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8月19日電(記者 翟卓)“以前只算貸款利息產生的成本,很少考慮擔保費、評估費、公證費等‘隱藏’費用。現在填寫‘一張紙’,就能一目了然知曉所有成本,讓融資成為一筆明白賬。”一家企業負責人說。
【資料圖】
企業口中的這張“紙”,是銀行會同企業填寫的“貸款明白紙”(《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清單》),源于中國人民銀行在去年9月啟動的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試點工作,通過逐項填寫獲貸所需的利息和非利息成本,清晰、真實、全面的展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
據了解,在山西、江西、山東等五個省份推行近一年來,試點工作已取得積極成效,有效降低了政策與企業體感“溫差”,目前試點范圍逐漸擴大,已經涵蓋全國絕大多數省份,有效促進了中小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行。
——明示利息與非息成本 消弭企業體感“溫差”
據有關專家介紹,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可分為利息和非利息兩類。其中,利息成本方面借款人普遍較為了解。
近年來貸款利率也在明顯下行,今年上半年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3%,較2018年下半年本輪降息周期以來的高點下降約2.3個百分點,處于歷史低位。
非利息成本則主要指融資費用,包括抵押費、擔保費、中介服務費等,涉及多個收費主體,收費名目多、不透明,層層疊加,導致部分企業“體感”的融資成本仍然較高。
“特別是對許多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來說,融資費用往往是綜合融資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示包括各類融資費用在內的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成為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的關鍵一環。”上述專家說。
據了解,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精心組織推動,與各方形成工作合力,并指導利率自律機制開發計算小程序,便利銀行和企業操作。總體來看,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促進中小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降。
——提高融資“透明度” 保障企業知情權
“來銀行辦理貸款,比中介忽悠我掏的錢整整省了2萬多元,‘貸款明白紙’讓我明白除了利息外實際還要掏哪些錢,一目了然。”晉江市某小型企業負責人填寫完后激動地說。
據了解,該企業急需50萬元資金用于擴大生產經營,建設銀行晉江分行在為其填寫“貸款明白紙”后發現,企業貸款利率較高且還需支付1.5萬元“介紹費”。隨后建行晉江分行為其辦理了以住宅抵押的經營貸款,且住宅評估費用、房屋抵押登記費用、房屋保險費用均由銀行承擔,綜合核算融資成本年化利率僅2.95%。
據了解,“貸款明白紙”詳細列明了企業需承擔的貸款利息支出和各項非利息支出,并列示了收費主體、支付方式、支付周期等,減少信息不對稱,使企業對各項融資費用心中有數。
企業也普遍反映,填寫“貸款明白紙”幫助其全面了解銀行貸款產品和融資費用來源,知悉了銀行讓利情況,充分保障企業知情權和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提高融資“適配度” 推動融資成本下行
作為萍鄉市重點培育的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江西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在郵儲銀行萍鄉市分行的1000萬元貸款即將到期。正值生產設備升級的關鍵期,企業流動資金周轉緊張,原計劃通過中介機構籌措月息2%的過橋資金,預計支付融資成本逾15萬元。
轉機出現在“貸款明白紙”的填寫過程中。郵儲銀行萍鄉市分行客戶經理發現,企業完全符合無還本續貸業務條件,隨后主動為企業量身定制了續貸方案,即運用“小微易貸”產品實現貸款到期自動續期,同時下調貸款利率。
此舉不僅幫企業節約年化利息成本6.9萬元,更避免支付高額過橋費用,兩項合計節約融資成本21.9萬元。
“沒想到續貸也能‘無縫銜接’,省下的過橋費足夠支付員工一個月工資!‘貸款明白紙’就像政策‘導航儀’,幫我們找到了最合適的融資方案。”企業負責人說。
受訪專家提到,通過填寫“貸款明白紙”,企業能更加全面、清晰了解是否充分享受了優惠政策,還有哪些減免空間,能夠在“明底數”的情況下爭取政策優惠,或通過議價合理降低融資成本。
——提高銀企“信任度” 提升金融服務經濟質效
從事家庭農場個體經營的李先生,因公司生產規模擴大,需要銀行融資,原計劃簽署一份年利率為4.3%的49萬元貸款合同,但在填寫“貸款明白紙”表格時,農業銀行安慶分行工作人員敏銳發現其貸款條件可以享受更低利率。
經過溝通,該行主動將李先生的貸款產品更換為“經營貸”,利率從4.3%直降至3%,僅此一項就為其節省了6370元。“填寫一張紙,就省下這么多錢,這項措施真不錯!”李先生驚喜的說。
同樣在牧業行業,平涼市涇川縣騰盛牧業有限責任公司也在購買玉米飼料時遇到了流動資金缺乏困境,了解情況后,甘肅銀行平涼分行僅用三天便為其辦理了年化利率為4.76%的7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并與企業一起填寫了“貸款明白紙”。
“這張‘貸款明白紙’填的真的很有必要,要不是填了這個,都不知道銀行替我減免了4000塊的評估費,墊付了80塊的抵押登記費啊。”公司負責人說。
總的來看,“貸款明白紙”將散落在合同或協議文本中的各項成本歸集到一起,既便于銀行為企業量身定制服務,也有利于增強銀企雙方互信,深化合作共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