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是來自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萬俊人所說,萬俊人,何許人也?
1958年生于湖南岳陽,先后就學于中山大學和北京大學,1999年受聘于清華大學,2012年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在我國,清華北大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但凡一個家庭,能有一個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可以說整個家庭的命運都會被改變,因此,為了改變命運,無論城里還是鄉村,學生都是早出晚歸,起早貪黑,有點偏遠山區的孩子,甚至天還沒亮就要翻山越嶺去到教室,寒窗苦讀,為的就是能夠擺脫貧窮,走出深山。
然而,能夠讀上清華北大的農村孩子,卻寥寥無幾。
在清華的幼兒園,孩子從低班就開始學習abc
萬俊人直言,在清華大學幼兒園的班級里,孩子們從很小就開始接觸英語,從幼兒園出來就可以說幾句英語,并且相當地道。
城里的孩子,在學習英語方面更加有優勢,在教師方面,都是優秀教師,而且周圍的環境也能不斷鍛煉孩子,每天都能夠說一些地道的外語。
在農村,大部分初中才開始學英語
因為條件有限,很多農村老師的人數不夠,一名任課老師往往都會充當多門課程的教師,很多年輕教師不愿去到山村去任教,畢竟條件艱苦,這樣也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因為高考有英語,所以一些沒有條件的地方,只能推遲英語教學,很多初中才開始學習英語,并且都是我們常說的“啞巴英語”。
很多人說,能考上清華北大都是各憑本事,也是能力競爭差異的結果,可事實是這樣么?
有些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abc,而另一些人只能從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是因為給的起點就不一樣,從何而談能力競爭差異呢?
很多網友也對此展開了談論,特別是英語這門學科爭議比較大
英語不應該是主科,改選修最好
有人說英語只能當次要技能,只能在需要的時候專業性的去學,也確實是這樣,很多人學習英語,到了實際工作中,基本也不需要用到。
也有人說,因為英語而影響了自己的一生,甚至幾代人。
教育的差異不應該全怪在英語上,語文數學不均衡,難道也取消?
也的確是這樣,農村教育和城市里的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沒法比較,比如師資力量,教學環境條件等等,就像這位網友所說的,這個時代很復雜,不是一兩句就能說的清楚的。
不應否認英語的重要性,這是我們追趕這個世界的因素之一
凡事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是相對而已,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在遇到坎坷的時候,也能從容面對,并且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只有勇敢的人,善于挑戰的人,才能迎接生活的挑戰,更好的生活。
最后,用一段萬俊人院長送給清華學子的一番話,讓大家有更多的思考,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