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從開始到余生。想象一下,那些剛剛畢業并陷入就業不好的人吧。盡管2008年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但美國千禧一代仍然擔心,他們在生活中的幾個關鍵財務決策上落后,比如買房和為退休儲蓄。
這一代人的失望也出現在我國。1997年至2012年間出生的人,可能錯過了人生中最好的機會。
今年夏天,大學應屆畢業生總數將達到1080萬人,經濟增長正朝著幾十年來最慢的水平邁進。自3月份以來,前景似乎有所不好,18至24歲人群的失業率較高。隨著上海和其他商業中心因防疫而關閉,往年繁忙的校園面試和招聘季不得不被停掉。
即使經濟重新開放,這些新畢業生也面臨著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失衡。盡管有許多制造業工作崗位,因為我國的出口在疫情期間創下了紀錄,歷史新高,但年輕人既不愿意做這些工作,也不愿意接受培訓。除了工程學,最受歡迎的專業包括管理、藝術和文學。這個優先考慮產業政策和工廠重啟的國家,這些專業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競爭力是最低的。
相比之下,1964年至1980年之間出生的人和1980年至1995年之間出生的人?!备锌赡芡ㄟ^經濟增長的東風流向社會上層。20多年前,大學畢業生比現在少得多。他們可以依靠自己的教育獲得更高的工資。當時勞動力市場緊俏,而且1998年,中國實施住房制度改革,鼓勵購買私人住房,促進了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繁榮。
我在我的社交圈中也看到了這種趨勢。他們上了大學,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用貸款買了一棟房子。如今,許多人可以在50歲前退休,他們可以對房地產投資的收入感到滿意。此外,我們這一代人進入大學不必依賴課外輔導。這是中國的黃金時代,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躺平”已成為當前年輕人的一種流行文化態度,但這些年輕人不應受到指責。面對防疫封控和經濟放緩的雙重壓力,1997年至2012年間出生的人,可能是現在最不幸的一代。
對此你怎么看呢?請在評論區告訴我,或者點贊加下關注,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