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州市教育局發布了中考自主招生通知,仔細一看,發現自主招生,竟然真的擴容了。
區屬招生學校由原來1所變成2所,自招成績調整為按中考成績和考核分數按比例折算。
中考自主招生,可能大家不一定都很了解,通俗點講,就是小號版“大學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剛剛報過名,今年32所雙一流高校在廣州招生,比如清北:
廣州本土的中大華工:
2020年,大學自主招生取消,改為強基計劃,其有三個特點:
1. 夠牛的學校才給搞(門檻雙一流);
2. 高考成績(85%)+高校自主測試成績(15%);
3. 限定招生人數;
4 限定專業。
回到廣州中考,除了高中沒有專業區分,其實也就上面這幾個意思。
1
哪些學校能中考自招?
中學,有層次梯級之分,只簡單的就是省屬-市屬-區屬。
到了區屬,又有區屬龍頭高中、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廣州市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之分。
打開2021年廣州中考自主招生計劃名單,省市屬全部有自主招生的權利,區屬則每個區只有一所,一般就是區屬龍頭高中。
關于招生計劃人數,有限定為本校招生計劃的10%,自招總人數,占全市計劃的1.35%。
但今年,省市屬中學仍然全部在列, 區屬高中將擴大為:
每個區兩所!
天河智慧城校區效果圖
2
為何自主招生備受關注?
可能會有讀者要問,自主招生計劃占比這么低,為何還會引發如此多關注?
因為廣州中考,題目偏易, 更多是考察學生的基本功,或耐心與細致程度。
但高考的題目,更難,更偏向選拔, 所以中考考得好,未必高考就考得好。
自主招生,就承載著這些頭部高中挑選拔尖學生的重任。自招的學生,幾乎都是進去高中重點班的,比如華附奧班、大先班;省實南山班;二中應元班、廣附零班課改、執信元培班等等。
高中重點班和普通班,差距比較大,以2021年二中的數據為例:
2021年二中高三,6、7、8、9是理科應元班, 18班是文科應元班。
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區別。
重點班贏面大,而要進高中重點班,主要途徑就是通過自主招生或者提前簽約。
手握自招特權的高中,可通過各種考察(如MK),但更多是在自己的體系初中子弟兵里選拔。
最愛護子弟兵的省實、真光、鐵一等,集團內占比高達60~75%。
于是這些體系內初中,就成了香餑餑,這就是體系的優勢。
在以前每區只有一所高中有自招權時,這特殊權力被爭來爭去。
比如越秀雙雄, 16中就不爽, 憑什么這好處就7中得?
天河更是, 天外本是親兒子,而且比廣中更牛,卻沒自招資格,是不是因為考慮體量太小,不劃算?
最搞笑的是黃埔, 大家輪流坐莊,排排坐,吃果果, 大前年玉巖、前年86、去年居然科學城!今年風流轉到誰家?
感情黃埔的民主精神, 阿貓阿狗都能主張要求一下,就是從這里來的?
北師大廣州實驗學校
3
誰最受益?
每區增加一所,一般來說,都是區里的二哥最受益。
比如越秀的16中、海珠的南武、白云的65中、荔灣的4中、番禺的番中,這幾所把握比較大,幾乎可以說已把指標收入囊中。
天河的話,估計天河中學還會爭一爭,理由可能是天外規模小,讓天外來自招不劃算。
但天外正在智慧城擴建校區,規劃60個高中班、30個初中班,選址意見書已通過審批。
我料天外應該不會放棄這樣的良機。
至于黃埔, 這輪流坐莊的套路,真不太好猜測, 下一家會不會輪到北師大廣實?
北師大廣州,據說這屆高三,高考前模擬考,對標原一本率已達到44%,基本已奠定黃埔老三的位置。
北師大廣州實驗學校
由于自主招生向子弟兵傾斜,因此高中榜上有名的話, 對應初中和對口地段受益,特別龍頭優質高中。
預計,正式名單和招生計劃,在5月10日就會正式公布。
4
中考自招計算分數
廣州中考自主招生,也都得參加中考。
今年計算分數方法也變化,中考分數在總成績里,占70%。
但實際上,由于中考題目簡單,分差很難拉開,因此學校的加試部分,特別是綜合能力考核占比,雖然只占30%,但又至關重要。
小升初的MK, 正在向中考延伸。
想讀哪個高中的重點班, 最靠譜的方法,還是進入他們的體系初中,且保證足夠拔尖(最好前5%)。
往期推薦
廣州摘星!疫情封控下買房故事:全款沒搶著,他轉身就選了這里
35歲建筑師應聘保姆?華工回應;東薈花園小學入讀方式疑確定
300萬購房預算,糾結的買房選擇,最后,她選了......
動輒千萬的天河新房,開了一道480萬就能上車的口子
已往房管局遞件,琶洲南TOD拿證在即,何時開賣?
一季度GDP 4.8%, 房地產投資增速雪崩
疫情改變了的時代
黃埔入學公平應基于規則, 越秀和樾府大戶型賣爆了!
降準背后的艱難
學位紛爭肥皂劇,已有定論?廣附學位保住了?
一大波房票在路上,這個地段是真牛
天河教育風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