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紛飛的年代,引領時代洪流的學者都是從學園里走出去的,其中最居功至偉的當屬北京清華大學,而清華大學史上最為人敬仰的校長當屬梅貽琦。梅貽琦受命于艱難之時,陪清華渡過最危險的歲月,一生為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揮一揮衣袖,不曾帶走一片不屬于自己的云彩。他愧對于家中妻兒,但對清華大學、對教育事業,他無半分不足。
1931年入冬之前,清華大學的校長羅家倫被學生們攆下了臺。這位年輕的國民黨少將為人傲慢,強調國民黨主張,對學生們也實行軍事化管制,不僅要軍訓,還要責罰異己,一些教授對其忍無可忍,只好辭職就他。學生們反抗情緒高漲,爆發了驅羅運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部只得將羅家倫調走,請了一位新校長來,這位新校長便是梅貽琦。
梅貽琦就任之初學生們對他充滿了懷疑和警惕心理,擔心他跟羅家倫一樣不適于清華學園,但梅貽琦不動聲色,悄悄用行動改變了學生們的偏見。他不僅提倡自由,還保護反國民黨學生,處處以學校為重,不參與政治斗爭,盡力安頓一些被政府追繳的革命派。
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下,學生們的活動越發大膽,很快被警察局盯上了。他們派人進學園抓捕組織者。清華大學有才華、家世顯赫的學生不在少數,學生們又敏感激進,警察也不敢胡亂抓人,把事情鬧大,于是便找梅貽琦要宿舍分配明細。
梅貽琦笑臉相迎,找出一份名單交給他們。將人打發走后,他馬上讓人切斷學校里的電源,并且安排被通緝的學生悄悄離開。警察在漆黑的學校里轉了幾圈找進宿舍時,涉事人員早已經逃得無影無蹤。而他們按照名單找到的人根本驢唇不對馬嘴,這時警察才發現上當了,梅貽琦給他們的是份假名單。
聞一多、朱自清等人都是當時倡導革命的偉大學者,廣受人們尊重,梅貽琦不畏政府施壓,堅決將他們留在學校里,為清華學子保留著最新鮮的血液和最大限度的思想自由。
日軍攻陷北平后,城里的知名學園為了保住教育星火,不在日軍屋檐下茍且,紛紛遠遷至昆明。昆明環境簡陋,教授,學生們的生活受到了極大考驗,衣食住行都無法維繼。為了解決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梅貽琦反復給國民政府去信,申請補貼資金幫助師生渡過難關。
補貼到后,很多人都領取了,梅貽琦卻堅決不許自己的孩子申領。梅貽琦家中孩子多,平時只有一點工資維生,沒有剩余,這樣的情況下又沒領補貼,生活都保證不下去。但妻子知道他是希望錢能發給完全沒生計的人。于是這位知識女性放下尊嚴做起了定勝糕,每天拎著籃子叫賣。
梅貽琦的清廉叫人敬佩,而他的剛正則叫人自慚形穢。西南聯大創辦了附屬中學,名聲遠播,想入學的學子不在少數。學校只設一個門檻——成績,其他條件一概不通融。梅貽琦的女兒也在報名之列,但因成績不夠,沒能成行。
當時云南當地的地頭蛇云龍之女也參加了考試,也因成績不夠落榜了。龍云沒有把一個外遷學校臨時組成的大學放在眼里,決定去給他們施壓,強制他們讓女兒入學。但龍云的副官卻阻止了他,告訴他校長梅貽琦的女兒也落榜了。龍云頓時泄了氣,他知道連校長的女兒都不能入學的學校是有氣節在的,絕不會任他施壓就軟弱下來,于是老老實實承認了這個結果。
梅貽琦的清廉剛正贏得了清華學子的一致贊許,但在國家和學校都即將走上清明之路時,梅貽琦卻辭去了校長職位,離開了北京。他隨蔣去了臺灣,保住了庚子賠款基金。這筆錢落在他的手中,惦記的人不在少數,都找各種理由勸他將錢掏出來,也有人埋怨他有私吞想法。周遭口水萬千,梅貽琦始終不為所動。
1955年,臺灣成立清華大學,梅貽琦將錢全部用于學校建設、購置設備上。他又回到了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上,全心全意發展臺灣清華大學。
1962年,梅貽琦病逝,去世前沒錢治病,去世后沒錢安葬,全靠募捐才得以入土。這時很多人開始懷疑梅貽琦執掌清華多年怎么會落魄到如此地步,那么多資金從他手中流過他怎么會過得如此潦倒。于是人們翻開了他的背包,里面放的不是什么錢財支票,而是厚厚的筆記,上面羅列著每一筆資金的來源與去處,都用于學校建設,核對仔細認真,無一分落入私囊。
彼時人們才明白,這位校長對學校的情懷如山一般高,如海一般遼闊,而他對自己卻如乞丐一般小氣,如暴君一般苛刻。他將一生,將自己的精神與肉體,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是一座豐碑,以身為訓,留在中國教育歷史中,鞭策著決定人類進步的領域。無論在臺灣還是在北京,梅貽琦的清明已永遠留在清華史冊里,供世代清華學子緬懷效仿。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事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個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