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張力韻、通訊員張燕麗1月28日報道:屋外的“二八”自行車、煤球爐和公用電話亭,屋里的湯婆子、縫紉機、大哥大、鋁制飯盒子、鐵皮餅干箱……看到這些老物件,仿佛回到了記憶中的老上海。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就是虹口新開的“上海記憶”社區食堂啦!
懷舊又時髦,這個食堂很“有味”
這家開設在曲陽路街道赤峰小區里的社區食堂,以“上海記憶”為主打風格。今后,社區居民不但不出小區就能解決吃飯問題,用餐之余,還能看看老上海的舊物件,和老鄰居聊聊天。
走進這家“上海記憶”社區食堂,現代與懷舊相結合的裝修風格撲面而來。內部硬裝采用了現代簡約風格,就餐環境干凈舒適;軟裝還原了上海曾經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不少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其中,主動拿出了家里的老物件。
糧票、存單、湯婆子、縫紉機、大哥大,“記憶”放滿了一整面墻,讓人仿佛置身于半個多世紀前的上海。許多前來就餐的居民表示,在這樣的氛圍中用餐既懷舊又時髦。
好吃不貴,特色套餐超貼心
社區食堂的菜品也是相當豐富。早餐的品類有二三十種,各種澆頭的面條、餛飩、包子、饅頭、麻球等一應俱全。
午餐、晚餐時間段,百葉包塞肉、紅燒大排、清蒸鱸魚等30多種菜品可供選擇,價格也為居民們所稱道,10元以下菜品有十幾個;
社區食堂還專門推出了“車間套餐”,特別采用不銹鋼材料的仿鋁制飯盒,裝上白面饅頭或白米飯、走油肉、炒青菜等,還原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工人們在工廠食堂用餐的場景。
91歲的金老伯已然是社區食堂的“粉絲”了,早中晚三餐他都在這里解決。他說:“社區食堂開在小區里,解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太方便了!菜的味道也好,住在這里我太開心了!”
春節將至,社區食堂也推出了應季的八寶飯、醬牛肉、醬鴨、熏魚等,受到居民的歡迎。
15分鐘生活圈→5分鐘生活圈
據悉,這是虹口區首家開在居民小區里的社區食堂,整個赤峰塊(赤一、赤二、赤三小區)一萬多名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吃到熱氣騰騰的飯菜了。這也是曲陽路街道將15分鐘生活圈提升至5分鐘生活圈的市民驛站延伸點首個落地項目。
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社區食堂在用餐時間段外也免費向居民開放。附近白領和社區團體均可來此辦公,居民和白領還可以在“書香曲陽”專區閱讀書報。
(來源:虹口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