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我們常聽家長說,孩子在小學階段是有“后勁”的,所謂后勁,其實就是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打開了學習的興趣,能夠主動學習,學習的效率提高,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語文學習也是一樣,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困難,主要表現在興趣學習上,覺得語文學習太難了,不喜歡看家長和老師布置的課外閱讀物,也不想寫作業,比起天天讓我讀課文,我更想去玩手機。還沒有建立學習興趣和方法的同學,“后勁”的形成是非常難的,可能孩子小學畢業了,家長也沒看到孩子后勁,所以什么樣的小學生才是有學習潛力的,家長在輔導上也能很快找到方向呢?
優秀的孩子,即便在學習初始,也能展露一些學習的特質。不存在什么后勁,只是家長在輔導過程中,是否能觀察到孩子的優秀特點,并且能夠正確引導孩子,才能發揮孩子的最大學習潛能。語文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低年級階段,是很難看到孩子有什么學習潛能的,都是在積累的過程中,不斷去放大孩子身上的優點,把優點轉化成孩子學習的動力,讓孩子在學習習慣、態度、方法的積累上,找到自己的學習賽道,參與到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來,并且不斷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個時候,家長就會發現,輔導孩子學習也沒有很難,自己只是幫幫孩子,孩子有他的學習想法,已經開始“后勁”直沖了。
1、能抗住壓力的孩子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有學習壓力嗎?當然是有的,而且壓力還不小,因為一直被家長趕著學習,從學齡前就開始銜接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拼音、識字、寫作都沒落下。等到真正升入小學后,孩子們還是在一個提前學習,相互追趕的學習狀態中。盡管已經雙減,我們認為低年級階段的學習已經不再負擔重重,但是家長們不敢放手,認為只要放手,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樣的,有自己的教育規劃和對孩子的培養計劃,關注孩子的學習固然是好的,能抗住壓力的孩子,就是有學習潛力的。
小島老師也常和家長分享,不是領跑的學生,成為學霸后就是能抗住壓力的學生。有潛力的孩子不是把其他學生都比下去,而是他具有團隊領導力。這種突出的領導力不光會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在游戲中,生活中,家長其實也能觀察到。有的孩子是小區的“領頭羊”,在幾個小團體中,這樣的孩子都有團隊精神,能夠起到帶頭的作用。因為他們的自尊心比較強,懂得表達和為自己以及團隊爭取利益。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特質,不用擔心,孩子是有學習潛力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非常能受到良好學習氛圍的影響,主動開始學習。
2、分得清主次的孩子
有家長說,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分得清學習的主次就要燒高香了。家長每天提醒,該寫作業了,該閱讀了,孩子就像沒聽到一樣。所以,把時間都放在學習上的“學霸”不是一般的孩子,也是家長在輔導過程中最大的訴求。可是小島老師想說,這樣的輔導理念是錯誤的,尤其是雙減以后,我們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被拉長了,一整天的學習時間,回家還要繼續學習甚至是補課,孩子們的學習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他發現生活中只有學習這件事,家長的要求又非常嚴格,那么很快,孩子在小學階段,對學習的興趣就不大了,他會自己找興趣,比如玩手機打游戲這一類,被家長深惡痛絕的放松形式。
能夠分得清學習的主次,是合理的分配學習的時間,家長需要在時間管理上給孩子一定的指導。比如孩子習慣放學后看電視、玩手機放松一會,那么家長就給與空間和時間,讓孩子放松。但要定好前提,什么時候復習和寫作業,是需要孩子自己安排好的。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理解,幫他們在家庭學習環境中,去建立對學習主次的區分能力,讓孩子明確,到了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才能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很多時候,孩子還沒開始放松,家長就開始嚴厲警告孩子,不要玩手機,不要看電視,抓緊時間去學習,不然晚上的作業寫不完了,那么孩子肯定會抗拒,沒辦法在家庭學習環境中,去建立自己對時間分配的能力。
3、有一定學習基因的孩子
對于有學習潛力的孩子,他們表現在知識的獲取上,是比較快的,也就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是超出平均水平的。這個特質來自家庭教育的引導,大概率是因為父母的學習基因。父母的文化程度比較高,在家庭生活中,以學習形式為主,家庭生活場景里,學習的行為也比較多,耳濡目染,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學習。這也就是我們樸素的“書香門第”認知,不無道理。如果家長本身也是學習困難的,不愿意看書和閱讀,下班后總是抱怨的,孩子也不會在學習過程中有什么特別的潛力。
家庭輔導更像是團隊合作,相互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和支持,有共同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家長給孩子定下的,語文必須考個好成績,而是真正從學習語文的角度,家長能幫助孩子做到事倍功半的效率。有學習的基因,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通常是比較有興趣的,主動星標好的,家長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輔導的過程中,完成助推的作用,孩子才能在學習賽道上一路馳騁。關于語文學習潛力,3個特點供家長參考,多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