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普遍對職業高中的印象很差,認為職業高中都是一些成績差品行不端的學生才會去,以至于家長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入職業高中。
隨著本科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本科證書的含金量也越來越低,普通本科畢業的學生進入社會中,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除了極少數的985院校學生不愁就業問題之外,仿佛所有的學歷都沒有太大差別。
而我國對于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有增無減,由此出現了中考分流政策,普職比降低到5:5,這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學生進入職業高中。
職業高中主要是對孩子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而這類孩子在畢業之后,基本都對某項技術有專攻,找工作相對容易些,家長對于職業高中的態度也有所轉變。
職業院校就業率長期“虛高”,學生被蒙在鼓里
學校招生時過度夸大學校就業率
相對于成績好的學生而言,自然是考大學的發展更好些,如果成績徘徊在中等階段的孩子上職高學學一門手藝也不失為一個良機。
就在家長剛剛才有轉變對職高看法的苗頭時,有一些職業院校卻夸大其詞,想吸引學生報考,這些院校通常會采用夸大本校畢業生就業率來吸引家長和學生。
家長對100%就業包分配吸引力
有些學校甚至口出妄言說到校內學生100%就業包分配,家長聽到這樣的字眼,難免不為之心動,畢竟研讀學業也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可是100%就業包分配這樣的宣傳,未免有些夸大其詞,即便如此還是有部分家長動心,認為自己的孩子對科學研究毫無興趣,學習成績也在中等邊緣徘徊不如進入職校還能有一份工作。
大部分學生被派往指定企業,充當廉價勞動力
當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之后就會發現,很多職業學校會要求學生去往學校指定的企業進行實習,這也就是他們口中的100%就業包分配。
而與職業院校合作的企業大部分都是社會中相較底層的工作,其中包括工廠車間,在這里面工作暗無天日,而且任務繁重,且工作十分累,許多實習生的工資只有1000左右,有一半的錢要交給學校。
很多人對此產生疑問,如果就業單位不好,不去不就可以了嗎?而這些職業學校的學生卻沒有辦法做到這樣自由,學校往往會以不給頒發畢業證為緣由讓學生愿打愿挨,忍受企業壓榨。
學生在畢業時不要隨意簽訂三方協議
大學生都知道,在進行實習之前,會和企業簽訂三方協議,而有一些職業院校是會強行要求學生簽訂三方協議,如果學生不按照要求做,學校就會不發放畢業證明。
這導致有些學生甚至不了解簽訂企業單位的情況,去到單位之后才發現被坑騙,所以學生一定不要隨意簽訂三方協議,如果有被逼迫的現象,找相關部門聲明。
教育部出手整頓職業院校,明確實習管理紅線
教育部聯合八個有關部門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
為了避免這些學生被當做廉價勞動力,教育部并沒有對這種情況視而不見,而是聯合八個有關部門共同印發了《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這項規定明確表示,不允許將學生視作廉價勞動力的行為,職校學生實習管理實行紅線。
另外學校也不得以任何盈利為目的,強制校內學生到指定單位進行實習,同時不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簡單且重復的高強度工作,這些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一些院校之前的非人道行為,而學生們的就業自主權利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對實習單位也進行嚴格監控
教育部印發的這些規定,對于實習單位也進行了一定要求,明令禁止用人單位讓學生加班甚至上夜班的狀況,也不可以讓學生在休息日期間進行工作。
這些規定本應當是企業自行遵守的,卻要相關部門以管理條例的方式來要求,可見有些企業實在是沒有良知。
學生在即將畢業前需要做哪些事
做好實習和就業規劃
學生在即將畢業之前要確定好自己的就業方向,不要隨波逐流,等到畢業時才開始找工作,提前對自己實習的方向進行規劃,可以全方面了解自己所處行業的現狀以及行業未來發展前景。
同時不要受到短期利益的蒙騙,而被部分企業欺騙成廉價勞動力,最后被坑騙的人財兩空,不管是人生還是職業都應當合理規劃,才能少走彎路。
發現學校或實習單位存在違法行為,要及時舉報
作為學生,要多了解勞動法以及教育部門的相關規定,這樣可以避免自己在日后的工作當中受到欺負。
一旦發現有實習崗位或學校存在違反規定的行為時,一定要大膽地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法律面前,無良企業和不合規院校將無處遁形。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進入職業學校學習這件事呢?歡迎下方留言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