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大家都對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原因都比較好奇,絕大多數人認為,外國人之所以會學習中文,主要還是同一位興趣問題,但個人覺得,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帶來的魅力。
如今各國之間的聯系逐漸密切,學習一門外語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是中國學生一直學習英語一樣,但換一個角度,我們似乎也能看到外國人學習中文的樣子。
外國人學習中文的崩潰瞬間,以為自己已經入門,沒想到遇見了方言
獨自學中文時感覺自己出類拔萃,但是和中國人聊天時一竅不通
大多數外國人學習中文都是憑靠自覺,因為近年來,在中國的大街上,我們經常能看到過外國人,也正是因為想讓自己無障礙溝通,所以他們不得不主動學習中文。
而當他們獨自學習中文時,會覺得自己出類拔萃,簡直沒有什么能夠難倒自己,但是和中國人聊天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真是一竅不通。
關于“行”的繞口令,永遠是外國人不可逾越的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漢字文化已經流傳多年,其中包括很多多音字,看上去樣式是相同的,但是用在不同的場合,不僅是讀音不同,連鎖表達的含義也是不一樣的。
在中國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繞口令,那就是關于“行”的繞口令,對于中國人來說已經小菜一碟,但是對于外國人來說,這到底是個啥?
漢字中的大boss,連中國網友都在質疑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外國人進行學習,接觸的也只不過是一些常見的字,但是當自己遇到一個筆畫比較多的字時,就會想,這莫不是漢字中最后的大boss吧。
就像是下面這個字,如果算出筆畫的話一共是56畫,這對于外國人來說自然是比較難的,而與此同時,很多中國網友也表示質疑:莫不是學習個假中文,因為自己也不認識。
當外國人逃過了中文,卻沒想到又遇到方言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區都會有不同的方巖所在,而當外國人生活在中國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方言,卻沒想到再一次難為到了自己。
首先對于東北人來說最簡單的,“干哈呀你”,意思就是“你要干什么”,但是這個發音確實比較難的,很多外國人還需要學習一段時間。
同時還有陜甘地區的方言,“這個瓜慫傻得很”,這句話其實并不是褒義,而是帶有一定的貶義概念,當然,也會成為朋友之間的玩笑話,但是對于外國人來說卻是比較難的,如果“交友不慎”,還可能會告訴你這是好話。
不過一般外國人在中國大多時候還是會使用普通話的,只不過各個地區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文化界限,所以自然會有方言的存在。
外國人正在努力學習中文,那么中國學生何嘗不應該學習英語?
學習一門外語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對于中國大多數學子來說,雖然英語一直以基礎學科的形式存在整個學習當中,但是也引來了不少爭議。
有人認為,英語就應該被取消,畢竟根據目前的現狀,大多數同學即便學習了多年的英語,高考結束之后也會逐漸忘卻,因為在大學并不會選擇英語有關的專業,更不會主動學習英語。
而面對這樣的爭議,其實教育部對于遼寧省中考英語分數進行了調整,從120分降低到100分,但這并不意味著英語的存在沒有一定的必要性,主要還是因為想要從一定程度上減輕同學們學習的壓力。
英語的存在是必然的,并且還是以基礎學科的形式出現,占分比重比較高,所以并不能被忽略,甚至還要給予更高的重視。
即便同學們畢業后不會從事英語有關的行業,但是當你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如果英語水平比較高,會給自己帶來較多的就業機會,這是很多企業比較看重的一點。
另一方面,同學們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較高的英語水平也能夠備受他人重視,以及讓他人刮目相看,其實在生活中既離不開漢語,也離不開英語,這是很簡單的事實。
寫在最后:
當同學們看到外國人學習中文時的窘迫,其實就能看到中國人學習英語時的難度,兩者完全是可以對比,畢竟都是自己不熟悉的語言,還需要不斷的磨合和練習,才能真正將這門語言變成自己的知識。
今日話題:如果站在對立的角度,你覺得是漢語難學還是英語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