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對于大學生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平臺。
大學生在寫論文或者發表學術論文的時候,常常會借鑒知網中的期刊和數據,可以說,知網上的數據和內容確實具有很強的權威性。
前幾年,某位翟姓明星因為不知道“知網”是什么而翻車,當年也是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畢業論文的審核力度更加的嚴格,學生不知該高興還是該悲傷。
如果不知道知網的話,那么可能你的大學就白讀了,這對于大學生來說相當于一個常識性的知識,不顧近日知網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中科院帶頭停用知網,這其中到底有何隱情呢?
因千萬續訂費,中科院暫時使用知網
中科院的名聲不需要過多的語言描述,作為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的學術機構,培養了眾多的優秀人才,在科研實力上也是非常強勁的。
不過此次中科院和知網結下了梁子,原因是因為高達千萬的續訂費用,具體讓聽我細細道來。
眾所周知,知網是為廣大讀者們提供論文、報紙、學術文獻等專業性資料的,這一平臺不是免費對外開放的,是會收費的,觀看和下載都是會產生費用的。
這樣的模式讓很多學者不解:我看我自己的文章還要收費嗎?
其實對知網的收費模式,之前也不是沒有人提出質疑過,多所高校也曾公開表示,停止使用知網,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北京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等等。
這些高校之后也和知網作出協商,最后雙方也算各退一步,落得一個圓滿,不過中科院因高額續訂費,公開表示暫停使用知網,對知網也是一個不小的沖擊。
中科院因不滿知網高達千萬的續訂費,發文表示考慮用萬方和維普代替知網,同時表態,年內沒有合作計劃。
如果知網“不悔改”的話,中科院可能會一直停用下去了。
事件不斷發酵,之后知網及時作出回應:消息不屬實,不過遭遇中科院打臉:從20號開始停用。
雙方回應后評論區一邊倒
雙方回應后,網友評論區也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本以為大家會覺得停用知網很可惜,沒想到網友的反應卻恰恰相反。
很多網友都表示,應該好好整頓一下知網了,在知網上發表文章的學者,本身也沒收到錢,明晃晃的拿著別人的文章賺錢,知網這種行為令人不齒。
還有網友表達的更加直白,直言知網坐地起價,店大欺客,吃相簡直太難看了。
此次網友的觀點難得的一致,這也透出一個問題,知網應該是一個輸送知識的平臺,如果為了利益忘記初心,那么久而久之,遭遇抵制也是早晚的事。
中科院科研實力擺在那里,本次公開表示因為千萬續訂費用,暫停使用知網,很多網友也表示知網是自作自受,紛紛支持中科院的做法。
通過此事,大學生要意識到:打鐵還需自身硬
中科院和知網的博弈,我們也不知道最后結果如何,畢竟一直停用下去不是長久之計。
不過通過此事,其實大學生也能從中學到很多,那就是無論何時,還是要自己有實力,不然白費,雖說學生寫論文要參照知網的數據,不過學生也不能全然依賴,自己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對于大學生來說,畢業論文確實是一件很頭疼的事,這關乎著學生能否順利的獲得畢業證,如果論文不合格,那么就等于大學白念了。
知網對學生來說,也是寫論文的一個工具,不過學生要更加自主一些,平時多讀書,多學習,肚子里有知識,不要完全去依賴一個平臺,不然即使你寫出來了,但是你的論文質量也不會太高。
寫在最后
中科院和知網此次事件,之所以網友一邊倒支持中科院,其實還是大家對這種個人財產壟斷的行為表示強烈的不滿,畢竟作者本人去知網看自己的文章還需要花錢,聽起來也很離譜。
不過同時大家也要冷靜的去看待這一問題,尤其是大學生,不要帶著有色眼鏡,還是理想對待,只要學生自己有足夠的實力,那么心里就不慌。
學海無涯,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對于大學生來說,應該清晰的認識到這點,利用在校期間,好好的豐滿自己的羽翼,用實力證明自己,這樣也不會給自己的大學生活留下什么遺憾。
話題討論:你認為知網這種收費模式合理嗎?
(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