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奕萱 見習記者 鄔霽霞
12月15日,長鴻高科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浙江長鴻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鴻生物”)擬與廣西賀州市人民政府簽訂《長鴻生物降解母粒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書》,并采取設立孫公司廣西長鴻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方式投資建設新項目“長鴻生物降解母粒產業園項目”,項目預計投資總金額為30億元。
長鴻高科董秘白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項目是公司打通包含上游碳酸鈣母粒在內的可降解塑料上下游一體化全覆蓋的產業布局,貫穿產業鏈條之舉。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產出的可降解塑料制品也將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將進一步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告顯示,長鴻高科計劃在廣西賀州自購儲量約1億方的優質大理石礦,配套研究院用地50畝。工廠生產用地500畝,一次規劃,分兩期實施,一期投資15億元,建設年產50萬噸/年高端改性碳酸鈣生產線,30萬噸/年降解母粒生產線,30萬噸/年鞋材母粒生產線。二期投資15億元,建設年產50萬噸/年高端改性碳酸鈣生產線,30萬噸/年降解母粒生產線,30萬噸/年鞋材母粒生產線,10萬噸/年農用地膜生產線。總建設周期為4年。
本次項目之所以選址廣西賀州,是因為賀州擁有豐富且優質的碳酸鈣資源,被譽為中國“重鈣之都”,“賀州白”大理石碳酸鈣含量達98%以上,白度高達92%以上,主要技術指標遠超美、日等國同類產品,達到中國優等級礦水平。而碳酸鈣是生產PBAT改性產品的原材料之一,將優質碳酸鈣作為塑料添加劑,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保持塑料基體良好的力學性能。生產一噸PBAT改性產品約需0.6噸PBAT、0.35噸優質碳酸鈣母粒以及0.05噸的PLA(聚乳酸)。
白驊稱:“長鴻高科具有自產PBAT能力,但生產PBAT改性產品所需的碳酸鈣均需對外采購,供應和價格的穩定性將會對后續生產PBAT改性產品產生一定的制約。擁有優質碳酸鈣資源不但可以幫助公司進一步提高可降解塑料產品的質量,還能更好地控制成本,確保供應穩定性。”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錢向勁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隨著‘限塑令’推進,可降解塑料PBAT需求大幅度上升,作為降低可降解塑料制造成本的上游關鍵原材料,優質碳酸鈣的市場需求仍在大幅度上升。長鴻高科向上延伸鎖定原材料,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公司可降解塑料制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公司議價時也能更有話語權。”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對于需求快速增長,我國PBAT產能也迎來了建設期,PBAT生產工藝已經比較成熟,壁壘較低,未來更多的競爭在于成本端,具有上下游產業鏈優勢的企業能夠在未來激烈競爭中勝出。長鴻高科打通可降解塑料一體化全覆蓋產業鏈將大幅度提升公司協同能力和盈利能力。”
據悉,此次投資是長鴻高科近兩年來在可降解塑料領域又一大手筆投資。具體來看,2020年,長鴻生物與浙江嵊州市人民政府簽訂《全生物降解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書》,規劃建設年產60萬噸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PBAT/PBS/PBT靈活柔性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一期首次12萬/年項目已建成并投入生產。今年10月,長鴻高科發布公告稱將在甘肅慶陽設立孫公司甘肅長鴻投資建設“天然氣深加工項目”,即年產60萬噸BDO(1,4-丁二醇)、30萬噸PBAT項目。
白驊表示:“長鴻高科希望打造出一條貫穿BDO到PBAT產品、碳酸鈣母粒、PBAT改性再到可降解制品的全產業鏈條,使得公司后續可降解塑料產能投放頻率提速的同時,持續強化自身上游原料優勢,并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產業協同,促使公司整個產業規劃和工藝流程更加合理,有效降低各生產加工環節的成本。”
(編輯 孫倩)
關鍵詞: 可降解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