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張力韻、通訊員顧儷4月28日報道:涼城新村街道廣靈二居委肩負著11個老小區、共1368戶居民的管理重任,在這場牽動人心的守“滬”防疫戰中,面對傳播性極強的奧密克戎,廣靈二所屬的7個小區,至今依然還是“金身不破”的“無疫小區”。
除了一點點運氣之外,這7個“無疫小區”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面對這場無人可以置身事外的疫情,廣靈二居委干部深知,只有調動起每一位居民的自治能動性,充分用好志愿者隊伍,才能打好這場抗疫持久戰。
于是,廣靈二居民區黨總支牽頭組建了社區戰疫支援隊、小區戰疫突擊隊、樓組戰疫小分隊、社區配藥別動隊、社區消殺急先鋒和社區團購保障組,各支隊伍分工協作,共同形成了一支堅強有力的“分級戰疫梯隊”,在實戰中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廣靈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倩告訴記者,居委管轄的11個小區有的是小小區,一開始經常會遇到團購數量不夠無法成團的局面,而大型小區由于沒有統一的團購群,團長多、團購物品雜,隱患較多。如何在將社區團購風險降到最低的同時,又能讓居民們的生活有保障?廣靈二居委會和志愿者們動足了腦筋。
一方面,居委會“收編團長”,讓他們加入居委交流群成為“正規軍”,以便整合團購資源;另一方面,由志愿者在居民群里排摸登記居民需求,之后雙方一起把好食品準入關,比對信息后進行“選品”,一次性開展多品類團購。
志愿者于宙馬上設計了小區團購微信小程序,每一次的團購內容、對象、數量與時效都一目了然,同時也提升了后臺數據統計效率。一切準備就緒后,樓組長會把團購接龍信息發送至每個樓棟的微信群,由居民自愿申請訂購。最后,先由居委會統一墊付貨款,到貨后通過樓組長和志愿者分發到戶,再收款。
這樣一來,資源團、審核團、搬運團、發放團高效運作起來,“靠譜團”越走越順,截至目前,廣靈二社區已經組織團購10余次,涵蓋蔬菜、肉類、雞蛋、牛奶、水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參團近6000戶次,幾乎覆蓋社區每戶家庭。
做好小區的消殺工作,對有效阻斷病毒傳播至關重要。4月19日,廣靈二路354弄小區在志愿者群里發布消殺任務后,群里很快發起了一場消殺接力。
“第一棒蔡漢飛、第二棒杜紹深、第三棒張世考、第四棒蔡曉光……”根據居委會工作要求,消殺志愿者每天只需消殺公共區域和兩個門棟,但全體消殺“接力員”為了確保小區居民的環境安全,都主動要求加大工作量。
廣靈二路354弄小區都是老式樓,志愿者穿上防護服,背著幾十斤重的消殺設備來回走5、6層樓對體力也是不小的挑戰,每次消殺完畢后,大家都滿頭大汗,汗水浸透了衣服,但即便如此,志愿者們還是在四天里對整個小區消殺了兩遍。
廣靈二路298弄的居民志愿者張歡3月剛從美國出差回國,3月底經隔離后回到社區,在“上海虹口”微信公眾號上看到招募消殺志愿者,馬上報名參加。他說,與其在家里刷手機,不如走出家門和社區志愿者們一起做些實事。據悉,張歡的母親黃靜作為一名社區老黨員,也是“小區戰疫突擊隊”的首批志愿者。
廣靈二路354弄小區召集人靳偉親眼見證小區志愿者群日漸龐大,如今群里不管發布什么任務都會被“秒搶”。她說:“每個居民都有義務和責任守護家園,大家這么做都是希望能早日解封,回歸正常生活。”
“每天12點前居委有人會收集整理好當天的配藥清單,然后發給我們,1點鐘我們兩個人就騎著單車準時出發。”黨員志愿者吳宏鳴說。
半個月前,不少居民提出了配藥需求,居委會馬上成立了“社區配藥別動隊”,志愿者需要拿著居民的醫保卡、社保卡前往社區醫院掛號、集中開方、領藥,如果社區醫院沒有某種藥品,志愿者就到街道指定藥房購買,若遇到特殊情況,在與居委會報備后,還會點對點前往指定醫院配藥。
如今,配藥別動隊組員吳宏鳴和曾俊杰每天穿著防護服來回5小時,平均每日配購藥品達120余盒,半個月已累計服務居民配藥300人次。“穿著防護服確實行動不便,下雨天就更麻煩了,但一想到特殊時期能為居民服務,為社區出力,我們就覺得一切都值了。”吳宏鳴說。
疫情發生以來,在廣靈二社區還涌現出很多“父子兵”“母女花”“夫妻檔”,他們都在志愿者崗位上默默奉獻著。
下沉一線的市級機關干部鄭雷有著30多年黨齡,他第一時間響應黨組織號召到居民區黨組織報到,后因單位需要返回本職崗位,但仍心系社區防疫,于是將接力棒交到了女兒鄭錚手中;居民謝姍姍是位醫務工作者,3月起就投入了抗疫一線,她的丈夫李學新既是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他說:“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為社區防疫貢獻一點力量,義不容辭。”還有自掏腰包購買蔬菜分發給居民、義務照顧小區老人的邵姐……這些黨員、志愿者和居委干部一起并肩作戰,以實際行動為居民筑起防疫屏障,共同守護家園。
關鍵詞: 是怎樣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