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作為中國跨境電商領域的獨角獸,Shein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近日市場上流出了一份關于Shein的經營數據,由此引發外界對其“年內赴美IPO”的猜測。
從曝光的數據資料看,Shein已經連續四年實現盈利,過去的2022年其利潤達7億美元,相較2021年的11億美元有所下降。另外,數據還顯示,Shein目標到2025年收入翻番,約達585億美元,GMV或達806億美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基于上述經營數據,有消息稱Shein正在與投資者接觸,預計在今年赴美國上市。
“Shein的市場增速那么快”,跨境行業專家魯泓海覺得,外界關注這一跨境電商巨頭的IPO事宜,并不奇怪。盡管Shein自身從未公布過融資輪次和規模,但從市場分析看,這家公司在兩年前的估值僅有150億美元,去年4月,Shein一度被市場估值高至千億美金,這一數字直到今年1月后才有所回落,降至640億美元左右。
對于運營數據以及上市相關可能,Shein官方在一聲明中回應稱,“對市場猜測不作評論”。
2月20日晚,魯泓海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回顧Shein這一獨角獸的成長歷程,他提及有同業將之視為“天選之子”一事,“說它遇到機遇,一下子沖上去了。”魯泓海不這么認為,他覺得Shein的成功取決于它在產業內的超前布局。
魯泓海早年專注于跨境行業的技術交流,他曾細致分析過Shein的模式。早期在大家還熱衷于免費流量、做搜索引擎優化的時候,Shein已經在社交媒體營銷方面發力,并在2014年做到了行業頭部。
2015年,Shein扎根廣州布局起了供應鏈,“這是Shein的創始人許仰天親自打下的江山。”魯泓海告訴記者,當所有人注意到“供應鏈建設”很重要的時候,“已經是五六年后的事情了。”
直到兩三年前,各個電商平臺才開始頻頻提及柔性供應鏈,魯泓海還指出,當下像阿里速賣通布局的托管服務,拼多多旗下的出海項目Temu,“都在照抄Shein的供應鏈模式”。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高級分析師張周平也分析認為,Shein的快速增長與其采用的市場營銷策略有關。不僅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Shein進軍國際市場,服務也已覆蓋超200個國家和地區。
張周平還關注到,Shein提供的是時尚、高性價比的產品,“Shein不斷更新和擴大產品線,以迎合年輕一代的需求。”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市場上頻頻傳出Shein的上市消息,張周平覺得,不論時間點如何,IPO進入資本市場之于Shein都是其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通過股票上市來籌集更多資金,進一步擴大業務和實現長期發展目標。”張周平分析稱,上市能為Shein帶來的不只是資金利好,還可以提升其知名度,當然,IPO的日程越近以及上市之后,都將進一步增加其管理層壓力。
從當前來看,全球資本市場仍未擺脫寒冬效應,Shein作為科技公司之一,其價值重估的可能風險也不例外。需要提及的是,身處跨境電商領域,Shein面臨的外部壓力也在加劇。
張周平看到,當Shein向歐洲和美洲等全球市場展開擴張之時,上述市場中分別有阿里速賣通以及拼多多Temu參與競爭。除了與國內電商巨頭展開市場份額角逐,Shein還遭遇快時尚品牌的夾擊,甚至被張周平關注的營銷策略,也在不同國家地區面臨著被審查的挑戰。
多重因素之下,這一跨境電商獨角獸的未來如何,增長能否保持?上市的靴子何時落地?對此,上述采訪對象均表示,需對Shein持續關注。