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簡稱教資,在幾年前師范生可以免試拿到教資,經過一次重大改革后,無論是師范生還是非師范生,只要想成為老師就必須參加統一的教資考試。
之所以會進行教資重大改革,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通過考試內容的增加和考試難度的提升,進一步提高獲得教資的門檻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過對師范生來說就有點為難了。
一晃幾年過去了,我國基礎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穩步提升,如今的師范生無論是生源質量、教育水平還是畢業生質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那是否可以再給師范生開個綠燈呢?
網傳師范生能免試認定教資,聽到這個消息師范生高興壞了。因為或許只有師范生才知道自己為了考教資費了多少心思,也有多少師范生因為考不下來教資而被迫放棄成為老師的夢。
教育部傳“重磅消息”,教資免試認定范圍擴大,師范生:喜從天降!
其實在教資重大改革之后,教育部又先后允許兩類學生免試認定教資,一類是公費師范生,但前提是他們入校就要簽訂協議,畢業后還要被定編定崗,不能考研不能自主擇業。
二類是教育類研究生,這樣做的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學歷已經證明了可以勝任教師崗位,同時目的又是為了鼓勵教育類研究生能積極投身教育事業。那么師范生真的能免試認定教資嗎?
教育部傳來“重磅消息”,教資免試認定范圍擴大。文件中指出在2017年及以前加入國家中小學教資改革試點的省份的高校相關師范類專業,從2022年起可參加免試認定改革。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及以后加入改革試點的省份就要等待接下來的通知了,不過有了這么個好的開頭,日后加入免試認定改革是早晚的事兒。此外并非是這些師范生就都可以認定成功。
為了保證拿到教資的師范生的能力水平,對于實施免試認定改革的高校要建立考核制度,只有通過了學校的考核并且順利達到學校要求的畢業生標準,才能免試認定教資。
師范生的春天來了,家長直言早該如此。這下師范生可以擁有更多時間利用到接受高等教育上,也進一步擁有了就業保障。“師范生”直言:喜從天降。同時考核的制約又不至于讓師范生在本科期間荒廢時光、玩物喪志,可謂是思慮周全。
一定會有讀者覺得好奇,非師范生都可以通過的教資考試,如果師范生都不能通過,就證明他們不配當老師。其實話還真不能這么說,畢竟只要是考試就難以脫離應試的弊端。
為了通過教資考試,就一定會存在一些師范生為了刷分而專攻教資考試內容,也會存在一些優秀的師范生因為不適應教資考試的模式而遺憾落榜。那么這項改革會對非師范生帶來哪些影響?
教資免試認定范圍擴大后,對非師范生會帶來哪些影響?
單從教資考試的難度上來看,對非師范生并不會帶來太大影響,原來如何備考之后仍舊如何備考就可以上岸。但是在就業方面,非師范生在和師范生競爭時,劣勢會相對明顯。
以進入培訓機構為例,當越來越多的師范生可以拿到教資,那非師范生在與其競爭時,專業上顯然就會缺少競爭力。所以如果想當老師,就要避免走彎路,最好高考時就選好專業。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拿到教師資格證,還得有這些能力
拿到教資也不見得就能當上老師,且不說想要進入公辦學校需要考教師編制,就說現在校外補習機構的崗位已經嚴重縮水,可不是有教資就一定可以找到工作的,要有能力才行。
教師需要有不斷的學習能力、需要對很強的表達能力、需要在學生面前有親和力、需要有管理好班級的組織能力、需要有為了學生奉獻的精神、需要能給學生做出表率作用。
筆者寄語:
雖然目前還不是所有的師范生都可以加入免試認定教資的改革中,但相信在改革的不斷推進下,會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師范生可以享受到這個利好政策。
同時擴大免試認定教資的范圍不是降低師范生拿到教資的門檻,所以師范生也不要驕傲,一定要認真對待學校的考核,爭取在畢業時可以拿到教資,爭取未來可以在教師崗位上發光發亮。
以上就是這期的全部內容,你如何看待教資“免試"認定范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