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威敬
近日,一張落款為“綏化市教育局”的通報引發關注。
通報稱,因家長從外地返綏未按要求向學校報備,并導致高中全班同學以及科任老師全部需要隔離的嚴重后果,當地一名高一學生被予以開除學籍決定。
家長隱瞞疫區旅居史,卻把孩子開除了,這一說法經媒體曝光后隨即引發熱議。一種觀點認為,此種處分有“父債子償”之嫌,于法無據。而在另一些人看來,高一學生已有知悉利害的能力,在疫情形勢嚴峻的當下,瞞報的做法無疑是巨大的隱患。
迫于輿論壓力,該通報隨后被綏化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撤銷,涉事學生恢復正常上課,并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中國新聞周刊從綏化市教育局獲悉,因該學生家長被要求居家隔離的有百余人,學校也暫時改成了遠程教學。
因疫情防控問題開除高中學生,這一情況并不多見。為何會在已有20日未出現本土新增病例的綏化市發生,這樣的做法依據何在?
網絡截圖
百余人受影響居家隔離
近段時間以來,全國疫情形勢出現了一段規模不小的反彈,各地疫情防控也進入緊急狀態。在臨近中小學升學考試的當下,校園防控尤其受關注。
4月19日,上述通報經曝光后便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熱傳。
這則落款為綏化市教育局的通報中稱,4月11日,市直屬某學校高一學生,因其家長從外地返綏未按照要求向學校報備,該學生正常到校上課。后經疫情防控指揮部查實,該生家長為密接人員,致使全班同學和8名任課教師及共同居住人隔離觀察,造成嚴重后果,學校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和校規校紀管理辦法,對該生作出開除學籍的處理決定。
通報在最后提到,“請各地各學校要引以為戒,深刻吸取教訓,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和抵返‘雙報告’制度,從嚴從緊落實好共同居住人行程信息報告,不得瞞報漏報,一經發現嚴肅追責問責。”
這一舉動于法有據嗎?高中不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因此不適用《義務教育法》中不得開除教育階段的學生的規定。根據相關規定,學校對于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可以視其情況和態度分別給以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等處分,學校做出開除學籍決定,應當報教育主管部門核準。
不過該通報卻因“連坐”之嫌引發爭議。隨后,綏化市市長孫飚在接受九派新聞采訪時表示,此事屬疫情防控指揮部處置,該文件“沒有效力”。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孫飚即是上述指揮部總指揮。
之后,綏化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正式撤銷了這一處分決定。相關通報中稱,綏化市教育局和綏化市第二中學對疫情防控政策理解有偏差,做出的決定不當,責令學校整改、學生正常上課、撤銷綏化市教育局通報,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
從處理學生到處理相關責任人,官方態度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盡管事件“告一段落”,但爭議未停。由當地教育局蓋章的紅頭文件為何沒有效力,因“瞞報”剝奪學生的“受教育權”又是否合規?
與此同時,也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為當地“叫屈”,望這些網友的孩子也被拖累一次,大概你們就不能這么冷靜的區分爹和兒子誰的錯了。”
19日下午,中國新聞周刊從綏化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員處獲悉,該通報已被正式撤回,“我們這邊有規定,如果學生的共同居住人是從中高風險地區返鄉或有相關的旅居史,要向學校及時報備,并由學校匯總到教育局,再交由疫情防控指揮部作綜合研判和反饋,避免像其他地方出現校園聚集感染。”
另一名綏化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則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教育局的權限僅限于制定校園防疫政策。通常來說,如果學生未主動報備,疫情防控指揮部即使發現學生的共同居住人存在確診風險,也只會通知到個人。學校想得知家長的行程碼、行程信息等,學生報備可以說是唯一的途徑。若涉事學生及時報備,因其屬于次密接情況,可能會要求其進行居家隔離或居家健康監測。
“他的同學、8名老師和共同居住人在內的一百余人居家隔離,目前該校也已轉為線上教學”,前述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最初教育局給該學生定的處分是留校察看,但可能是表述有些問題,傳到網絡后又引發一定的誤解。
曾因防控不力16人受追責
在疫情前,綏化市的知名度或許并不高。
綏化,滿語安順吉祥之意,位于黑龍江省中部。七普數據顯示,綏化市常住人口為375萬余人。2021年,當地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177.7億元,同比增長6.3%,以第一產業為主,占比48.4%。盡管GDP體量不算小,但人均GDP在省內排名倒數第二。
當地政府官網的介紹中提到,綏化是黑龍江省的重要交通樞紐,全省六大客貨運中轉中心之一,哈爾濱以北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介紹中還特別提到,綏化既不臨海,又不臨江,海上出海口最近的是遼寧省營口港和大連港。
