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游玉增
據寧波大學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4月12日,寧波大學一名教工在居住社區核酸檢測中初篩陽性,為鞏固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成果,嚴防疫情傳入校園,維護校園安全和師生健康,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4月11日起全面開展線上教學的基礎上,決定自4月12日8時起,對校園實行靜態管理。
學校學生工作專班凌晨集結,深入到學生宿舍,關心關愛學生,全面細致地做好生活保障、醫療救治、心理疏導、人文關懷等服務保障工作,切實解決同學學習生活所需。
隨著寧波大學主校區、梅山校區和植物園校區完成三輪全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4月14日19時30分起,寧大由靜態管理調整為封閉式管理。
這幾天的“兵荒馬亂”,對于身處其中的老師同學們而言,可不止上面寥寥幾句總結,是怎樣一次別樣的人生體驗呢?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輔導員陳文祎寫下了自己的抗疫筆記。
我的抗疫日記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 輔導員 陳文祎
4月12日凌晨五點,還在睡夢中的我被學院黨委副書記的電話叫醒:“快起床進校到崗待命,做好只進不出的準備。”睡眼惺忪的我從床上坐起,稍整頭緒后又相繼叫醒了兩位住在校內的同事,便分頭奔赴各自工作崗位,也是從這時起,我也已做好了要奮戰多日的準備了。
“4月12日8時起,校園實行靜態管理,全體在校師生足不出寢室或辦公室,在校師生三餐由學校安排專門力量統一配送”的通知通過“寧大8890”平臺傳給了全體師生,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很多學生慌忙跑下寢室樓詢問各種問題,表達了焦慮與擔心,早已進駐校內本部公寓8號樓、化身網格樓長的我便一一疏導勸返,提醒她們注意防護并配合學校開展防控工作,一切以官方通知為準。其實早在疫情多點爆發之前學校就做好了預案并組建網格化管理體系,通過“片區長-樓長-層長-寢室長”的四級網格,以“最小單元”細化了對學生的管理,所以當時的我對靜態管理的后續工作還是充滿了信心。一如我在層長群所說的第一句話:“各位層長,本群最終還是啟用了”。
身為樓長,我要組織人員再次摸清當日在樓的確切人數、協調三餐調配、安撫樓內同學的情緒;身為輔導員,我還得密切關注自己直接分管的學院323位同學的情緒和動態,線上解答各類疑問,真的恨不得自己會點“分身術”。凌晨突發的疫情,讓第一天早飯的供應面臨時間緊、需求大、人手嚴重不足等問題,好在學校組織有力、后勤人員配送有序,在網格層長的協助下,早飯最終分批發放,雖然最后一批早飯發完已是上午十點多,但至少沒有人餓著肚子了。工作群里,我看見入校的領導們在食堂連續三四小時打包飯菜、后勤人員推著滿載打包盒的飯菜奔波各片區樓宇的照片,心里亦是感動,能和這群身體力行的同仁并肩作戰,便是當下最大的幸福。在全校500多名緊急入校人員和在校員工的精密配合下,2萬多名在校學生的午飯和晚飯得以平穩發放,豐富多樣的飯菜也得到了同學們的點贊,這樣的“寧大速度”確實讓人敬佩。
午飯后已是十二點半,接到新任務的我同其他樓長一起緊急招募了幾位志愿者,半小時不到便整理出了核酸檢測場地,為下午的本部公寓片區全員核酸檢測的有序推進做好充分準備。另一邊,面對第一天餐食供應不足、缺口較大等問題,外國語學院黨委統籌部署物資保障,黨員干部緊急墊付三萬余元,及時為每一位學生采購了面包、餅干、泡面等物資。學院副書記、我們的大家長“佳姐”患帶狀皰疹尚未痊愈,卻也在第一時間駐校作戰,剛從食堂幫忙分裝完午飯的她,又拖著疲憊的身體匆匆趕來和我們學工團隊的伙伴們并肩裝卸數千份物資,趁著組織核酸檢測和分配晚餐的間隙配發物資,平衡車、電瓶車、“佳姐”的私家車、面包車、觀光車都成了我們的配送工具,大家集司機、配送員、調度員、聯絡員、疏導員等角色于一身,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穿梭奔波于本部片區、南門公寓片區和甬江片區之間。全部配送完物資已是晚上十一點多,從早上五點起床到晚上連軸運轉了18個小時,午飯晚飯也是在忙碌間隙草草解決,說不累都是假的,我們真的是在用堅定的毅力和對學生的責任心強撐著極度疲倦的身體,完成了接二連三的工作任務。零點,終于躺下了,想著分發物資時同學們的那一聲聲“老師辛苦了”,看著學生發布的“感謝學校和外院”的一條條朋友圈,還有那些私聊的“老師注意身體”的消息,由衷覺得,為了這群懂得感恩的學生,為了相互包容的大家,一切都值得!
