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濟外er
看我三十六變
如果說,路上走來十個人,你怎么一眼看出濟外人?從Ta步態的輕盈,姿勢的自信,言語里的幽默,你都會發現濟外師生善于把生活賦予色彩,在求變、求新、求進中走出濟外步伐。
濟外初中語文組的賈坤老師,就是邁著濟外步伐的一份子。當線上教學再次成為課堂的主陣地,賈坤老師率領濟外初中語文組以積極的心態,打造線上特色課堂。
【以積極的心態,在變中求新】
建設特色雙師課堂
賈坤老師積極開設各類線上特色課堂。從騰訊課堂到騰訊會議室,從專題講座到小班化輔導,語文組在學校的指引下呈現了多樣態課程模式。針對學考重點專題,賈老師帶領初三語文團隊創設特色雙師課堂。線上第二周,賈老師便以每晚熬夜至凌晨一點的姿態制作全新的微課視頻,打造專題式課內外鏈接法,打通六冊書關聯,通過“知識概覽”、“知識喚醒”、“知識系統化”、“知識能力化”四個環節,錄制成“精華課”。在賈老師的帶動下,語文組老師四天內趕制了五個“視頻精華課”,賈坤、辛志峰、周榮、韓曉、高燕提交了第一輪資源包,初三語文形成專題式“雙師課堂”。班級授課時,任課教師邊放“精華課”,邊關注學生,及時提問,跟進補充。一節課,有兩個老師進入學生課堂,一個老師精講知識,一個老師個性化補充跟進。一節課,既高站位地關注了授課內容,又精準地關注了班級學情。學生享用的是精華資源和貼心式指導,生動新穎,深受歡迎。
面對變化,我們要在變中求進。線上教學本身就任務格外繁重,賈坤老師面對新變化,沒有疲于應對,而是積極探索,勇于創新。
創設特色學習情境
線上教學,有的學生會覺得少了線下活動的“場”,一個人面對屏幕的孤獨感,很難形成校園里朗朗的讀書聲和熱烈的討論聲。為此,賈坤老師嘗試運用騰旭會議里虛擬場景的設計,把學生放在線上教室里,踏入線上禮堂中,這樣的集體感會讓班級和課堂更為凝聚,學生表現也更為積極。
面對變化,我們要在求變中求新。對電腦技術本不太擅長的賈坤老師,面對線上教學的變化,馬上配置高清攝像頭,收音筒,臺式話筒等各種設備,主動學習各類軟件技術,積極嘗試各式教學模式。
打造精彩“綠洲聽吧”
賈坤老師帶領語文組紅鈺、楊莉、張爽、高燕、韓曉、周榮、景海燕、羅西等老師創辦濟南外國語學校語文公眾號,以“聽”的形式打開一個不一樣的語文世界,三個主欄目,八個子欄目,內容豐富,多彩多姿。呈現線上語文活動,打造學生可以隨身而聽的線上最美陪伴,已經持續保持節假日寒暑假“不打烊”。
這次居家線上學習期間,除了常規的授課任務,在王吉星主任的指導下,賈坤老師帶領語文組還創意地設計了線上學科活動。
1. “為你讀詩”活動。
居家,聽詩,這本身就是一種浪漫的享受。初一語文組,在備課組長韓旭老師的帶領下,將“古詩今韻”創意地在線上推廣,為你讀詩活動。
2.“足不出戶看濟南”活動。
疫情期間,這個春天的濟南,我們可以“云游”。初二語文組在備課組長劉燕的帶領下基于大單元教學,開展“足不出戶看濟南”活動。
線上學習期間,雖然存在學生學習的劣勢,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居家時間長、自主活動形式多等優勢,我們要變被動為主動。通過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源,拓寬發展空間;開展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提升線上效能,豐富居家生活。
【以心中的責任,在變中擔當】
其實,在2020年同心戰“疫”,居家線上學習期間,賈坤老師就勇于挑起了疫情中的責任擔當。
愿當最美陪伴·推送溫暖書單
面對疫情,舉國上下,風雨同心。大年初五,賈老師在家里,將一份特別的書單和紀錄片篇目,用學校微信的形式推送孩子們。這份書單不僅有名家名篇,各類讀物,還給孩子們提供了經典選段,讓學生們在疫情期間,在家里也可以有好書相伴。這份書單被刊登在濟南市教育局微信公眾號上,讓更多孩子受益。
打造時代課堂·上好人生大課
賈坤老師首創戰疫主題特色課程,帶領學校語文組不分晝夜研發戰疫“觀·讀·寫”空中課堂,引導學生上好人生關鍵大課。這套原創課程,以“戰疫”為主題,以“語文活動”為媒介,由8個微課,分為“觀”“讀”“寫”三個層級展開,讓學生收獲良多:珍愛生命,健康生活;熱愛科學,善于思考;明確使命,勇于擔責;積極參與,合理表達……這是有意義的人生大課。既彰顯了學科特點,更傳遞了中國力量。征文視頻等學生作品被多家網絡平臺推送。
