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充滿期待,而職普分流又讓社會公眾對職業教育何去何從充滿關切。
4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并將于5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該法26年來的首次大修。新職業教育法迅速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甚至產生了種種博眼球的錯誤解讀。
新法究竟有哪些突破?反映了怎樣的國家意志?對公眾關心的問題有了怎樣的回應?本期特別關注。
高質量職業教育助推橄欖型社會美好生活
文 | 陳國定
新職業教育法2022年5月起施行,是我國經濟、產業與教育領域一部正逢其時、與時俱進、引領未來的意義特別重大的新法。新法將大力推動我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的轉型、應用型人才的供給側改革,為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建設“橄欖型社會”美好生活奠定堅實的長遠的職業教育發展戰略基礎。
新法將我國職業教育提升調整為與普通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類型教育,尤其著力于職業教育與產業結構相協調的高質量發展。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收入得到大幅提升,GDP躍居全球第二,國家發展進入到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利用新一輪技術革命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演進,產業轉型、產業升級對高素質技術技能產業人才的需求極其迫切,加快加緊推動勞動者技術技能培養體系與產業結構發展相協調相適應就顯得尤其至關重要。
橄欖型社會,也叫做紡錘型社會,就是兩頭小中間大,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社會。影響收入結構最大的要素是“產業結構”。我國中等收入群體進一步擴大的動力已經從原來經濟高速發展的以就業數量增長提高勞動者收入為主的通道,進入到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以就業質量增長提高勞動者收入為主的新通道,技術技能的提升將成為我國廣大普通勞動者進入中產過渡層,進而進入中產階層的主要途經。只有加快推進以提升勞動者技術技能為核心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才能繼續保持我國人均GDP與工資的持續增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持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從而實現我國橄欖型社會美好生活的戰略目標。國家從提升全球經濟競爭力的戰略高度建設我國高質量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是正逢其時,也是當務之急。
新法的施行,職業教育將與普通高等教育一道成為中產階層的搖籃,并將與時俱進,快速發展壯大。當前世界經濟正以產業互聯網革命、生產全要素數字化革命等一系列變化而演進或突變出新的產業結構,進而生成新的職業結構。自動化、人工智能和新技術的普及,將深刻改變全世界每個國家的每個行業和每個工種。面向就業的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在本質上是一種更為緊密聯系、相互影響、互為促進的關系,《騰訊2022新職業教育洞察白皮書》顯示,我國整體職業教育行業現有學員體量約為 3 億人。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21年《中國的技能轉型:推動全球規模最大的勞動者隊伍成為終身學習者》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可能有多達1/3的職業和技能變更將發生在中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或將能幫助中國持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新法為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轉型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條件與歷史性發展機遇,在政策創新、舉辦者創新、市場創新與監管創新等諸多方面釋放了巨大的創新空間,將引領未來我國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在學校教育政策方面,新法打通了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的貫通培養、開辟了高等職業教育本科以上層次的教育。教育結構的變化將快速推動我國勞動者結構構成的變化,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結構、收入結構的快速變化。在職業教育舉辦者方面,教育機構、產業公司、行業協會等舉辦者的多元化政策將為教學內容、人才培養、辦學理念等方面創新釋放出新的空間。產業公司、行業協會等舉辦者也將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填補技術技能發展與市場需求之間缺口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教育培訓市場方面,新法鼓勵采用數字化等技術發展職業教育,對教育技術的投資將不斷加大并更加活躍。由于提供微課程、碎片化學習、線上線下融合學習模式等數字化職業教育平臺的興起,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教育技術工具的使用,職業教育的受教育者將有更多機會、更加方便地隨時、隨地獲得授課效率高、教學效果好與教學質量高的學習機會。我國超過9億網民,尤其是占勞動力總數的30%的多達2.2億的需要變更職業的勞動者將獲得巨大收益,數字化職業教育在勞動者終身學習方面將大放光彩。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從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精英化、大眾化到本世紀20年代進入普及化階段,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將是高等教育發展到普及化階段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從產業人才供給方面看,應該為我國14億人口支撐起國家工業門類齊全的全產業鏈持續供給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從職業教育的產業價值看,應該是全球視野下領先的職業教育,有為我國產業升級到全球產業價值鏈上游提供應用型科技研發的高層次職業教育人才支撐與科研思想的引領作用,實現職業教育類型高等教育應有的引領產業發展的教育貢獻;從勞動者職業生涯成長方面看,應該是伴隨勞動者職業成長生涯,可以不斷賦予勞動者職業高素質品德,賦能勞動者職業高質量就業能力、造就勞動者職業生涯發展的自我學習能力的普及化教育。
今年5月起實施的職業教育法解決了我國教育發展急需解決的如何從一套以適應工業經濟發展需要為導向的學科高等教育體系轉型成為使之能夠適應“后工業經濟”時代對創新和數字化需要的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普及化教育體系的重大戰略問題。在未來幾十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新體系的構建,現代化高質量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將逐步走向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社會形態,最終實現我國橄欖型社會美好生活的社會發展戰略目標。
(作者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民辦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首屆特約研究員)
制作:劉佩云
編輯審核:賀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