4月13日凌晨2點,全校第二輪核酸檢測報告均為陰性的消息傳出,在復盤前一天各項工作的基礎上,靜態管控下的校園進入了相對平穩的階段。從早上6:30收到工作人員給同學們準備的早飯到7:30完成發放,這一個小時的順利背后藏著多少人的共同努力。更為感動的是,自靜態管控以來,班主任群的消息就一直未斷,他們時刻關注著學生動態,更有班主任主動請纓要求并肩作戰,20級班主任張姣還排摸了班級同學物資缺少情況,親自采購并將物資運送到學校南門由我們為配送。我真切感受到了外院大家庭的溫暖,有這么一群時刻牽掛著學生的老師,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4月14日,常規工作穩步推進,第三輪全員核酸檢測報告均為陰性,大家也都吃了一顆定心丸。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陸續得到解決,黨員教師馬釗承擔起學生緊急就醫閉環管理的司機,安全護送學生往返醫院與學校;黨員教工王靜擔任學生急需藥物的校外采購員,冒雨為學生買藥并送到校外等待接應;黨員教工梁銀英在接到學生網線和轉接頭需求后即刻安排采購,確保學生線上教學期間安心學習……在外院教工黨員的共同努力下,部分學生的焦慮狀態也有了大大緩解。此外,外國語學院校友群里,始終牽掛著母院的校友也在張羅著為學生捐助緊缺物資的事情。針對外國語學院女生規模大的特點,盛威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常務理事、盛威通信公司副總經理、外國語學院德語2011屆校友葉凌玲捐贈應急物資,包括女生衛生用品、口罩、卷筒紙、抽紙等。我和戰友們也在收到物資的第一時間完成校外交接,并安排配送,收到校友應急物資后,學生們的驚喜溢于言表,群里滿屏的“幸福”“貼心”“感謝”“YYDS”……他們稱葉凌玲學姐真是他們的“及時雨”。校友的主動作為,學生的真摯反饋,這本身就是外院人情懷的外顯,更是一堂不可多得的感恩教育思政課。
讓人欣喜的是,學校14日下午發布了《關于學校疫情防控的工作通知(八號)》,19時30分起,學校由靜態管理調整為封閉式管理,雖然師生還是只能在校區內流動,但看著學生冒雨出寢采購和散心的身影,真心覺得這三天所有人的辛勤努力都是值得的。
深夜復盤時,看見教學督導林渭芳老師發來的考研學生跟蹤統計信息,生涯服務部同學發在畢業生群里的次日就業匯總信息,還有學生家長在朋友圈為學校和外國語學院的點贊,再回想起這三天的點滴,不由感嘆,不論疫情防控形勢如何,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盡己所能,努力前行,靜待一切皆好。而身為一名輔導員,化身網格樓長的我,也在這緊張忙碌卻又有條不紊的三天工作中,與我這支帶病堅守、敢闖敢拼的外院學工團隊一起成長著。
已是凌晨兩點半,在我收筆前,我的戰友們剛送完突發疾病的學生從醫院回來,即便是在結束起早貪黑高強度重體力的工作后,凌晨有突發情況,他們依然是沖在第一時間第一線的那個人,這就是輔導員!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