林說道。
在新能源領域,報告期內,博眾精工與行業頭部客戶確立合作關系,形成較好的示范效應。邱世梁表示:“新能源市場發展前景向好。報告期內,公司積極開發切疊一體機、注液機、換電設備等切入新能源領域,有望打開公司新增長極。”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鋰電生產設備需求同比增長100.3%,達575億元。GGII預計到2025年全球動力鋰電池市場出貨量將達到1550GWh,2020年至2025年間年復合增速超過50%。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換電模式在降低購車成本、消除里程焦慮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對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換電模式全面利好政策的落地實施,國家政策導向已由‘充電為主’轉變為‘充換電并舉’,換電模式迎來發展良機。博眾精工在該領域提前規劃布局產能,未來長期發展趨勢向好。”
(編輯 上官夢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