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眼里,自己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為了孩子”。因而在我們的習慣里,也比較倡導教育學生多體諒父母的不易。
不過筆者在看完一部國外電影以后,對一個細節引發了思考。有時候學生對家長提出一些要求,真的等于他們“嫌棄”父母嗎?或許我們對這想得過于嚴重了。在有些事物上,如果能留意一下學生的感受,其實才是為人父母應該做到的,就比如家長會。
想讓學生受老師重視,不要忽視家長會,它是重要場合
家長會是中小學階段非常常見的交流方式,即使在班級群如此普遍的條件下,這項活動依然能保存下來,是有其道理的。
面對面的溝通,以及老師所整理的教學總結,多半是線上溝通無法取代的。而事實上,家長會也算是一個重要的場合,同學和老師都會主動或不自覺地觀察各位家長。
如果想讓學生受到老師的重視,大家還真的不能忽視家長會這個環節。筆者上學時,一位同學就因為父親在開會時出現了“小插曲”,給老師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家長會上的4種行為,可能給老師留下壞印象,做父母的請留意
雖然理論上講,家長和學生是不同的個體,父母表現不佳,不能代表學生什么。可現實里,換做我們自己當老師,或許也很難真的不受影響。
我們總結了幾種容易在家長會上給老師留下壞印象的行為,做父母的不妨參考一下,避免這樣的情況。首先就是遲到的問題,家長哪怕有自己的工作,請假再難也需打好提前量。
當大家都坐在教室里,你卻推門進來的話,必然會打斷一下老師的講話。而更需要考慮的是,這樣會令班主任覺得家長根本不在意會議,對學生的重視程度也可能受到影響。
第二個就是穿著打扮的問題,有的家長明明是有空的,知道下午要開家長會,卻不提前換一身像樣的衣服,直接穿著家里的睡衣就到學校。
或許家長本人沒有想太多,可老師或其他家長看到后,會感到尷尬。還有另一種家長,打扮得過于搶眼,好像要參加公司年會,這也與學校的環境不符。
第三個就是單獨與老師溝通時,注意把握分寸。老師進行總結以后,會給家長一定時間進行咨詢,想讓學生受到重視,父母不妨多跟老師交流一下,但切記別喋喋不休,占用過多時間。
第四個就是家長會開始以后,不要在下面隨便跟其他人聊天。有時候班主任也會找其他老師過來講話,這時候有的家長可能放松了,可交頭接耳也會令班主任難堪。
有時家長也是學生的“面子”,不求多搶眼,但也不可太隨意
其實家長會上,很多給老師留下不好形象的朋友,本身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這些行為看似很微小,性格比較大大咧咧的家長,更容易忽視。
但很多人可能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其實家長也是學生的“面子”。我們總是提到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優秀,而他們也在觀察著家長。
這種全班參加的會議,家長們不能敷衍,否則學生可能因此被同學取笑。一些不夠禮貌或者沒有為老師考慮的舉動,比如遲到不敲門,或打斷老師講話等,也會留下壞印象。
我們普通家長,確實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特意打扮很精致或者提前備好跟老師說話的臺詞,這不現實。但我們也不能太隨意。
開家長會時,最好有一個原則,就是不求太搶眼,但不要給學生帶去負面的影響。家長們可以穿日常的衣服,但要保證干凈整潔,不要過于花哨。
言談舉止上也要注意按照正是場合的標準,在發表一些意見和建議的時候,確保自己文明用語。不必要求自己顯得很“高大上”,用既嚴肅又真實的一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