從地理位置上看,綏化與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市接壤。綏化也是黑龍江省內除哈爾濱外累計確診病例數量最多的地級市。事實上,幾乎每輪黑龍江省內疫情,綏化都難以幸免。
本輪疫情中,哈爾濱市現有確診病例兩百多例,綏化雖然已有20日未出現本土新增病例,但防控壓力不言而喻。從3月起,當地已十余次發布疫情風險提示。
去年1月份,綏化市的望奎縣曾成為疫情中的“風暴眼”。因多名村民曾參加婚宴等公共活動,該縣發生了較大規模的聚集性疫情,隨后被迫“封城”,疫情還迅速外溢至3省8市。最終,包括兩名副縣長在內的16名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被追責問責。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綏化市區高中在2月中下旬就已開學。3月14日,當地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曾發布通報稱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師生員工嚴格執行家和學校“兩點一線”工作要求,非必要嚴禁離開本地轄區。師生員工、家長及共同居住人避免接觸外地抵返人員,最大限度降低傳播風險。
同日,綏化市教育局發布《從嚴從緊抓好當前校園疫情防控》。該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霍鳳國要求,必須做好師生員工及共同居住人從事或者接觸“高危”行業的信息排查,嚴格抓實動態監測,嚴格跟進風險排查,嚴格報告家長信息,一定要執行好“日報告”、“零報告”和抵返后的“雙報告”制度,有疑似癥狀的要按管控要求妥善處置好才能回學校上課。
他還表示,學生共同居住人通勤疫區的,要主動報備,并進行線上教學。
讓學生替父母擔責的依據何在?
目前因疫情防控問題而開除中小學生學籍,綏化此次或為先例。但涉疫原因開除學籍的做法在高校中卻時有出現,就在事件發酵的前一天,安徽某高校兩名學生因私自翻墻入校或回家等行為,被予以開除處分。
根據2021年3月施行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對違規違紀情節嚴重,或者經多次教育懲戒仍不改正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警告、嚴重警告、記過或者留校察看的紀律處分。對高中階段學生,還可以給予開除學籍的紀律處分。
上述《規則》根據程度輕重將教育懲罰劃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開除學籍即屬于嚴重教育懲罰。教育部政策法規司負責人還表示,《規則》規定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學生特點,通過制定校規校紀規定相應教育懲戒措施,但相關措施限定在實施一般教育懲戒和較重教育懲戒。
上述《規則》還強調稱,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
但如何屬于“情節嚴重”,《規則》中則沒有明確規定。本次事件中,造成人員居家隔離是否屬于“情節嚴重”也有著不小的爭議。
對此,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范辰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黑龍江綏化教育局和第二中學將涉事學生開除,不符合相關規定。《教育法》《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沒有關于開除學籍的規定,也就是在法律、行政規章層面,沒有開除學籍的規定。僅《黑龍江省普通高級中學學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規定,“對個別犯有錯誤并造成后果的學生,學校可按情節輕重,依據有關規定及校規分別給予警告、嚴重警告、記過、記大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等處分。”但什么屬于“犯有錯誤并造成后果”語焉不詳,且沒有上位法依據。
“在本事件從外地返鄉未報備的主體是涉事學生的父母,將學生開除學籍,顯然讓人感受屬于株連,讓該學生替父母承擔責任。這種做法與現代法治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范辰稱。
被“開除學籍”后,高中階段學生又將面臨何種境況?對此,教育部也曾作出答復,上述《規則》所指“開除學籍”,是對高中階段學生可以采取的紀律處分措施,其學籍仍保留在學籍信息管理系統中,但學生和學校已不存在法律上的教育管理關系。
教育部稱,轉學不是一種權利,開除學籍后不存在轉學的情況。受到開除學籍處分后,學生是否可到其他學校繼續接受教育,需要看相關學校的要求和意愿。此外,被開除學籍的高中階段學生,如經過自學達到高中畢業同等學力,仍可以以社會考生身份參加高考,經高等學校錄取后,還可以取得高等學校的學籍。
上述綏化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目前對涉事學生的懲戒主要是批評教育,該工作在通報發酵前就已執行,目前該學生正常上網課。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在綏化市近期召開的應對疫情指揮部調度會議上,市長、總指揮孫飚多次強調要“外防輸入”。
4月20日下午,孫飚召開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視頻調度會議。
會議強調,“外防輸入”防線要再加牢加固。繼續發揮“大數據+網格化”和“哨點”作用,實現主動查人。交通卡口要管控到位,人防技防到位,哨點作用要發揮到位,大數據信息要協查到位,網格化排查要落實到位。緊盯風險敏感地區抵返人員,運用好大數據甄別、信息協查、綏疫通等手段,加強監測追蹤,對大數據和協查函推送的信息要第一時間排查到位。開展不間斷網格化排查,對抵返風險人員第一時間落實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