這套課程,在市語文教研員齊好芝的指導下,被選為市空中課堂資源,設立“戰疫主題觀讀寫”專區,讓更多的孩子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有了自己的成長有關戰“疫”主題觀讀寫課程的新聞在“新浪山東”刊登,戰疫主題微課在學習強國推送展示。
【以銳意的改革,在變中求進】
探尋前沿,首創“單元化導航式”學習體系
賈坤老師帶領濟南外國語語文組著眼于“雙減”背景下的大單元教學實踐,首創“單元化導航式”體系。以逆向教學思維為支點,以單元總目標和子目標為導航,制定單元核心任務,設計“學習導航”—“學習行程”—“學習歸航”-“主題閱讀”-“學習實踐”五個流程。改革集體備課傳統形式。改革集體備課傳統形式,打破以課、以個人為單位的傳統集背;以單元為單位,四人一組,嘗試小團隊、大研討任務群式集備。推行“先行課”方案。主備小組推選一個人作為主備展示模范,打造“組內先行課”之星。一方面便于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推進,以實現“減負提質”;另一方面,還力求減輕教師的備課、教學的壓力及規避單兵教學可能出現的問題。
該成果多次在市、區、及集團校級作匯報交流,2021年11月,作為校級課題立項,12月作為濟南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中學低負高質課堂實踐研究”的子課題開題立項。
敢于研發,打造校本化課程體系
賈坤老師依據中學生學生發展特點、新課程發展需求,以及統編新課本改革方向,制定具有濟南外國語特色的語文課程體系。從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社團課四個層級;常規課、閱讀課、習字課三個特色,制定課程綱要,形成特色校本化課程體系。帶領語文組研發并編制:《濟南外國語學校整本書閱讀課程·12本學考名著寶典》、《濟南外國語學校傳統文化寶典》、《古詩今韻手冊》、《濟南外國語習字課練》。
加強科研,進行整本書閱讀研究
研究基于課標的名著閱讀,賈坤老師帶領校語文組進行閱讀課改革。以課內的方法閱讀課外的文本,用課外的文本補充課內的學習。制定外國語閱讀書單,首推“任務單式閱讀”,帶領校語文組在此領域走在濟南是前端,研究成果多次在市區級匯報課,“基于課標的經典名著閱讀”市級課題結題,任主要成員。
形成序列,打造語文實踐活動
1.改革語文社團活動
濟外綠洲文學社是語文學科的學生自發社團,自2008年成立,至今12年。每周四下午活動。成功舉辦過“講述”、“小劇大舞臺”、“永不消逝的電波”視頻短劇等多個活動,期刊《綠洲》,每學期2本,從未間斷。
2.舉辦“行走的語文”系列活動
行走的語文,從訪一條老街,尋一抹家鄉味開始,初一初二學生用個性化方式制作自己的足跡與感悟,形成微視頻,優秀作品在聽吧里發表。目前,“行走的語文”已經形成“初一、初二、初三”,三個梯度;“假期、學期”兩個維度;“研究報告、課件、微視頻、報刊展”四種類型的系列性語文活動。
3. 首創特色“古詩今韻”活動
賈坤老師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傳誦千年的古詩詞進行深度挖掘、二次開發;并結合個人的興趣、特長用現代的歌曲、戲劇、舞臺劇等形式展現出來,使詩詞換發新的活力。“古詩今韻”初創于2018年,至2022年,已成功舉辦4屆。從學校千人禮堂到省會大劇院舞臺,從集中展演到現場直播,“古詩今韻”已經有了自己的影響力,學生作品也多次在省市區獲獎。活動中涌現的同學張欣茹經推選、指導,問鼎濟南市國學小名士,奪冠山東省詩詞大會,我校榮獲得“濟南市中小學生詩詞比賽”優秀組織獎。
因為熱愛,所以值得。因為熱愛,所以相信。賈坤老師以熱愛之心在變中求新,在變中進。她和她的濟外語文團隊相信美好,相信未來,相信樂觀是前行中最亮的底色。
【END】
編輯 | 羅西
審核 | 包春娜
推送 | 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