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專網通信”余波未平。2月18日晚間,ST凱樂發布公告稱,公司被債權人湖北鑫輕塑化申請破產重整。
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
業績預虧71億元至87億元
據公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ST凱樂尚未清償湖北鑫輕塑化對公司享有合法的到期債權,金額為人民幣211.99萬元。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1月修訂)相關規定,若法院依法受理湖北鑫輕塑化對公司重整的申請,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ST凱樂對此表示,公司債權人根據經法院裁定批準的重整計劃獲得清償。如果公司或管理人未按期提出重整計劃草案,或重整計劃草案不能獲得法院裁定批準,或債務人不能執行或者不執行重整計劃的,法院將裁定終止公司的重整程序,并宣告公司破產。但不論公司未來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公司都將在現有基礎上積極做好經營工作。
2021年5月底,圍繞著專網通信業務上下游,多家上市公司接連自曝風險,或應收賬款面臨無法收回,或采購方無法供貨。自上海電氣自曝存在巨額應收貨款逾期風險后,僅兩個月時間,十幾家涉及“專網通信”業務的上市A股公司加入了“爆雷”隊伍,涉事公司有宏達新材、瑞斯康達、國瑞科技、中天科技、匯鴻集團、中利集團和康隆達、凱樂科技等。
凱樂科技是首家因“專網通信”業務被執行ST的A股上市公司。2021年8月15日晚間,凱樂科技公告稱,公司股票將于16日停牌1天,17日復牌并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實施風險警示后的股票簡稱變更為ST凱樂。
事實上,ST凱樂面臨更大的業績虧損。公司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1億元到-87億元。公司表示,本次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計提了大額信用減值損失及資產減值損失形成。
具體來看,公司涉及的專網通信業務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計提減值55億元左右;子公司上海凡卓因專網業務停滯、移動智能終端業務大幅收縮,生產經營受到較大影響,無法預期未來經營情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5億元左右;為子公司提供擔保,計提預計負債12億元左右。
公司預計2021年度期末凈資產為-4.62億元到-20.62億元,上年度(2020年)期末凈資產為66.38億元,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
湖北德馨律師事務所劉陸峰律師認為,首先,破產重整是好事,如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債權人只能依法申報債權,所有的保全、訴訟、仲裁和執行都必須停止,而公司享有的債權可依法追索。通過債權人對債權的部分放棄和減免,或引進戰略投資人,可使公司通過破產重整獲得新生。其次,破產重整是否能獲得法院的批準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湖北鑫輕塑化公開資料表明,最新的信息是員工只有6人,注冊資金才300萬元,雙方的公開資料都無通過司法程序追索債務的信息,211.99萬元債權是否成立,是否到期,通過了什么程序能證明凱樂無力償還,法院對這些條件必須審查。
劉陸峰進一步表示,根據相關資料,凱樂更多的是一個受害者,如公安機關能追回大部分贓款,凱樂在破產重整程序中受到保護,基本生產不受影響,對凱樂是十分有利的。最新資料表明,凱樂公司的機構基本逃之夭夭,散戶數激增,投資者應保持謹慎。
“專網通信”早埋隱患
ST凱樂何去何從
凱樂科技專網通信業務“爆雷”出現在2021年7月24日。
當天,凱樂科技公告稱,公司向上游供應商新一代采購的三款專網通信產品,出現了11.51億元的供貨逾期,而公司已按合同約定支付了全部合同金額95%的預付款,凱樂科技已經對新一代提起訴訟。
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7月24日,公司專網通信業務預付賬款余額為62.27億元,其中出現供應商逾期供貨合同金額11.51億元,上游供應商已出現交付不及逾期,若未來持續不能如約供貨或退回預付款,公司預付賬款可能存在損失風險;加上專網通信業務應收賬款0.61億元、專網通信業務存貨2.11億元,均存在風險。
實際上,從2015年起,凱樂科技就將專網通信行業務確定為主業。從2015年簡單加工業務入手,2016年逐步向多環節生產制造發展,專網通信業務收入快速提升,在凱樂科技總營收的比重也逐年提升。2017年至2020年,公司專網通信業務營收分別為111.20億元、147.33億元、136.96億元和77.78億元,且營收占比逐年增加。
與專網收入同步,2018年底凱樂科技的預付也達到121.4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專網通信業務產生的預付。
巨大的預付款讓凱樂科技不堪重負,2018年起,凱樂科技更改了專網通信產品付款合同條款,公司與供應商簽訂合同后一般情況下一周內預付不低于30%的采購款,但以2019年為例,當年專網通信業務預付總數仍然達到56.35億元。
實際上,早在2017年,上海交易所就關注到專網通信大幅增長的問題,并對2017年年報進行了監管問詢。特別是經營狀況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生產技術人員等經營資源的匹配性問題。盡管異常情況引起了交易所的關注,2018年、2020年交易所兩次下發監管問詢函,公司似乎沒引起警覺,直到2021年“爆雷”。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專網通訊“爆雷”對于上市公司的沖擊來說,現在可能只是一些受到直接影響的公司,這些雷會先一步爆出來,然后是受到間接影響的公司,每個公司背后供應鏈其實挺長的,現在只是說這個鏈條離風暴中心越近會越快受到影響,雷會爆得越快,不排除背后還有一些受到波及的鏈條更長的公司會出來。而且這個影響可能會持續幾年,不只是今年一年的問題。
ST凱樂何去何從以及“專網通信”事件未來的更多影響,《證券日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