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馨悅
3月29日晚間,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醫藥”)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2158.24億元,同比增長12.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0.93億元,同比增加13.28%。
上海醫藥稱,公司繼續加大創新轉型的力度,在疫苗新業務、醫藥工業研發創新、醫藥商業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多方面取得喜人成績。
從具體業務板塊來看,醫藥商業仍然是上海醫藥主營業務。2020年,公司醫藥商業實現收入1907.26億元,同比增長13.42%,業務規模穩居全國第二。
報告期內,公司新獲18個進口新藥的總代資格,進口疫苗代理業務也實現銷售收入約43億元。上海醫藥此前孵化的兩個“互聯網+”平臺——上藥云健康和鎂信健康業務也在過去一年進展迅速,并分別啟動了上市進程。
另一大業務板塊——醫藥工業實現收入250.98億元,同比增長5.71%。近年來,上海醫藥在保持存量業務穩健增長的基礎上,持續加大研發創新。截至目前,臨床申請獲得受理及后續研究階段的新藥管線數量達到47項,較前一年大幅增加,其中創新藥39項,改良型新藥8項。
此外,基于進口疫苗總代方面的已有優勢,報告期內,上海醫藥實現向疫苗產業鏈上游的延伸,與康希諾合資新建了一座年產能2億劑、從原液到制劑一體化的新冠疫苗工廠。今年1月,上藥康希諾生產的新冠疫苗“克威莎”正式量產上市。預計該項業務今年能為上海醫藥帶來可觀的營收。
上海醫藥董事長周軍在談及企業發展時表示,“只要我們方向正確一致,每一圈的努力都會推動飛輪越轉越快,最終積蓄強大動能,形成滾滾向前之勢。這就是飛輪效應”。
(編輯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