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鄉村里的他們嗎?
是這樣一群人,用勤勞滋養每一方土地,用汗水澆灌每一季豐收,但也是他們,至今還在鄉村田野尋求新的知識、在大山深處渴望親人的陪伴......
這個春天,騰訊公益向你發出邀請,在4月27~29號三天,來“鄉村振興.重慶專場”公益活動,帶著愛心和善行,一起感受鄉村的美好,也助力鄉村里的他們持續邁向振興之路。
重慶,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其中農村占據了95%,山區丘陵占98%。轄八百余個鄉鎮、八千多個行政村。
全市常住人口三千多萬人,其中鄉村有一千多萬萬人,上百萬的兒童在這個八千多個村里生活著,長大著。
橋頭鎮青少年參加“鄉助山野自然耕讀課堂”活動
在學校之外,這里大部分未成年人幾乎沒有課外閱讀途徑,所有的鄉鎮幾乎沒有書店,可供未成年人閱讀的圖書資源極其匱乏。
2020年,重慶市少兒圖書館在重慶的云陽縣泥溪鎮調研走訪鄉村兒童閱讀情況。他們發現,這里大部分未成年人幾乎沒有課外閱讀途徑:學校圖書室課后不開放,很少開展閱讀活動;鎮里沒有書店,更沒有圖書館;文化站的圖書中可供未成年人閱讀的圖書品類和質量都很少;很多的孩子家里除了課本沒有其它圖書;大部分孩子每天閱讀時間還未到半個小時。這其實是中國類似鄉鎮兒童閱讀的普遍情況。
讓更多孩子了解家鄉
郭秋玲帶領小朋友開展鄉助山野自然耕讀課堂活動
@郭秋玲 31歲 土家族 石柱縣橋頭鎮馬鹿村人
我是橋頭鎮馬鹿村人,2013年畢業之后,沒過多久就回到家鄉了。之前在村委會工作,現在在鎮上的濕地公園當宣講員,我在工作中更了解家鄉,同時我也看到因為交通、教育種種條件的限制,家鄉的孩子們并不能像大城市的孩子那樣,擁有很好的教育條件。
我也是一個五歲孩子的媽媽,他一天到晚好奇的不得了,天天扭到我我給他講故事。我在給他讀書的時候也查閱了一些資料,很多的書上都說閱讀對兒童有很大的積極影響。
這幾年我們鄉鎮在各方的支持變得越來越美麗,基礎建設也搞得越來越好。我也希望發揮自己的一點力量,結合自己的工作,組織小朋友讀繪本、開自然教育。讓小朋友們更了解自己的家鄉。
沒去過縣城的小學生
橋頭鎮小朋友參加鄉助山野閱讀計劃手繪家鄉大自然活動
@小譚雨 12歲 石柱縣橋頭鎮中心校六年級學生
我從未去到縣城,你說的“圖書館”我也沒有去過,等我考上大學了我就可以去了吧。平常我放學后,要走很久很久才到家,我屋頭住在山上,比學校要高。然后幫我奶奶喂雞、做家庭作業、睡覺。
有時候作業多的話,我要很晚才能睡覺,我還蠻喜歡讀書的,在學校也可以借書看,但是我家里沒得多的圖書。
我問過我的語文老師的,如果我想要到書店去買一本書。我要坐班車到縣城,在縣城書店里買,然后原路返回。但是我的媽媽有時候會在外頭給我買書郵寄回來,我會喊我哥哥去鎮上幫我拿。
在橋頭生活了一輩子
鄧叢蘭
@鄧叢蘭 71歲 在橋頭生活了一輩子
我屋娃娃都在外頭打工,孫子們都在外頭上學,我今年71歲了,屋頭就種了點包谷,現在大家家里農活也不算太多,平常也算清閑。
現在那些智能手機,也搞不成,但是我每周都要去趕場和一些老姐妹擺龍門陣。
年輕的時候我還喜歡看電影,現在村上的社工也會定期的給我們放電影,上周他們還組織了拍照活動,說是要洗出來,我還多高興的。
2022年重慶陸海國際傳播公益基金會發起鄉助山野閱讀計劃,旨在支持建設鄉助閱讀中心和鄉助閱讀櫥窗,支持在地公益組織和村民骨干開展背包圖書館、壩壩電影院、自然耕讀課堂和幸福影像計劃等服務活動,陪伴村民紙質書、影像化、數字化、參與式融合閱讀,與村民共讀鄉土文化,感受家園桑梓之美,讓閱讀不止于書本。
截止2022年4月,鄉助山野閱讀計劃已落地重慶巫山雙龍鎮,石柱縣橋頭鎮瓦屋村、馬鹿村兩個鄉鎮三個村社。開展自然耕讀課堂,幸福影像計劃等服務20場,2022年預計建設不低于15個村級服務點,開展服務600場次,服務人次不少于兩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